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17.爬天都峰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哩、级”等10个字,会写“假日、抬头”等14个词语。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3.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学习重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2.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得知识的积累,大多数
2、学生已经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要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人物对话,学生要想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欣赏景色1.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2.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29米,登山石阶约1.5千米长,坡度在70度以上。天都峰最险处为“鲫鱼背”。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背,石背两旁是万丈深渊。3.出示天都峰的图片。4.今天我们就随小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学习任务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1.自学提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3、句子。(2)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听读课文。3.检查预习。(1)读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石级 铁链 攀爬 照相 辫子 笑呵呵重点提示:“链、攀、辫”是前鼻音,“相”是后鼻音,还是的多音字。(2)交流识字技巧。看图识字:石级 铁链比较识字:级极 呵河 辫辨辩瓣多音字:相xing (照相)(相片)xing (相信)(相互) 字源识字:攀。“攀”的字形像两只向外的手,攀援时两手向外。攀的本义指手抓住可依附的东西向上爬、攀援,引申指拉扯、拉拢,又引申为攀附、依附,即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拉关系。形声字:级、链、呵(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重点提示:“级、链、猴、呵”都是
4、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颤”左宽右窄;“辫”是左中右结构的字。“攀”,上下结构,共有19笔。书写时要注意:“”与“手”居中,双“木”对称,“大”撇、捺舒展。“级”,左右结构,共有6笔。书写时要注意:第二个撇折的折和提角度一致;横折折撇在竖中线左侧起笔。“猴”右部不要多写一竖;“念”上边是“今”不是“令”。3.整体感知。(1)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提示:概括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2)课
5、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的顺序写的。(3)麻雀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后、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4)总结:不同的事可能有不同的写作顺序,但是,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这样才有助于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学习任务三:抓住山势险峻,理解“我”的心理1.自学提示:(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2)爬山前“我”是怎么想的?2.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明确:(1) 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爬”字更能反映登山的费力、艰难。(2) 追问:你从哪里看出天都峰又高又陡呢?明确: 啊,峰顶那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在云彩上面里”让我们想到“高耸入云”这个词语。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峭、险峻写了出来。(3)在爬山之前,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课文通过心理描写,点明了天都峰高的特点,说明了“我”爬天都峰前对自己的怀疑,体现了“我”缺乏自信、畏惧、害怕、退缩的心理。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我”是怎样爬上去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板书设计: 17.爬天都峰 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