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537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对现代精神最有力的推动之所以往往来自传统文明,是因为古代文化本来就根深蒂固地包含在现代精神当中。我们知道,自由民主、科学理性、经济增长、政教分离等等,是现代性的一些基本内涵。但这些现代文明的外壳并不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全部内容,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它们都只是为美好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外在条件,并不等于美好生活本身。美好生活,还必须有更实质的内容,而这些,正是靠古代的德性和基督教的信仰来填充的。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些传统的

2、价值作底蕴,才有可能展开现代性的种种风景。因此,现代从来没有离开传统而存在过。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并不必然是矛盾的,但是当这个外壳忘记了、破坏了、压抑了其中的内容,或是变得与其中的内容不相匹配的时候,其内在的传统部分就会反抗和调整这个外壳。因此,没有古代内容的现代生活不仅是索然无味、不值得过的,而且是根本就无法存在下去的。从社会制度的基本架构上讲,中国早就进入了现代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都应该承认中国现代化得不彻底,不能让人充分满意。但这种不满意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反映的是一个极为悖谬的问题,即,中国之所以现代化得不彻底,恰恰是因为她已经变得太现代了,我们已经过于强调现代的这个外壳,而没有充

3、分发育外壳里面应该有的文明内涵,使我们的现代生活不够丰富,这从而也会影响到现代性的整体外观,使得一些现代制度好像永远无法在中国安顿下来。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认为,要充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恰恰是要努力发掘古代传统,才能使这个现代文明变得丰富而厚实。作为各个文化体系的儒释道各家,理应成为现代中国人安置个体幸福的精神归宿,甚至由西方传入的宗教,也可以起到这样的文化功能,但是,这些文化体系所处的基本文明架构,却不能照搬基督教文明的架构。说得再直接一些:我们不能在基督教文明创立的现代制度框架下,仅仅填充中国的内容而已;不能将西方政教分离的架构简单拿到中国来,再用中国文化来填充其“教”的部分。而五四时期的中

4、国知识分子,自觉不自觉地一直没有把自己套进这样一个西方架构当中,而是在寻找着自己的现代道路。只有在中国式的文明架构之中,才可能在更根本的意义上把中国的古代传统变成塑造现代中国文明的有效资源。这样看来,现代中国不仅需要依赖传统文明来建构其现代品性,而且要在更大的意义上,形成中国式的现代文明架构。因为要形成这一套文明架构不可能照搬基督教文明,那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古代资源。虽然五四时期的中国人并没有主动依赖传统资源思考中国的现代问题,但他们理解科学民主这些现代问题的方式早已决定了,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古代文明中寻求现代文明架构的资源。只有充分利用这些古代资源,才可能使现代中国文明不仅能充分保障人的自由和安

5、全,而且有助于实现人格尊严和幸福;才能使现代中国不仅富足繁荣,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现代中国才不仅是强大的,而且是伟大的。(吴飞中国的现代处境与古代资源,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正因为有传统的德性和基督教的信仰,中国才得以展开现代性的种种风景。B. 只要我们努力挖掘古代传统,就能充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并安顿现代制度。C. 形成中国式现代文明构架,不能照搬西方文明,要充分利用中国古代资源。D. 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儒释道各家成为了现代中国人安置个体幸福的精神归宿。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论述现代文明的普遍性及其在中国的特殊

6、性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B. 文章以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为例,论证了中国需要依赖传统文明来建构其现代品性的观点。C. 作者在分析古代文化和现代精神的关系以及中国现代化不彻底的根源方面具有思辨性。D.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证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造传统文化来适应现代观念。B. 自由民主,只能给人一个可以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受外在约束的环境,但本身并不能保证人的生活幸福。C. 我们在依靠科学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效法“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方式,

7、是一种更合理的态度。D. 自现代文明发生以来,传统文明一直栖居在现代文明当中,并成为现代性反思和更新自身的重要动力。【答案】1. C 2. B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本题,A项,扩大范围,“基督教的信仰”不是中国展开现代性的条件。B项,过于绝对化,原文“要充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恰恰是要努力发掘古代传统,才能使这个现代文明变得丰富而厚实”表达的是“挖掘古代传统”是必要条件,选项把它变成了充分条件。D项,变未然为已然。原文是“理应成为

