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五) 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案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859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五) 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五) 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五) 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把握和借鉴作者有关“咬文嚼字”的观点。3.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养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学习重点】整体把握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学习难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在实践中提升炼字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 常识积累(一) 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诗论谈文学,译有黑格尔的美学等。(二) 文体知识:随笔和文艺随笔 随笔

2、是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以后,随笔成为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和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二、 课前预习(一) 字音识记剥琢()岑()寂憎恶()()箭簇()付梓()陈词滥()调尺牍()(二) 词义理解咬文嚼字锱铢必较索然无味清沁肺腑自鸣得意不落言筌下乘三、 初读课文:给段落

3、标明序号,概括每个段落内容要点。明确第1段:提出“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第2段:句式不同,表达效果不同。第3段: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第4段:说法改变,意味改变。第5段:更动了文字,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第6段:善用字的联想义。第7段:误用联想义,出现“套板反应”。第8段:总结:阅读或写作,要“咬文嚼字”。四、 课上研讨(一) 纵观全文,作者关于阅读或写作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在第3段,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二) 筛选出每个段落中列举的例子,说说这些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填写下面的表格。文中出现的示例与作者阐述的观点段落示例阐述的观点论述的中心

4、明确:段落示例阐述的观点论述中心第1段“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修改句式不同意思不同由浅入深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第2段“你是什么” “你这什么”两句的分析第3段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法改变意味则变第4段分析改写的好与差第5段“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一字改变意境改变第6段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分析善用联想义第7段“柳面桃腰”等套语误用联想义产生“套板反应”(三) 阅读第8段,思考:这段文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包含了哪些内容?明确:是对全文的总结。包含的内容有强调运用文字要有谨严精神。咬文嚼字的意义。提出咬文嚼字的要求。咬文嚼字的必要性。(四) 结合以上的分析,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明确:全文共分

5、8个自然段。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炼字的重要性。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五) 阅读理解,借鉴作者相关观点1. 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字的难处在于其意义的确定和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那么两者的区别在哪里?明确:在第6段。直指的意义:明显而确实;易用;固定的;偏于类型;联想的意义:变化莫测;难用;游离的;偏于个性;意蕴丰富。2. 作者认为什么样的文章适合用直指的意义?什么样的文章适合用联想的意义?对我们有怎样的要求?明确:

6、科学的文字适合用直指的意义,文学的文字适合用联想的意义。我们阅读时要敢于大胆发挥想像和联想,准确把握作品的内蕴,达到表达的最佳。3.联想的意义可以使意蕴丰富,但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陷入“套板反应”中,那么什么是“套板反应”?明确:在第7段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4.“套板反应”有何危害?明确:在第7段就作者来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来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5.怎样才不滑到“套板反应”中去?明确:在第7段 “唯陈言之务去”。运用文字时做到咬文嚼字,让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五、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为何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而不用“挂”“升”等词呢? 六、我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