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嘉兴第五高一年级3月测试语文试题卷 一、基础巩固(本题共12小题,24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宗庙之事,如会同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足之所履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敏:聪慧B. 百亩之由,勿夺其时 夺:夺取C.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说明D. 奚暇治礼义哉 治:讲求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
2、项是()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苛政猛于虎也C而刀刃者无厚 吾尝终日而思矣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常以身翼蔽沛公5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牛何之反而求之舆薪之不见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然后驱而之善莫之能御也A/ B/C/D/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郑既知亡矣 既东封郑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8下列
3、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是寡人之过也C夫晋,何厌之有 D敢以烦执事9.下列各项对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夫子说的话,让我的内心产生了伤感。B.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有仁爱的人统治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C. 奚暇治礼义哉?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D.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不服从约束、行为不端的事,没有不做的了。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
4、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1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
5、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12下列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语言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B. 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C. “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D. 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材料一:先秦诸子
6、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
7、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
8、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
9、,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
10、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材料三: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
11、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
12、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辩,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儒、道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B法、阴阳、名三家后来灭绝,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C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和而不同”,都讲和则
13、生万物。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岀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5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2分)()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
14、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B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C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16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本题共4小题,10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
15、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
16、,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 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B. 批大郤 批;击C. 如土委地 委;卸落D. 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B.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C.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D.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善刀而藏之19.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
17、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B. 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C. 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D. 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
18、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2)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本题共4小题,10分)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
19、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20、。”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选自孔子家语)注搴(qin):拔取。聝(gu):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漭瀁(mng yng):广大无涯际的样子。熏:香草。莸(yu):臭草。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当一队而敌之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 攘:夺取C挺刃交兵 兵:兵器D夫子曰:“辩哉!” 辩:通“辨”,区别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类异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则由无所施其勇 其真无马邪C子路
21、抗手而对曰 舍瑟而作D夫子何选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2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C颜回向往的社会景象与曾皙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其实都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
22、择焉。(2)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五、默写(选,分)25.()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原因是“ ,。”答:()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六、作文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23、,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鸿门宴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
24、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五四讲话“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是第一单元序言里的话,这五则材料的意思分别是,材料是子路的观点,子路代表了年轻一代敢拼敢闯的精神和勇气。材料讲述的“王道思想”,其本质就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理想状态。材料表现的是樊哙的忠勇和胆识。材料主要说明了晋文公撤军的理由。材料是新时代领路人习总书记对青年所讲的话,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青年应肩负时代的责任,有担当,要做有为青年,不负时代。读了上面五则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可以综合材料,也可以组合材料;观点鲜明,结构清晰
25、,内容充实。嘉兴第五高级中学语文月考检测答案一、基础巩固(本题共12小题,24分)题号答案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题号答案16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引证法。如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例证法。如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比喻论证。如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本题共4小题,10分)题号答案20.(1)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从不经过使刀口钝折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呢!(2)每逢到了(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见它难以下刀,就谨慎地为之戒备,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因此而缓慢下来。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本题共4小题,10分)题号答案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2)孔子说:“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废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五、默写(选,分)25.()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六、作文(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