8、”而非“成为了”。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原文“而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自觉不自觉地一直没有把自己套进这样一个西方架构当中,而是在寻找着自己的现代道路”,作者用五四知识分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没有照搬西方文明架构,而是在寻找自己的现代化架构。如果学生找到的原文是“虽然五四时期的中国人并没有主动依赖传统资源思考中国的现代问题”,也是为了证明中国要“形成中国式的现代文明构架”而非“依赖传统文明来建构

9、其现代品性”。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本题,A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是“一致的”,并且也不是“改造传统文化来适应现代观念”。“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出自论语,纲指大网,弋,y,是带线的箭,宿是归宿之鸟。整句话的大意是:君子钓鱼而不用网去捕鱼,射鸟不在他们睡觉的时候。孔子的这句话,主要反映了古人仁义施及禽兽的理念和在取用自然资源时常怀有珍惜爱护之心的生态观念。故选A。【

10、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北京时间10月9日17时45分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M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学家吉野彰(Akir

11、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贡献。正是这些专家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反复试验,努力研发,让锂离子电池在从移动电话到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奠定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无线、无化石燃料的基础,也开创了新能源动力对我们生活的彻底改变。(观察者网2019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他们是锂电池发明者)材料二: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谁才是未来能源汽车主流?下表为两种动力电池的综合对比,对比因素包括综合性能方面、成本、政策支持、资源约束性、环境保护、商业化程度。资料公开资料整理注:上述测算基于乘用车(刘涛燃料电池与锂电池全方位对比)材料三:2018年7月26日出版的Nature主刊上,一篇题

12、为距离锂电子电池革命仅余十年的文章指出:锂离子电池性能和价格的演进速度正在放缓。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在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可以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市场规模的增长难以继续带来大幅度的价格降低。更糟糕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任何新的变化,预计在20302037年间(或更早),钴和镍的需求量就会超过产量。另一方面,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铜,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功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摘编自:能源评论)材料四:201

13、7年8月至2019年5月间,韩国接连发生了23起储能电站火灾事故。大型储能电站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性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过热、机械碰撞等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引起电池隔膜崩渍、内部短路,从而导致热失控的发生,这是锂离子电池发生安全问题的本质原因。此外,锂离子电池目前采用的电解液有机溶剂大多属于易燃或可燃液体,这又增加了其发生火灾的隐患。就目前传统的安全消防措施而言,并不能有效抑制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从而导致初期火灾迅速蔓延,进而演变为大规模火灾。杨裕生院士曾指出安全性是一个事故概率问题。目前,在基础研究没有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前,储能系统可以通过综合措施来降低风险

14、概率,加强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一方面,做好系统设计,采用符合电力储能特定要求的系统、零部件,以确保储能本体的安全。另一方面,要做好监控预警、建筑消防设计以及防护措施,搭建储能系统的另一道屏障。针对锂离子电池火灾特性,要能够做到分级预警和处理措施,建立相应的安全防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之路任重道远!)材料五:就在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及氢燃料电池的逆势崛起,对新能源电池技术发展向何处去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多。总的来看,主要有支持锂离子电池和支持氢燃料电池两大派别。杨涛表示:氨燃料电池与锂动力电池不是你死我活或者说是一种替代的

15、关系,而是两者各有所长相互融合的关系,两者都是新能源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技术路线。其中未来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重点可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车等领域,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可能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业内资深人士、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的郭华也认为,未来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路径可能是锂电和氢燃料电池的“组合,两者最终会在同一辆新能源汽车上体现。在以燃料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上,其辅助电源都需要锂离子电池作补充。两者长期并存互补,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需要。这,才是未新能源汽车动力所走之路。(岳振延锂电: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首选动力)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论从市场商业化程

16、度还是各方面成本考虑,锂离子电池与燃料电池相比具有明显优势。B. 燃料电池有着可靠性强、温度适应范围广、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真正的绿色排放等优点。C. 通过两种动力电池的对比可知,成本才是决定两者谁才是未来能源汽车主流的核心因素。D. 无论锂离子电池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二者商业化发展进程前期均需要国家政策支持。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锂离子电池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如果这样下去钴和镍的需求量预计在20302037年间(或更早)就会超过产量。B.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到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奠定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无线、无化石燃料的

