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609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过关检测(六)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7吉林五校高三联考)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扬长避短 解析:选 B。趋利避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类似,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 B 项正确;量力而行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C 项错误;扬长避短与材料中内涵相差甚远,故

2、D项错误。2(2017宜宾高三诊断性考试)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单位:件)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战国 117 29 西汉 238 54 13 47 东汉 467 95 41 138 29 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解析:选 C。材料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不能说明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故 A 项错误;材料仅涉及五个区域,不足以说明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故B 项错误;据材料显示的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可知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故 C 项正确;

3、材料无法体现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故 D 项错误。3(2017金丽衢十二校高三联考)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A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解析:选 D。材料主要讲述古代的小农经济,与农民的集体荣誉感强弱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并不在于强调农民的毕生追求而是强调古代小农经济的状况,故 B 项错误;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但和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状况,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故 D 项正确。4(2

4、017绵阳诊断性考试)该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总面积 北方 南方 秦汉 117(全国)5.72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215(南方)3.85 1.925 1.925 隋唐 124(北方),328(南方)6.42 3.21 3.21 A南方地区逐渐开发B北方经济盛极而衰C南北经济趋向平衡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解析:选 A。据材料“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表格”可知从粮食亩产水平和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来看,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有明显上升,故 A 项正确。5(2017石家庄高三模拟)宋朝时,“

5、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B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C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解析:选 B。根据“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地区”“东北”等关键信息可以得出明清时期南方某些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业发达,“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反映了南方“江浙闽粤”商品经济发达和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粮食作物的种植,正体现了经济多样性,故 B 项正确。6(2017巴中高三测试)清代外销瓷一文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

6、,而是出自民窑。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A产品用途B釉色的区别C器物纹饰D产品质量解析:选 A。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政府和皇族使用,一般不会用于销售,而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则主要是用于销售。根据题干中“大量外销”一词可知其体现的是产品的用途,选择 A 项符合题意。7(2017银川普通高中质检)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私营手工业发展 解析:选

7、 D。材料中“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国家雇募人夫,原欲小民以为赡养身家”表明有利于私营手工业发展,故 D 项正确。8(2017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解析:选 D。材料反映宋代大城市中“设有”和“出现”商业机构,不能得出“开始出现”,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交代宋朝对经商方式的规定,无法判断经商方式是否受限制,故 B 项错误;宋朝时期虽然商业环境有所放松,但是重农抑商仍是政府的经济发展方针,故 C 项错误;材料反

8、映了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而出现的城市商业服务机构,体现了城市商业功能的发展,故 D 项正确。9(2017唐山高三模拟)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解析:选 A。根据材料信息两宋时期流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说明江浙地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变

9、化,故 A 项正确。10(2017太原高三模拟)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B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C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D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 解析:选 C。个体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末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历朝历代延续,主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原本即为小农经营,兄弟均分,更易导致土地细碎化,故 C 项正确;根据材料唐律疏议户婚律的这一规定虽为宋元明清几代法律所承袭,但不能体现古代法律的不断

10、健全,故 D 项错误。11(2017吉林五校高三联考)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D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 解析:选 B。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与市场联系较少,再加上政府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中国的市场有效需求被扼杀,故 B 项正确。12(2017绵阳高三诊断性考试)1759 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定防夷五事,建议清廷禁止外国商人在

11、广州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李侍尧的意图是()A厉行海禁B强化海防C以商制夷D垄断贸易解析:选 C。据材料“建议清廷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并不能说明厉行海禁,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涉及限定外国商人,与强化海防无关,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可知其意图是以商制夷,故 C 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垄断贸易,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分,共 37 分)13(2017达州高三一诊)生态环保是一个

