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一、探究一词多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如“引”:说文解释“开弓也”,本义是拉开弓。成语“引而不发”的“引”,就用引的本义,其他意义如“延长、引申、引导、引退”等,都是从“开弓”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2.词的引申义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引申义和本义密切相关,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发展,本义只有一个,而引申义可以有一个、几个、十几个甚
2、至几十个,这些意义都是跟本义有着意义上的联系,一词多义的现象就是由此产生的。引申义有远近之分,离本义近的叫作近引申,离本义远的叫作远引申。远引申一般是由近申义再引申的,所以也称为间接引申,近引申也叫直接引申。3.词的比喻义比喻义是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由两者之间的相似点相沟通而产生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任务设计】任务一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者借助网络,探究以下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素:“素”,会意字。本义是未染色的丝织品,这种织品柔软光洁,色白,孟子滕文公上:“冠素。”冠素,就是戴着用未染色的丝布做的帽子。从丝织品的颜色引申出“白色”的意义。诗经召
3、南羔羊中的“素丝五纪”就是“白色丝五条”。把丝织品的颜色用在抽象意义上,引申出“白白”“空”的意义,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不素餐”就是“不白吃闲饭”。“素”未着色,体现了丝织品的本色,所以引申出“朴素”的意义。淮南子本经:“其事素而不饰。”“白色”“白白”“空”“朴素”等意义都是从“素”的本义所概括的颜色引申而来的。兵:“兵”,是个会意字。小篆字形是双手持斧,本义是兵器。说文:“兵,械也。”楚辞九歌国殇:“车错彀兮短兵接。”成语“砺兵秣马”。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以本义为中心,直接引申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资治通鉴吴纪:“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苏洵六
4、国论:“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以本义为中心,直接引申出与兵器有关的事“军事”“战争”。孙子兵法计篇:“兵者,国之大事。”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任务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本义,并举例说明其比喻义。风浪:“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艰险的遭遇。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风雷:“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比喻义为: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风起云涌:“风起云涌”本义为:大风起来,乌云涌现。比喻义为:事物出现得很多很盛。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烽火:“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
5、点的烟火。比喻义为:战火或战争。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曙光:“曙光”本义为:清晨的日光。比喻义为:已经在望的幸福。如: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老百姓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冰霜:“冰霜”本义为:冰和霜。比喻义为:神色严肃。如:他不苟言笑,神情冷漠,凛若冰霜,谁都不敢接近他。赤裸裸:“赤裸裸”本义为: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比喻义为:毫无遮盖掩饰。如:殖民者赤裸裸的残酷的掠夺,激起了当地土著民族顽强的反抗。传声筒:“传声筒”本义为:话筒。比喻义为:照着人家的话说,自己毫无主见的人。如:他不过是个传声筒,制造谣言的不是他。二、把握古今意义的不同【相关知识】古今词义的演变古今词义演变,主
6、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如“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专指黄金。3.词义弱化词义弱化是指词义程度的减弱。比如大家熟悉的“饥饿”中的“饿”字,古义是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如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即用“饿”的古义,而现代汉语中“饿”是指一般的肚子饿
7、。4.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到表示另外一种对象,古今之间的差别较大,没有明显的联系,这就叫作词义的转移。文言词汇中这种现象较为常见。如“弃兵曳甲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走”,古义是“跑,逃跑”,今天是“一步步地走”的意思。5.感情色彩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历史进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作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谤”是“批评议论”之义,而今天的“谤”却是“恶意中伤”之意,已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还有大家熟悉的“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
8、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任务设计】任务一请查阅资料,分析下列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并分别举出实例。交通:古义是勾结,例:汉书江充传:“(赵太子丹)交通郡国豪猾,攻剽为奸,吏不能禁。”今义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例:交通发达的城市。爪牙:古义是国家的猛将、帝王在军事上的勇猛助手,褒义词,例: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今义是坏人的帮凶、走狗,贬义词。例:他其实也不过是乱世权贵的爪牙。锻炼:古义除“冶金”之义外,还有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的意思,贬义词。例: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今义是通过体育运动来强健体魄,或通过生产
9、劳动和社会实践来提高觉悟、增强能力。例:锻炼身体。牺牲:古义是牛、羊、豕等祭品。例: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今义是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例:为国家牺牲的英烈。经济:古义是经国济民、治理国家。例:杜甫上水遣怀:“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今义是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例:世界银行向阿富汗提供逾2亿美元支持其经济发展。便宜:古义是方便适宜、因利乘便,见机行事(“便”读bin)。例:史记汲黯传:“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民。”今义是商品的价格低廉(“便”读pin)。例:爱迪生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价格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任务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注意和现代汉语的区别。百读不厌爱莫能助奔走相告久假不归文不加点吊民伐罪登高自卑具体而微形容枯槁提示 厌,古义为满足,今义为讨厌、厌恶。/爱,古义为同情、怜惜,今义为喜爱。/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假,古义为借,今义为假期或不真。/点,古义为涂上一点,表示删去,今义为标点。/吊,古义为慰问,今义为凭吊。/自卑,古义为从低处,今义为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具体,古义为各部分已大体具备,今义为细节方面很明确的、不抽象的、不笼统的。/形容,古义为形体容貌,今义为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