17、基础,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C. 锂离子电池在多种内外部因素作用下,容易引发电池隔膜崩溃、内部短路,从而导致热失控。热失控若不能有效抑制,则会酿成火灾事故D. 锂离子电池与氢燃料电池各有所长,不能相互替代,未来二者可能侧重在不同领域发展,也可能“组合”发展,在同一辆新能源汽车上体现。6. 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使锂离子电池得以长远发展。【答案】4. C 5. B 6. 解决资源约束问题。通过锂离子电池革命改变钴和镍资源稀缺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提高安全性能。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做好系统设计与防护措施,做到分级预警和处理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来

18、降低风险概率,加强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优势互补,组合发展。锂离子电池与氢燃料电池并存互补,走未来新能源动力电池组合发展的路径,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需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项,“成本才是决定两者谁才是未来能源汽车主流的核心因素”说法有误,材料二只是将两种动力电池从综合性能方面、相关成本、政策支持、资源约束性、环境保护、商业化程度进行综合对比,没有强调哪一因素是核心因素。故选C。【5题详解】本

19、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B项,“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说法有误,材料一原文“锂离子电池在从移动电话到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奠定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无线、无化石燃料的基础,也开创了新能源动力对我们生活的彻底改变。”锂离子电池只是作为新能源动力的代表之一,作为开创我们生活彻底改变的一个切口,而并非是锂离子电池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

20、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使锂离子电池得以长远发展”,题目所问的主体是“锂离子电池的长远发展”,要针对其目前存在的资源约束问题和安全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同时还要关注到材料五中提及的未来发展趋势。如材料三“更糟糕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任何新的变化,钴和镍的需求量就会超过产量。另一方面,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铜,则

21、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材料四“大型储能电站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性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材料五“氢燃料电池与锂动力电池不是你死我活或者说是一种替代的关系,而是两者各有所长相互融合的关系,两者都是新能源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技术路线。”【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

22、,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

23、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英 雄立夏一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枚“咝咝”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向远方,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朦胧间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充满了亲切的味道。“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二他三

24、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个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去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的笑着,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些什么。三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女儿香甜地啃着煎饼,她的心却一直不能平

25、静。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吵闹着,要去看英雄。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时的心情,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他举起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四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追加困难补助的。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

26、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五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一瞬间,泪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台下仰望。(选

27、自读者2009年第:10期,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语言意蕴丰富,颇具艺术表现力。文章开头“她”眼中含满的“泪水”和结尾模糊了双眼的“泪水”背后承载的感情是不同的。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如英雄残缺的“三根手指”。这既是主人公英勇无畏精神的体现,也是在不同阶段让“她”和读者认出了英雄本来身份的重要特征。C. 小说第四部分细节描写,展现出英雄作为社会底层人物的谨小慎微。也告诉我们,英雄也是和我们平常人一样,有生活的艰难和困境,也是需要帮助和扶持的“弱者”。D. 全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开头写“她”被英雄事迹打动,充满崇敬,最后一段的回

28、忆照应第一段情节,表现出“她”对英雄自始至终的崇拜与敬仰。8. 小说第三部分“女儿”的出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小说采用双线型结构(明暗线结构)。两条线索分别是英雄一生变化和“她”对英雄感情的变化,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答案】7. D 8. (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才得以和他再次相见。(2)衬托人物形象,女儿被他的断指吓哭,表明他外在形象的变化,说明他生活处境的艰难。(3)和“她”第一次见到英雄断指的反应作对比,体现“她”对于英雄的崇敬。 9. (1)两条线索使小说内容更加充实,既写出了英雄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又写出了“她”对英雄的情感变化。(2)两

29、条线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塑造了“他”这个英勇无畏,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形象,也塑造了“她”这样一个崇拜英雄,关爱英雄的人物形象。(3)两条线索有利于揭示小说主旨,英雄也会遇到生活的艰难和困境,有时候也是需要帮助和扶持的“弱者”,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英雄身上的闪光点,也要真诚关爱英雄。【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

