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9957 上传时间:2025-11-08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24.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21页
第21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22页
第22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23页
第23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24页
第24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25页
第25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26页
第26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27页
第27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28页
第28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29页
第29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30页
第30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31页
第31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32页
第32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33页
第33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34页
第34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35页
第35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36页
第36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37页
第37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38页
第38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39页
第39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40页
第40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41页
第41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42页
第42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43页
第43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44页
第44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45页
第45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46页
第46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47页
第47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48页
第48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49页
第49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50页
第50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51页
第51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52页
第52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53页
第53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54页
第54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55页
第55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56页
第56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57页
第57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58页
第58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59页
第59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60页
第60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61页
第61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62页
第62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63页
第63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64页
第64页 / 共65页
语文园地七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_第65页
第65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园地第1课时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习作:写信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编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每个板块有各自的任务,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学会举一反三。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这三个板块吧!01交流平台我发现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观潮盘古开天地。在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这三个场景中,潮水的变化。观潮 看潮水 盘古开天地 主人公做的事情根据文章题目的提示可以猜想其主要内容。根据文章题目的提示可以猜想其主要内容。观潮时,随着潮水的变化,人们心情发生的变化。盘古开辟天地的过程。天和地发生的巨大变化。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帮助我们把握

2、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生活悲惨,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大力士出手相救,普罗米修斯重获自由。宙斯发现火种被盗走后,下令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受尽苦难。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却被宙斯锁在高加索山上受尽苦难。但最终他被大力士救出,重获自由。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共写了三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件事:周恩来十二岁时来到奉天,听到伯父叹息说“中华不振”,他深感疑惑。第二件事: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亲眼看到被外国人欺侮

3、的中国女人向中国巡警讨公道,但中国巡警却有意偏袒(tn)外国人,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第三件事:周恩来在修身课上面对校长的提问,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主要内容: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欺侮后,认清了“中华不振”的社会现实,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你还知道哪些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请结合本册教材的课文加以说明。除了以上几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果文章在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中心句等一些关键句,也可以用扩展文章中关键句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示例:是谁在呼风唤雨?人类。20世纪是一个呼

4、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现代科学技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总起句20世纪百年间,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便利。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借助文章题目。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当文章中写了多件事时,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串联起来。找到文章的关键句,并扩展这些关键句。徐悲鸿(hng)励志学画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

5、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m)。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

6、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j)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选自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有删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总结的?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总结的?我通过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徐悲鸿在巴黎学画时遭到外国学生的蔑视,于是苦练画技,立志为国争光,最终他的油画轰动整个画界,用事实让那个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从题目“徐悲鸿励志学画”可知,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徐悲鸿,主要事件是励志学画。在平时的阅读中,可以用

7、上这些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认真阅读全文,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不能投机取巧。02词句段运用(一)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ln英勇无畏wi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bng刚正不阿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词语词义志存高远胸怀远大的志向。精忠报国竭尽忠诚,报效国家。大义凛然形容坚持正义而不可侵犯的样子。常用来描写烈士遇难前的英勇气概。英勇无畏勇敢出众,无所畏惧。词语词义视死如归多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秉公执法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来执行法令或法律。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逢迎。了解了这些词语的字义,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之

8、处了吗?了解了这些词语的字义,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之处了吗?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征或品质。这些词语都是褒义词(词性带有赞扬色彩的词语,是夸奖、赞许、肯定他人的词语)。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说说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课文中出现的哪些人。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说说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课文中出现的哪些人。出塞和凉州词中的戍边将士可以用“英勇无畏”“视死如归”来形容。周恩来总理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以“志存高远”可以用来形容周恩来总理。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说说这些词语还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人,并简单说说相关人物的事迹。“英勇无畏”可以用来形容邓世昌。邓世昌是清末海军将领,在中

9、日黄海海战中,虽弹尽舰伤,但仍下令猛撞敌舰,与舰上200余名官兵一同壮烈牺牲。“大义凛然”可以用来形容李大钊。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他在被捕入狱时,始终坚定信仰,大义凛然,最终惨遭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8岁。“视死如归”可以用来形容革命志士江姐。江姐全名江雪琴,是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她在重庆解放前夕坚持革命斗争,被捕后视死如归、从容就义。“铁面无私”可以用来形容包青天。包青天,即包拯,北宋官员,为官刚正,执法严峻,是古代清官的典型。“刚正不阿”可以用来形容西门豹。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在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令

10、期间,不畏官绅,破除迷信。发动百姓挖掘水渠,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城民富兵强。词语词义形容对象举例例句志存高远胸怀远大的志向。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国家领袖,如周恩来。诸葛亮身居草庐,躬耕陇(lng)亩,却志存高远。精忠报国竭尽忠诚,报效国家。爱国将领,如岳飞、张自忠。面对金兵的入侵,岳飞立志要精忠报国,收复河山。大义凛然形容坚持正义而不可侵犯的样子。常用来描写烈士遇难前的英勇气概。历史人物,如苏武、文天祥;革命烈士,如刘胡兰、江姐。在被敌人抓住时,刘胡兰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英勇无畏勇敢出众,无所畏惧。解放军战士、消防官兵等。那位年轻的消防战士英勇无畏,每次执行任务都一马当先。词语词义形容对象举

