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5489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B.采集逐渐取代渔猎C.渔猎逐渐取代驯养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解析】选A。开始于距今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故选A。2.据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原

2、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经济发展而来B.神农氏为农耕经济的发明者C.人口增长是农耕经济出现的重要原因D.真实地反映了远古时期的生活状况【解析】选C。由题干可知,古代人民都吃野兽和鸟类的肉,到了神农的时候,人民太多了,禽兽不够吃,于是神农根据自然时令,土地的肥沃程度,制作耒耜(农具),教人民劳作,教化他们,使人民适应(农业生活)。反映了人口增长导致通过渔猎方式获得的食物供给不足,从而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出现,故选C。A、B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白虎通义是后人的著作,D“真实”说法错误,故排除。3.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3、。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B.C.D.【解析】选B。题目材料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多处,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据此符合题意。结合材料及我国古代南稻北粟的种植特色,可知符合题意。但材料反映不出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故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带的C、D。4.周书载:“神农(炎帝)耕而作陶。”该传说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半坡氏族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作随葬品C.原始农业发展促使手工业产生D.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出现贫富分化

4、【解析】选C。“神农(炎帝)耕而作陶”描述的是农业生产和手工业方面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描述半坡氏族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故A错误;从“神农(炎帝)耕而作陶”中看不出随葬品中有大量陶器,故B错误;“神农(炎帝)耕而作陶”其中“耕”是农业,“陶”是手工业,说明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物品逐渐有了剩余,即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产生,故C正确;“神农(炎帝)耕而作陶”不能体现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出现贫富分化,故D错误。5.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权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由此可知,汉朝

5、的小农经济()A.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B.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C.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D.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解析】选B。材料中男子耕种,女子从事家庭副业,体现出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形式,故B正确;妇女地位在封建社会一直低下,故A错误;材料中属于经济模式,与土地兼并无关,故C错误;材料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模式,故D错误。6.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体系能形成并日臻成熟的主要原因有()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生产技术日益完善水利工程相继兴建 农作物资源的丰富A. B.C. D.【解析】选A。古代农业生产体系指的是在生产工具和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比较系统的配套的体系。原因主要是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

6、和水利工程的相继兴建。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正确,是生产体系形成的结果。故选A。7.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解析】选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快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灵渠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为开发岭南起了重要作用。据此A、C、D

7、说法符合所学,B错误,灵渠开凿时秦已统一六国。8.史记河渠书记载汉武帝初年“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井渠之生自此始”。材料中的“渠”是()A.都江堰B.郑国渠C.龙首渠D.灵渠【解析】选C。都江堰、郑国渠为战国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排除A、B;灵渠是秦朝时期开凿,排除D;据材料可知,为解决施工困难,此渠修建采用了井渠施工法,故选C。9.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

8、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解析】选D。据材料“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可知,当时有了储存稻谷的设施,代表了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故选D。材料与栽培技术是否成熟无关,排除A;材料未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排除B;浙江一带有最早的储粮设施,不代表浙江水稻产量最高,排除C。10.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少其他类型的建筑遗址。但是,时间愈晚的遗址,除了该类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

9、数量越多。关于此变化,以下说明最为适当的是()A.原始社会解体B.私有财产制萌芽C.族长权威萎缩D.财产公有制强化【解析】选B。“大型房舍四周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说明个体小家庭越来越多,但不能说明原始社会就此解体,故排除A;也不能体现族长权威的萎缩,故排除C;个体小家庭增多是财产私有制强化的表现,排除D,故选B。11.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型时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有人说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社会转型,历史进步B.私有制产生的结果C.政治专制,历史倒退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解析】选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

10、分工的出现,私有财产制度的出现,为国家的产生奠定经济基础;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故可知A、B、D不符合题意,排除;C符合题意,所以选C。12.国家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而结成的,国家维护一切缔约者的自由、平等、生命财产,国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这一观点()A.指出了国家产生的实质B.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性C.否认了国家的民主性D.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属性【解析】选B。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所以不会是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其本质是阶级性,所以材料中说法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性,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

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道:“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可是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材料二 剑桥古代史中描述道: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雅典的粮食产量只能满足城邦1/4的消费量,更多的粮食需要用橄榄油、葡萄酒等土特产品与外部交换”。(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和希腊城邦雅典饮食特点的异

12、同。(1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饮食特点差异产生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题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可是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说明中国的饮食以农作物为主,依靠自然环境自给自足。从材料二“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更多的粮食需要用橄榄油、葡萄酒等土特产品与外部交换”可以看出希腊的食物以肉类为主,而且是依靠海洋通过交换获得。双方共同点是都要依赖自然,都对美食有所开发且物种丰富。第(2)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

13、出发,中国文明是大河文明,平原多,适合农作物种植,粮食生产成为食物主要来源;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因此物种大都来源于海洋,需要依靠贸易来进行产品交换。答案:(1)同:都重视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和生活条件;都注重美食的开发;美食多样化。异:饮食构成上古代中国以农作物为主,而古雅典肉类、果蔬等副食品种类比较多,饮食以副食品为主。饮食来源上古代中国长期处于自然经济阶段,食品自给自足,而古希腊主要靠海外贸易获取食物。(2)原因:中国(中原地区)河流、平原较多,自然环境适合农作物种植,形成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以生产粮食为主。古希腊近海,多山少平原,自然环境不适合农耕,粮食不能自给,适合工商业和海外贸易,食

14、品来源多,也导致其饮食更加多样化。14.(24分)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掌握初步施肥技术连种制、复种制出现秦汉时期牛耕技术普及全国,已使用铁铧、犁壁东汉出现一牛耕隋唐五代江东犁、筒车发明,圩田掌握水稻育秧移栽技术、南方稻麦轮作复种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参考条目提出修改建议。解读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材料所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的参考条目中,春秋战国时期有铁器牛耕、生产技术等,但缺少“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可结合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技术史上的地位,说明增加这一条目的理由。答案:春秋战国时期增加“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内容。理由: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等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更全面展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