30、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对英雄自始至终的崇拜与敬仰”说法有误,“她”对英雄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的,一开始是崇拜,后来英雄外在形象的变化和在她面前连连称谢的唯唯诺诺,让她一度对英雄产生了怀疑,眼前的人是否是曾经那个英雄,甚至让她有些失望,看到英雄的处境,也让她充满了同情。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次要人物的作用的分析能力。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从烘托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小说主旨等角度来思考。从情节方面来看,“女儿”的出场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正是因为女儿要吃煎饼,才让“她”遇到并辨认出了卖煎饼的“他”,让她时隔十年再次遇到他,见证他

31、的变化;从人物形象来看,年幼的女儿被他的断指吓哭,这本是正常的反应,可是这一细节也侧面体现出了“他”生活处境的艰难,外在形象的变化之大;从主题方面来看,女儿被吓哭让“她”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他时的感受的表现,与女儿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她对于英雄的崇敬。【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本题考查小说的线索,小说有单线型结构,即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也有复线型结构,即小说安排的线索有两个,小说线索一般有如下作用:(1)使结构清晰、完整,跌宕起伏,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等;(2)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3)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突出、更鲜

32、明。两条线索使得小说内容更加充实,虽然是截取人物一生的几个片段,但是通过写“他”的人生境遇的变化和“她”的情感变化,更加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一个英雄人物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也刻画了一个崇拜英雄关爱英雄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两条线索,也揭示了一个道理,英雄人物也有平凡的生活,也会遇到生活的困境,也有作为底层人士的谨小慎微,可是英雄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利益,这才是英雄的本质,即使外在光芒被生活磨灭了,可是英雄本色永不会失去。我们也不能仅仅看到英雄光辉的外在,也应该真正地关心英雄。【点睛】小说文本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种常考样式。阅读文本时要紧紧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圈点勾画。通过对标题、

33、开头、结尾、意蕴深刻处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的圈点勾画,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为快速而准确地答题作准备。小说试题的命制往往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答题时要弄清各题考查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所指向的小说三要素及主旨答题。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0.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类于,等于)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碑记)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头颅)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邑,作动词)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C

34、.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出任巡抚) 枉用相存(问候)就有道而正焉(匡正) 不爱珍器重宝(吝惜)D. 奋六世之余烈(威势) 君子不齿(并列)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圣人无常师(固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词语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来理解其意思,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A项,“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记”在句子作动词,应该理解为“写碑记”。故选A。11.对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九月甲午”(烛之武退秦师),指鲁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这里用了干支纪日法。B. “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后序),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的名称,大致

35、相当于现在的市。C. “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上卿,是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D.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廉颇蔺相如列传),斋戒,古人祭祀之前,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诚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说法有误,应该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

36、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

37、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节选自

38、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B.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C.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D.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

39、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B. 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C. 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D. 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

40、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直痛钳以法。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答案】12. D 13. C 14. (1) 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2) 他们使人受辱的卑贱的行为,和五人的死相比,轻重本来又怎么样呢?【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

41、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句中“输”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作“充”的主语,中间要断开,排除A和C。“亡何”,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做状语,要断开

42、,排除B项。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C项,曲解文意,“皇帝没有采纳”说法有误,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帝不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

43、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2)辱,使动,使受侮辱;视,动词,与比较;固,本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

44、机敏,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国子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许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号有区别。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

45、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盗窃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

46、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批复。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当面请求,才得以减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

47、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一剪梅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注,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B. “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

48、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C. 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写出了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D. 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16. 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答案】15. C 16. “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

49、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项,“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这三句是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情景,属于虚写。故答案为C项。【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内容上来看,写的是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透,芭蕉又绿了,春天过去夏又到了。从手法上

50、来看,时光流逝本是不可见的,这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春光以人的情感,用“流光容易把人抛”突出时光流逝之快,利用樱桃变红和芭蕉变绿这两种植物的颜色的变化,把抽象的时光流逝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飞逝,表达出诗人的感慨。【点睛】第2小题考查对诗句赏析能力,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

