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_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6546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_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_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_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_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短文两篇陋室铭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知识链接:“铭”文的特点:课文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修辞手法上多用比喻,对偶,排比,文句精美,句式整齐,讲究押韵,是典型的骈文。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文中押韵的字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托物言志写法: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

2、物言志,借物抒怀。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借“陋室”扬“德馨”,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自学过程:一、读顺课文,积累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2查字典,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将重要的字词抄写在下面。3熟读课文至背诵,默写两句自己喜欢对偶句。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有仙则名( )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有鸿儒( ) 可以调素琴 ( )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无丝竹之乱

3、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 3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 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1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 ”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 ”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这是一种 的写法。2用课文原句填空:(1)全文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2)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这些是实写,虚写的句子是: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四、自读:解析课文。1本文写“陋室”为什么开篇要写“山”和“水”?最后为什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引用“孔子云”有何作用?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请概括。这些是写“陋室”的“陋”吗?这是一种 的写法。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联系全文可看出作者借“ ”赞扬“ ”(各填一个词语),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5、,并掌握重要词句的含义,疏通文意。(重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重点) 3.体会莲花高洁的品质以及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难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及检测。(一)解题:“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二)简介作者: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

6、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三)给黑体字注音,然后熟读课文,注意文章节奏。蕃 ( ) 出淤( )泥 濯( ) 亵( )玩 噫 ( ) 隐逸( )者 鲜( ) 不蔓( )不枝(四)解释黑体字词: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3不蔓不枝( ) 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 )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7花之隐逸者也 ( ) 8花之君子者也( )9陶后鲜有闻 ( ) 10宜乎众矣 ( )(五)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莲,花

7、之君子者也。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六)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译课文。二、课堂合作探究。1一词多义。益:香远益清 鲜:陶后鲜有闻受益匪浅 屡见不鲜曾益其所不能 芳草鲜美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隐逸者也水陆草木之花 2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3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课堂检测。(一)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 1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二)判断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濯清涟而不妖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三)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