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3053 上传时间:2025-11-07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7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第一组2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1 文言文两则3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教材新知精讲4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教材新知精讲5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教材新知精讲5.按要求,写词语。(1)AABB式的重叠词。沧沧凉凉、干干净净、匆匆忙忙、明明白白(2)表示“用心专一”的近义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6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综合知识拓展1.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比喻)(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反问)(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设问)2.读懂下面句子的意思,并写下来。(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让我想到的成语是:三心二意,我能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学习上是不能三心二意的,那样肯定不会取得好成绩。7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1.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2.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争论的问题是:太阳到底是早上还是中午离人近。最后孔子“不能决也”让我们想起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3.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C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8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一、课内片段阅读(一)文言文两则(节选)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下列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使/弈秋诲/二人弈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C.惟/弈秋之/为听D.虽/与之/俱学2.

4、学弈选自(A )A.孟子告子 B.列子汤问9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3.文章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叙述: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用文中原句);另一个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用文中原句)。10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二)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1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1.在文中括号内加上标点符号。2.两小儿辩日

5、时,一儿从形状(大小)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温度(凉热)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同。3.根据上面短文,你来夸一夸孔子和两小儿。(1)我会夸孔子:你是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先生。(2)我会夸两小儿:你们真是敢于质疑、敢于辩论的孩子。4.两小儿笑孔子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穿越到那个时代,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说什么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合理即可)12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二、课外美文欣赏北人食菱北人生而有不识菱者,

6、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不知故也。(有改动)注啖(dn):吃。13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1.写出下列字词的大意。或曰:有的人说坐:因为2.那个当官的人,硬把生长在水中的菱角说成在山上(土里)生长的,说明他为了护其短处,强词夺理。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14教材新知精讲综合知识拓展教材习题答案请你查阅资料,完成下面的填空。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2.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