51、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名句名篇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用“_,_”总括秦的纷奢和挥霍无度建立在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之上。(2)赤壁赋中“_,_”两句,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答案】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2). 用之如泥沙 (3). 盈虚者如彼 (4). 而卒莫消长也 (5). 金戈铁马 (6). 气吞万里如虎【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

52、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锱铢、盈虚、卒、戈。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气势豪迈的词正在流行,这个词叫“打造文化”。这文化并非,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类似“打造文化”这样的口号多

53、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喊出这些口号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但这种“打造”却造不出文化来。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而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要被市场重新选择,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的手段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这也使得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仿古“明清街”文化便被打造成了。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

54、精神创造成果,是自然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正像我们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那就难了。“打造文化”,一个多么糊涂的说法和粗鄙的做法!(选自冯骥才文化可以打造吗?,有删改)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子虚乌有毋庸讳言注定积淀B. 望风扑影毋庸置疑注定沉淀C. 子虚乌有毋庸讳言必定沉淀D. 望风扑影毋庸置疑必定积淀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文化便被打造成了”前面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

55、献。B.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雷雨)C.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包身工)D. 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于是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的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B. 于是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C. 这也使得市场催生的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D. 这也使得市场催生的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

56、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答案】18. A 19. D 20. B【解析】【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望风扑影”,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第一处,是说这些文化并不是假设、虚假的,应使用“子虚乌有”。“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第二处,

57、主要是强调不用隐讳,而不是强调不必怀疑,应使用“毋庸讳言”。“注定”,(某种客观规律或命运)预先决定,不可避免;非人的意志或人力所能左右而预先决定的。“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在市场霸权的时代”,原有文化被重新选择,有“预先决定,不可避免”的意思,这里选用“注定”更好。“沉淀”,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比喻凝聚,积累。“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下来的事物。“沉淀”多形容情感,而“积淀”多形容文化、知识、经验、素质等。故第四处用“积淀”比较好。故选A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各句中

58、的破折号和文中文化便被打造成了前面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作答时要先明确文中“文化便被打造成了”前面的破折号的作用,结合语境“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仿古“明清街”文化便被打造成了”看,此处破折号表总结,然后再分析选项中各个破折号的作用即可。A项,表解释;B项,表说话中断;C项,表递进;D项和文中“文化便被打造成了”前面的破折号都表总结作用。故选D项。【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这也使得市场催生了胡

59、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催生了的消失不存”不合逻辑且结构混乱,“催生”意思是“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与“消失不存”矛盾,且该句把“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和“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两句杂糅到一起。A项“催生了的消失不存”不合逻辑;C项,“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成分残缺,“伪民间故事”后面缺中心词;D项,“伪民间故事消失不存”搭配不当。故选B项。【点睛】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

60、)、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新西兰南岛东海岸的摩拉基大圆石是恐龙蛋化石,是外星人留下的信物,还是古代人埋藏下的文物?其实都不是,_。新西兰处于地壳活动板块边缘,断裂活动、板块运动极其剧烈,火山活动频繁。约在6500万年前,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玄武岩被埋到了海底厚厚的淤泥中,“不安分”的海底构造带又发生了剧烈的构造活动,产生了大量气液压力,继而_。这就像压力达到阀值时,压力锅会发生爆炸一样,海底剧烈的构造活动提供了蒸气爆破的动力。开始的时候这些

61、玄武岩是有棱角的,但在上涌过程中,由于挤压、与周围岩石的互相碰撞,这些有棱角的石头被不断磨圆,_。【答案】 (1). 这些巨石是大自然创造的 (2). 将海底的玄武岩给“顶”了上去 (3). 最终形成了圆球形【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然后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本题语段中,处是对前文三种解释的批驳,总引下文的科学分析。处照应前文的“玄武岩被埋到了海底厚厚的淤泥中”和后文的“上涌”。处呼应前文的“由于挤压、与周围岩石的互相碰撞,这些有棱角的石头被不断磨圆”,整段文字也是在说明摩拉基

62、大圆石的成因。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在太空遨游了1036天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城,回归地球怀抱。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空间科学实验是“天宫二号”任务的重要内容。“天宫二号”共搭载14项的600千克重的应用截荷,以及航天医学实验设备和在轨维修试验设备,在轨运行期间,开展了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如今,随着“天宫二号”任务的结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空间站工程将全面展开,中国也由此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答案】20