11、例例句视死如归多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革命烈士、解放军战士、消防官兵等。冲锋的号角响起来了,战士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历史上的清官,如狄仁杰、包拯。包拯断案铁面无私,他为民申冤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秉公执法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来执行法令或法律。国家工作人员,如公安干警、法官。身为警务人员,应该秉公执法,不能滥用职权。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逢迎。历史上的某些官员,如西门豹。西门豹一向不畏强权,刚正不阿。选词填空。请结合下列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一个词语只能用一次)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1)从小就听姥

12、姥讲“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的事迹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2)李书记自上任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刚正不阿、富有正义感的好领导。(3)真金不怕火炼,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4)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狼牙山五壮士虽然寡不敌众,但是他们视死如归,相继从悬崖上跳了下去。(5)老百姓看到铁面无私的包公惩治了奸臣,不禁叫好起来。(6)周总理志存高远,在年少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7)这位法官秉公执法,深受大家的爱戴。(8)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面不改色,大义凛然。(1)从小就听姥姥讲“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2)李书记自上任以来一直都是一

13、个刚正不阿、富有正义感的好领导。(3)真金不怕火炼,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4)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狼牙山五壮士虽然寡不敌众,但是他们视死如归,相继从悬崖上跳了下去。(5)老百姓看到 铁面无私 的包公惩治了奸臣,不禁叫好起来。(6)周总理 志存高远,在年少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7)这位法官 秉公执法,深受大家的爱戴。(8)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面不改色,大义凛然。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它们的含义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它们的含义是什么?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流芳百世美名永远流传后世。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14、。身先士卒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第2课时上节课我们结合“交流平台”中三个学习伙伴分享的内容,总结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对“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项内容的学习,理解了几个词语的意思。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起看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项内容和“日积月累”分别讲了哪些内容。01词句段运用(二)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它们分别出自哪篇课文,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读一读下面

15、两个句子,说说它们分别出自哪篇课文,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出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时的情境是一个女人的亲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被汽车轧死了,但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外国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围观群众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出自梅兰芳蓄须。当时的情境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因不想给侵略者演戏,蓄须明志,但因长期不演戏,没有经济来源,在他准备卖掉房子时,戏园子老板找上门说了这样的话。朗读下面两组例句,圈画出不同之处,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第一组: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

16、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第二组: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逐一分析和对比:第一组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相同点: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都表示中国人在外国人的欺压下,不敢主持公道,不敢伸张正义,无可奈何只能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的情形。不同点:句式不同:第一句用的是反问句;第二句用的是陈述句。语气不同:第一句的语气强,第二句的语气弱。用反问的句式,更能突出围观的中国人心中的愤懑(mn)之情。12逐一分析和对比

17、:第二组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相同点: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都表示只要梅兰芳剃掉胡子重新登台演戏,就可以解决生活困顿、没有经济来源的大问题。不同点:句式不同:第一句用的是反问句;第二句用的是陈述句。语气不同:第一句的语气强,第二句的语气弱。用反问的句式,更能表现出梅兰芳在当时面对的诱惑之大。12在下面的情境中,你可以怎样回答?情境一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情境二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mi回答一:有清洁工打扫也不应该乱丢垃圾。回答二:难道有清洁工打扫就

18、可以乱丢垃圾吗?回答一:这个礼物竟然是送给我的。回答二:难道这个礼物真的是送给我的吗?在下面的情境中,你可以怎样回答?情境一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情境二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mi你认为哪种回答更合适?为什么?小红说自己要数清天上的星星,妈妈走过来对小红说在下面的情境中,你觉得怎样回答更合适?贪玩的小明总是羡慕小玲学习成绩优异,你劝说他小红说自己要数清天上的星星,妈妈走过来对小红说在下面的情境中,你觉得怎样回答更合适?贪玩的小明总是羡慕小玲学习成绩优异,你劝说他难道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难道小玲学习成绩优异不是因为她用功学习吗?在生

19、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弄清表达对象和意图,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不能机械地套用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规律。02日积月累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xn送别诗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诗歌题目通常有“赠”“别”“送”等。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作者介绍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慷慨苍凉,气势雄浑,体现了盛唐时期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本诗是作者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它方的赠别之作。注释:董大:董庭兰,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师。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20、故称“董大”。曛:昏暗。莫愁:不用发愁。知己:知心朋友,即彼此互相了解而感情深厚的人。君:对他人的尊称,这里指诗人的朋友董大。请根据注释自学古诗,交流古诗的大意。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满天黄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原本璀璨耀眼的阳光也黯然失色;北风呼啸,大雁南飞,白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心的朋友,普天之下还有哪个人不知道你的大名呢?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找出这些景物,并结合插图说说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找出这些景物,并结合插图说说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诗中写了黄云、白日、北风、雁、雪等景物,描绘了塞上壮阔而又荒凉的情景。再次朗读古诗,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再次朗读古诗,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我感受到了诗人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高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描写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