1、有教无类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D)A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以上,可以语(y,告诉)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B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停止)之,无愠(yn,恼怒、怨恨)色。C不愤(郁积,郁结)不启,不悱(fi,郁闷、凄切)不发。举一隅(y,墙角)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D巧笑倩(qin,笑时两颊呈现酒窝的好看的样子)兮,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兮,素以为绚(绚丽,艳丽)兮。解析A项“语”应读“y”。B项“已”,罢免。C项“悱”,想说而说不出来。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A起予者商也起:站起来B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三
2、:三次C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反:类推D由也兼人,故退之 退:后退解析A项“起”应为“启发”。B项“三”应为“多次”。D项“退”应为“使后退”。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之”对其指代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C)A三已之,无愠色 之:代令尹子文B闻斯行之 之:代听到的话C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之:代马D由也兼人,故退之 之:代由解析C项中“弃”的对象是“马”,而“违”的对象应是“齐国”。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A.B.C.D.解析A项“则”,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B项“诸”,兼词,之于。C项“其”,副词,表猜测,大概。D项“已”,语气词,了。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
3、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其斯之谓与何谓也回也非助我者也 起予者商也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析均为宾语前置句,均为判断句。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B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C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D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解析A项“中人”在句中指“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B项“至于”在句中指“到了”。D项“不说”在句中指“不喜欢”。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
4、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A弃而违之弃:放弃B陈文子有马十乘 乘:匹C犹吾大夫崔子也 犹:如同D子曰:“清矣。” 清:廉洁解析A
5、项“弃”,抛下。B项“乘”,一车四马。D项“清”,清白。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求也退,故进之退:退缩B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政:政事C由也兼人,故退之兼人: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情D弃而违之违:离开解析C项兼人: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B.C.D.解析A项“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B项“以”,介词,把/动词,认为。C项“焉”,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可不译。D项“之”,动词,到/代词,这。10下面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有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
6、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B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许多话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说的,因此我们对于孔子的话,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教条地去照搬照用。C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白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D在孔子看来,“忠”和“清”只是“仁”的一个方面,仅有忠和清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解析D项“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错,根据文意可知,孔子仅仅认为他们两人不能被称为“仁者”。11给选文中横线处加上标点。:“,;,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译文:有父
7、亲兄长健在,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实践它?(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文:冉求平时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敢作敢为,不够慎重,所以我约束他。(3)未知。焉得仁?译文: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上仁呢?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依于仁依:凭借B
8、君子义以为质 质:根本C而耻恶衣恶食者 耻:羞耻D士不可不弘毅 弘:广大解析耻:以为羞耻。14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C)志于道游于艺无求生以害仁 仁以为己任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解析以,在,却,把。15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答案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参考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借,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述,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么了。”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直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