63、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回归地球怀抱;“天宫二号”完成多项空间科学实验任务;中国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压语段的能力。这是是一则新闻材料,关键信息必须根据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等新闻要素进行提取。材料共4句话,第一句概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第二三句记叙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任务,先是概括,后是举例。第四句展望“天宫二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航天发展的新动向。在此基翻上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所需答案。不要遗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意字数的限制。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学生减负是教育部门

64、持续不断强调的教育大政方针之一。最近,南京教育部门发布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包括严控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但减负政策却引起巨大争议。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屏,引发热议。文章称:“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也有学者认为社会上有些舆论对减负污名化,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未衡量当前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教育行政部门为广泛听取意见,拟召开一次减负“主角”中小学生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教育专家及中小学生代表。请你以中学生代表身份为会议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对减负的认识与思考,

65、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减负就等于制造学渣? “来啊,一起做学渣啊”今天,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网文,在不少南京家长的朋友圈里刷屏,也引发网友热议。在文中,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起了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的效果:“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突击检查学校,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抵制花里胡哨的课外辅导,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之后由此感慨道: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

66、交织中,终于疯了”。“减负=制造学渣”,无疑是个极富煽动性的结论。这是把教育部门和家长完全摆在了对立的位置上,也是“唯成绩论”的借壳出街。循着这番论调,题海战术与参加培训“军备竞赛”才是对学生负责。这也让人想起前几天一群学生打出的标语“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这样夸大负外部性进而对减负污名的说法,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来衡量当前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从逻辑上讲,这根本就站不住脚。在当下的教育领域,“剧场效应”一直存在在剧场中,前排的人站起来看戏,没有人叫他坐下来,后排的人也跟着站起来看戏,结果所有人都站着看完戏。在孩子学习上的主动加压,就是这样:你给孩子请家教我也请,你送孩子上

67、培训班我也送,最终学生负担只能在“囚徒效应”中不断加重。要维持剧场秩序,就该有“执勤人员”。治理教育剧场效应,就需要教育部门依法治教,严格落实减负政策,保护地方教育生态。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给孩子发展个性、兴趣的空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是减负的价值所在。从这个角度上说,地方教育部门严格执行减负规定,也是依法治教,没什么不妥。但当剧场上观众都站着的时候,说服人们坐下尤为困难。在减负问题上,家长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一地减负且执行很严,而其他地方继续加码,自家孩子就要吃亏。“减负=制造学渣”论调,就来自“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学业竞争,谁真减负,谁就输了。因此,整个江苏省的高考压力不减,“

68、一枝独秀”很可能引来民意反弹,使得减负举措半路而返。从当前的教育生态看,个别地区纵容学校违规办学,如超前教学、提前教学、利用节假日补课,会劣币逐良币,带动整个地区的违规办学。因此,南京此番严格减负值得肯定,但要持续下去,需要的是省级层面的一致行动,对那些不严格依法治教的地方教育部门,要依法追究责任,当所有地区都严格规范办学,当所有人都不用被拽入应考“军备竞赛”,家长的“公平焦虑”才能更好地缓解。从根本上说,“减负=制造学渣”的观念背后,连着教育评价体系的偏差。在“每分必争”的升学竞争中,家长很难不关注孩子的分数,也很难关注分数之外的其他素质发展。只有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

69、才能引导家长走出育儿误区,这也是我国当前给学生减负的关键所在。【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以中学生代表身份为会议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对减负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考生写作中要以一位学生的身份对“减负”这个话题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学生对“减负”这个话题,学生最好持支持减负态度。减负本质上是反对应试教育,它也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党和政府深化教育体制

70、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试教育其实是一种反教育,让学生成为考试机器,学习能力欠缺,想象力、创造力贫乏;学生身心疾患日益严重,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令人忧虑。其危害毋庸讳言,改革应试教育,无需质疑。广泛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如此才能化解“减负”阻力,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本题设置了与学生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写作情境,写作中,学生要能结合自己和学校的学习生活,有鲜活的素材,说真话,抒真情,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立意:1.减负不等于制造学渣;2.减负势在必行;3.减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参考素材:1