12、亘古至今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道家的崇尚自然、儒家的仁义思想、宗教不杀生的观念在我国古人的环保思想上都有一席之地,并上升到政治、法律的高度,甚至提出不重视环保“不可以为天下王”。许多朝代都设过虞、衡机构,有山虞、泽虞、川衡、林衡。山虞、林衡分别负责山林环保政策法令的出台和执行。泽虞、川衡类似,只不过是管川泽鱼鳌而已。古代环保立法可以追溯到夏禹执政时期,而秦的田律则被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环保法”,此后历代大多有相应的环保法规。在古代环保法中,似秦朝田律中“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之类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体现出小农经济时代生态意识中不违农时而增加

13、农业收入的现实功利主义。因为功利主义,唐朝出现了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因为功利主义,新航路的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改善生存的机遇,又变成了恶化生态的“契机”材料二 秦岭渭水滋养十三朝古都,形成历史上“八水绕长安”的生态佳话。唐长安因渭水而繁盛,却又因水而被迫迁都。宽阔的朱雀大道,宏大的正规城市,建设城市养活城市,让高大的秦岭、八百里秦川不胜其负。弱小的“卖炭翁”受城市富贵者所累,但“伐薪烧炭南山中”累倒的却是巍峨的秦岭呀!以至于唐代末期需要伐木时,要到今天山西境内的岚县才能找到高大木材。长安城从汉唐时期就一直沿袭饮用井水的习惯。到宋元时期,井水污染已经非常严重。明代的水环境整治曾一度出现过好转,但及至

14、清代,由于土地兼并,大批失地农民深入秦岭伐林垦荒,生态又一次遭受严重毁坏。近代,孙中山提出南水北调,引汉济渭。而今,引汉济渭工程已在 2009 年启动。改编自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大秦岭感恩秦岭(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法规方面的特点。(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秦岭在中国历史上遭遇的生态问题;陕西省出品大秦岭纪录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15 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道家的崇尚自然甚至提出不重视环保不可以为天下王”等信息,结合所学小农经济的特点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评析生态问题,根据材料二“宽阔的朱雀大道八百里秦川不胜其负”等信息,结合生态问题

15、的影响进行回答。第二小问意义,唤醒国人生态环保意识;以历史发展的深刻教训提醒后世;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国家引汉济渭工程进行肯定。答案:(1)特点:以儒道及宗教思想为依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相应的立法和执法机构;从夏朝开始历代大多比较重视环保;以山林川泽保护为主;带有小农经济时代的现实功利主义。(任答五点即可)(2)评析:出现的原因长安城市建设用木量过大;城市生活用木的不断增加;土地兼并使农民伐林垦荒种地等;造成的影响秦岭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渭水水量大量减少;长安被迫迁都;井水污染非常严重;应对的措施加强对水环境的整治;保护植被,退耕还林;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的破坏;加快引汉济渭工程。意义:增强

16、国人生态环保意识;对今天西安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具有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对国家引汉济渭工程进行肯定。(其他言之成理也可)14(2017湖南六校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专家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中,把封建社会分为两种不同的体制。一种是刚性体制,这个社会中等级制和身份制严格,社会流动不易,看似稳固,但应变能力很差,所以一击即溃;另一种是弹性体制,该社会中缺乏严格的等级制和身份制,纵向和横向上社会流动都可以进行,权力结构可以变化,权力的行使方式也灵活多样,所以这种社会的应变能力很强,遇到危机可以自我调整,从而长期存活下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

17、国封建社会由刚性体制转变为弹性体制的时间,并说明的理由。(12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第一问时间,根据弹性体制的特征之一,即纵向和横向上社会流动都可以进行,可以判断出与科举制有关,再结合其他特征可以判断出唐朝。第二问理由,唐代以前,刚性体制表现为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普遍存在,以及九品中正制所造成的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社会阶层流动性差;唐代及以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科举制的确立与发展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再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等级制和身份制进一步削弱,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答案:转变的时间为唐朝。理由: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是刚性体制,表现为寺院经济与庄园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普遍存在;人才选拔由军功行赏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导致累世公卿局面的出现。唐以后,农村中租佃关系的发展,使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打击了门阀士族,使得人才流动性加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与繁荣使等级制和身份制进一步削弱,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