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3277 上传时间:2025-1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 题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智库是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4.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学习重难点1.能结合智库是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学情分析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适当进行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回

2、顾课文,导入新课。(1)课文主要讲了 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出门玩儿,看见道旁的李树 ,别的小朋友都 ,只有王戎 。别人问他原因,他说: 。摘下来尝一尝, 。明确:王戎 果实累累 争着跑过去摘李子 不动 李树长在路旁还有这么多果子,这一定是苦味的李子(2)王戎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呢?为什么其他孩子不摘到“此李必苦”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学习任务五:领悟道理,学习人物优秀品质1.问题引路:朗读课文,想一想王戎判断李子苦的根据是什么?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1)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2)课堂交流。交流要点:看到道旁的李树硕果累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为什么呢?王戎回答:“

3、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为什么这样说?是的,李子树长在路边无人看管。如果结的是甜李,李子一定早被摘光了。但树上的李子多得压弯了树枝,也没有人采摘,所以能够推测出:这一定是苦李。最后一句“取之,信然”也证实了王戎的想法是正确的。2.这么多孩子,为什么只有王戎知道“此必苦李”?明确:因为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进行推理判断。3.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王戎说什么?预设1:王戎,你小小年纪竟如此聪明,真是太佩服你了。预设2:王戎,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预设3: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学习他的这种品质。学习任务六:拓展延伸,尝试背诵课文1.古代像司马光、王戎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我们多阅读这样的故事,既拓宽我们的视野,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聪明才智。2.教师介绍“曹冲称象”“文彦博灌水取球”“诸葛亮的故事”“陈元方的故事”。3.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大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鼓励学生根据提示背诵课文。主题思想这篇课文写的是王戎小时候和小伙伴出门玩儿,看到路边的李树果实累累,别的小伙件都急忙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他根据李树生长在路边并且果实累累判断出李子是苦的,表现了王戎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布置作业1.大声朗读并背诵课文。2.完成分层作业。板书设计25.王戎不取道旁李 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