71、. 陈宝生在回答记者“如何看待学校减负、社会增负,老师减负、家长增负的问题”时表示,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多因一果的综合征,要多方面发力来综合整治,不管是政府、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要尊重教育规律,把学生的这一张白纸,交给老师,让老师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陈宝生表示,我们讲的是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不是不要负担,没有负担中国教育将会怎样?全是负担中国教育会是怎样?教育本来就是负重前行的事业。我们现在进行的就是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这些年教育部高度重视减负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治理措施。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减负30条”,这就是综合治理的措施。为什么要出这样一个综合

72、治理措施呢?陈宝生解释说,因为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感到,学业和课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原因多方面,就这么一个结果,这叫多因一果。所以要多方面发力来综合整治,这就是“减负30条”的根据所在。从哪些方面减呢?这涉及学校、教师、政府、家庭和社会。2. 为何面对“减负令”,家长会如此焦虑?有网友如是说: “单纯的减负两个字没有任何意义,家长的焦虑来自于减负后的影响,如果升学、就业端没任何变化,减负无异于官骗” “要是减负就从小减到大。这样只会给家长制造更多压力!这简直就是逼家长辞职啊!” “其实不上高中不上大学也不是什么大事,大事在于不上以后的出路和人生幸福的保障体系小学初中的减负如果是

73、拿成年以后的人生为代价,哪个家长敢减一丝一毫?!” “中学没得上,失业率剧增,上了大学没工作,这才是大家焦虑的关键吧。所谓的减负治标不治本,反而剥夺了普通家庭孩子上升的通道,增加了一般家庭的经济压力。归根结底还是资源太有限。希望政府能真正的提高教育直接,拉平教育水准,增加学习机会。培养出真正能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3. 就老师来说,应该办好两件事:一件事就是严格依照大纲和课程表教学。大纲是管内容的,课程表是管各种课程的相互关系,这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另外一个就是严控作业数量和难度。数量好理解,难度是什么?就是不要给孩子们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题,多出一些“师生友好型”的题。对政府来说,主要是要在质量标

74、准、课程教材、考试招生、评价体系以及素质教育引导等方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来解决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还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减负奠定基础。这就是政府要做的事。对家长来说要做什么呢?我觉得就两句话: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对孩子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就是说,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就社会来说,一是不要传播似是而非的所谓教育理念,二是不要给一些不良机构做代言人,三是不要为一些号称懂得教育的“大忽悠”助力。今天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十个人谈教育,会产生十一、十二个观点,所以一定要警惕。4. 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75、中小学生减负,要减的是过重的校内外学业负担。减负不是简单地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业难度,而是要把校内外不合规、不合理、不科学的过重学业负担减下来;同时,要把思政、音乐、体育、美术、劳动实践教育等方面有欠缺、未达标的强化起来。其指出,从历年学业负担监测结果来看,学生学业负担日趋加重,但学业成绩并没有水涨船高;负担感受轻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高于负担感受重的学生。数据显示,四年级学生每天家庭作业时间12小时的学业成绩最高,每周校外补习36小时的学业成绩最高,再延长作业时间或补习时间,学业成绩反会下降。而且,2018年的监测进一步发现,只有当学生负担感受较轻时,适当增加作业与补习时间才有正向

76、作用;而在学生负担感受一般或较重时,想通过增加作业和校外补习等方式来提高学业成绩事与愿违。行文结构:本题要求采用议论文文体,写作时注意论点要正确,论据要充分,论证方法要恰当。一篇议论文的经典布局或谋篇模式:首先,拟一个隐含观点的题目,如本题“减负就等于制造学渣?”。其次,简引材料“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在不少南京家长的朋友圈里刷屏,也引发网友热议”,引出话题。然后,主体部分,分析问题:(1)先明确观点:“减负=制造学渣”是个极富煽动性的结论。(2)接着阐述这种观点根本就站不住脚,并分析原因。(3)进一步论证分析,从当前的教育生态和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出现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原因,并举例论证

77、。结尾,联系现实提出解决方案,“只有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才能引导家长走出育儿误区,这也是我国当前给学生减负的关键所在。”,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

78、,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