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5461 上传时间:2025-11-0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求谏 1.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并概括唐太宗在求谏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分析其人物性格,理解唐太宗对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2.掌握作者在论述唐太宗求谏时运用的论证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3.理解虚心求谏对于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借鉴意义。学习目标结合课文内容,唐太宗是在什么背景下求谏的?求谏的目的是什么?背景:大臣不敢进谏目的:维护唐朝统治预习检测课中探究1.结合课文内容,唐太宗为了求谏采取了哪些措施?2.结合课文内容,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3.结合课文内容,作者在论述唐太宗“求谏”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要求:1.讨论时及时旁拼关键词。2.发言时语言组织有思路:先定位(

2、把相关语句大声读出来)再明确阐释关键词。1.结合课文内容,你认为唐太宗为了求谏采取了哪些措施?(1)和颜悦色,创造宽松环境。“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使进谏者情绪放松,大胆发言。(2)开诚布公,鼓励直言进谏。或者以前代教训晓喻大臣,如“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或者公开感谢大臣,如“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或者表明态度,不惩罚进谏官员。“每有谏者”纵使不合他的心思,也“不以为忤”。(5)树立榜样,鼓励大臣进谏。他树立魏征作为大臣进谏的榜样,“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4)闲居自省,及时补救政失。他常常反思自己的过错

3、,“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3)谏管议事,完善政事制度。他下令“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1)勤于政事。他希望得到大臣的规谏,以匡救自己的过失,对此“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2)虚怀若谷。为了求谏,他放下架子,“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每有谏者”,纵使不合他的心思,也“不以为忤”。(3)宽厚体谅。对大臣进谏时的心情和处境表示理解,努力创造一种君臣相得的良好氛围。(4)处事谨慎。时常将前代帝王覆亡的教训挂在嘴边,提醒自己和大臣。即使在“闲居静坐”的时候,也在反省自己的行为,唯恐出了差错。2.结合课文内容,你认为唐

4、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3.结合课文内容,作者在论述唐太宗“求谏”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2)事实论证:“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3)对比论证:“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4)假设论证:“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5)类比论证:“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谏”就是鼓励臣下提意见,求谏

5、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唐太宗积极征求建议批评的主张。B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了大臣进谏的必要性,他恐人不言,导臣使谏,降低君主一人专权弊端产生的可能。C唐太宗重视谏官作用,他诏令宰相入阁商议军国大事时,必须使谏官随入列席,以便他们预先听闻政事。D唐太宗勉励臣子极言规劝,勿担心触犯龙颜,而他也深切自我反省,虚心求谏。C达标测评结合你所知道的我国古代帝王纳谏和拒谏的事例,谈谈虚心求谏对我们今天工作和学习的借鉴意义,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有文采的话。(要求: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拓展延伸思考:历史上有哪些从善如流的佳例?尧设谏鼓(设鼓于庭堂,称为“敢谏鼓”)齐威王邹忌鲁庄公曹刿秦孝公商鞅朱元璋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一)纳谏思考:历史上有哪些闭目塞听的例子?商纣王比干周厉王召公蔡桓公扁鹊楚怀王屈原吴王夫差伍子胥(二)拒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借鉴作用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唐太宗的“三镜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读史使人明智”,历代帝王的盛衰成败给了我们一些启示,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意见呢?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片段,谈谈你的看法。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