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一、知识纵横贯通思维拓广度(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
2、评民族关系军事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针对训练 1(2017宝鸡一模)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B家长制受到挑战C公民意识增强D中央集权的削
3、弱解析:题目中显示了“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表明个体的小农经济兴起,男耕女织的个体家庭成为生产单位,故A项正确。答案:A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2(2017郑州模拟)孔子弟子子贡鬻财于曹、卫之间,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致使孔子名扬于天下。这说明()A儒家思想反对重农抑商B商业发展冲击等级制度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瓦解D儒家弟子受到诸侯重用解析:依据材料“孔子弟子子贡鬻财于曹、卫之间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可知子贡靠着经商可以与国君分庭抗礼,体现了商业发展冲击了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答案:B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1政治: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
4、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二)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2政策: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统治阶级能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3科技: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如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这使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以发展为近代科技。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4文学:很多文学
5、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摆脱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5民族心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6家庭伦理:小农经济的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男子,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同时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针对训练3(2017唐山摸底)商鞅变法两次颁布分异令,强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旨在()A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B剥夺旧贵族的特权C培植新兴地主阶级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解析: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变法,是适应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根据“
6、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得出,商鞅主张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故A项正确。答案:A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4.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土地租佃关系也逐步形成,因而推动租佃关系确立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将土地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为了让农民精心生产,勤奋劳动,并不能直接体现政府的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
7、材料将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将集体生产变为农民小家庭个体生产,因而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中将土地分租表明土地已经成为私有,因而材料信息并非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故D项错误。答案:C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差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古希腊城邦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世界政治结构经济发展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政治制度各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最终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微,个别城邦建立较发达的民主政治依托大河和农耕创造辉煌的文明,文化具备多元化特征,但不能改变封闭和保守的特点依托海洋孕
8、育灿烂的文明,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特点文化特征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针对训练 5.(2017永州二模)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有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者,中国没有。在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不同B.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C.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D.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立解析:民主政治能够激发人的民主自由精神,而君主专制下知识分子被统治者严格思想控制,因此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是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答案:C 结 束 单元
9、小结与测评6(2017成都诊断)1889年,梁启超对比古代中国与欧洲的国体,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多。中国周代和古希腊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解析:迁移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前期和中国周代都是贵族政治,古希腊城邦林立,中国周朝也是分封的诸侯国林立,故选D项。古希腊没有分封诸侯,排除A项;周朝和古希腊均无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排除B项;周代并非小国寡民,排除C项。答案:D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二、真题集中研究备考上高度(一)全国卷7年考情统计分析把握考向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综合考查年份卷别2016全国卷 20
10、14全国卷 2013全国卷 2011全国卷2010全国卷2015全国卷 2016全国卷 2013全国卷 2015全国卷 2015全国卷 2013全国卷 命题角度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西周、战国墓葬等级西周政治对秦汉统一的影响西周分封制小农经济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孔孟儒学思想孟子法制思想我国春秋战国对海洋利用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命题分析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奠基时期,新课标全国卷在此处命题更是不吝笔墨。新课标高考着重考查考生对本部分主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命题以基础主干知识为依托,摒弃了大量晦涩的文言史料,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活用。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己
11、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问题的能力。宗法分封制、小农经济、儒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重视历史价值观的引领,这在新课标全国卷命题中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倾向。复习本单元要重视文本阅读,加强对宗法分封制、小农经济和儒家思想的认识,深刻理解先秦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二)选择题集中演练洞悉命题点1(2016全国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
12、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格式和内容情况。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答案:B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2(2016全国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
13、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由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排除A项;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典籍,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项;秦始皇焚书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但儒学传统并没有因此断绝,故D项错误。答案:C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3(2015全国卷)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
14、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儒家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答案:C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4(2015全国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
15、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分析问题。战国时期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会努力改进耕作技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农业收益的增加,会进一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与材料不符,均排除。答案:C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5(2014全国卷)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16、”,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A 是商朝的政治中心,不可能形成“周礼”中的“雅言”;B、D 在当时属于偏远诸侯国管理之地,错误;据材料中的“周礼”可知,“统一的雅言”应指周的官方语言,而周兴起于陕西,因此这种“雅言”最早应产生于陕西,C项正确。答案:C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6(2013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
17、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秦国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分封制难以维系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破坏,故排除 A 项;B 项与史实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之;D 项过于绝对,故排除。答案:C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7(2011新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
18、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干材料可知 A 项错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项错误,西周实行世袭制和分封制,并没有确立集权意识;D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把“家”“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 项正确。答案:C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8(2010新课标全国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
19、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河南省(豫)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河北省(冀)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冀州;湖南省(湘)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湖北省(鄂)的简称是因为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山东省(鲁)辖区为西周时鲁国封地,故简称“鲁”;山西省(晋)辖区为西周时晋国封地,故简称“晋”;广东省(粤)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简称“桂”。答案:C 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三)第40题、41题专题研究提升答题规范2015全国卷第40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20、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
21、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 答题规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方向答案在哪里怎么答答案范围答什么答多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法制观念10分,56个点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第
22、二步:套模板,将材料分层,逐一概括 问题分层信息把握层意概括归类法制观念材料一所学材料二所学“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遵先王之法的立法思想,以仁政立国的法治思想“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守法是正义行为“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法律至上,严格守法古希腊民主政治、城邦之上、崇尚法治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重视人伦关系苏格拉底:法制
23、是城邦得以存在的基础,人人严格守法是正义行为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参考答案 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题型模板纵研近几年的全国卷第40题,其命题形式是有规律可寻的。依据其设问类型,大致可分为“概括类”“比较类”和“启示类”三种类型。类型不同,答题模式不尽相同,笔者依据多年的一线备考经验,总结出这三种类型的答题模板,并在后面单元中出现的相应题目反复感悟应用,旨在帮助考生内化方法,固化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套路。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说明 正确分层是避免遗漏答题要点的关键一
24、环;两个层意表达同一个要点时,要进行合并归纳。_概括类主观题的答题模板材料信息教材所学材料分层把握层意概括归纳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凡是设问中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除从材料中概括归纳的要点外,还要检索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以免造成答题要点的缺失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答案在哪里怎么答答案范围答什么答多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和苏格拉底法制观念社会背景;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78个点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第二步:套模板,归纳异同 分点列表答案来源孟子的法制观念苏格拉底的法
25、制观念社会背景(从所学知识归纳)历史价值(上升到史观角度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制思想日益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儒家传统的人伦道德、宗亲关系对中国法制发展的影响东方文明思想的伟大历史遗产古希腊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邦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对西方法制发展的影响西方文明思想的伟大历史遗产相同:对东西方法制发展的影响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遗产归纳异同不同:即各自的社会背景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参考答案 社会背景:孟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苏格拉底: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结 束 单元小结与测评题型模板 比较类主观题的答题模板比较类主观题的解题关键是定准比较对象(即跟谁比)和比较角度(即比什么,是“求同”还是“寻异”)。与谁比比什么比较对象甲比较对象乙概括比较材料信息教材所学 单元质量检测 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