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高二年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人教版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背到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诗中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遭贬是因为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唐代诗人柳宗元也曾因参加了永贞革新而遭贬。封建时代的爱国志士,痛苦莫过于政治上的孤独,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柳宗元在遭贬的孤独中发出的呐喊和呻吟。一 教学目标(一)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愁的内涵(诗人的愁因何而起)(二)教学难点: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写作背景:“永贞革新”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
2、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大意:他登上柳州城楼,所见皆是荒芜辽远的原野,海天相接茫茫一片,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百感交集,也感到“愁思”无尽,就好似这海一般的广,如天一般的高。悲凉之气,
3、笼罩全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茫茫”指什么?“茫茫”既是说海天茫茫,又是说愁思茫茫,既是现实的自然空间,也是诗人愁思浩渺的心灵空间。主客观世界浑然一体。惊风乱飐芙蓉水狂风胡乱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斜侵薜荔墙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 思考:“芙蓉”“薜荔”的象征意义?屈原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芙蓉”、“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思考:“惊风”“密雨”仅仅是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吗?还有其他用意吗?明确:惊风、密雨影射敌对势力、政治迫害 修辞手法:比喻(借喻)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七律冬云“虎豹”、“熊罴”喻指
4、反动派、邪恶势力。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柳宗元岭南江行 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把目光远投,只见山岭绵绵,林树重重,遮住了诗人远望的视线,那曲曲折折的柳江,恰似我的曲结的愁肠。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九回肠:愁肠反复翻转。忧思郁结难解。把曲折的江流比作九回肠,其实是表明自己愁思不绝,愁肠百结。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共同的遭遇,同样的命运,都被贬到了荒远的地区,各处一方,想互通问候,却又音信不通。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信。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
5、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使互通音信,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滞”不仅是柳宗元当时的处境,而且也是他最终的命运,最后他客死于柳州任上。“滞”不仅是全诗的愁思的凝结点,也是他一生命运悲惨的终结点。全诗用“愁思”贯穿,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添愁思,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更深。课堂拓展:“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那么要描写这种抽象的愁怨就难了。但文坛仍有巨擘,丹青自有高手。“愁”在古人笔下,还是被写得非常具体形象生动的。关于愁绪的诗
6、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请大家试着找出一些描写愁绪、愁情的诗句来。教师整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多少。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离别的愁恨正象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许浑登咸阳城东楼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清愁”本是抽象的情感,词人却可以与它相约,而且要在“杨柳岸边相候”,把清愁写成了有情有义的情人和挚友。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辛弃疾粉蝶儿 课后作业: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公布出来了。情境一:我觉得自己考得比较理想,心里想着全部通过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当我最终看到竟有两科未通过时,我的心情。情境二:我觉得自己物理和数学考得比较差,心里想着肯定不会通过,但当我最终看到各科全部通过时,我的心情。要求: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恰当的手法,将自己的感受描述下来。结束语 今天,我们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细细体会了柳宗元在政治和感情的双重孤独之中流露的愁思。漫漶的愁思将永远凝结在柳州这处南荒之地,也让我们记住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