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时回顾窦娥形象重点赏析第三折理清第三部分的情节结构: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可分为几场?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端正好和滚绣球中指责天地鬼神?对窦娥这样的封建社会里没有什么见识的妇女来对窦娥这样的封建社会里没有什么见识的妇女来说,说,“天地天地”包含有王法包含有王法、官府、天理、公道等意思,、官府、天理、公道等意思,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能主持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
2、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说窦娥希望通过这三桩誓愿达到什么目的?并指出相关典故。誓愿顺序誓愿内容所用典故誓愿实质第一桩第一桩第二桩第二桩第三桩第三桩血溅白练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亢旱三年苌弘化碧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望帝啼鹃飞霜六月飞霜六月因邹衍因邹衍东海曾经东海曾经孝妇冤孝妇冤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她的冤屈她希望自己的冤屈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会在上天得到反应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她不仅希望个人的
3、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强烈,不仅要将自己的冤情昭示于人,而且要感动天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怀着愤怒的心情,她更要上天来惩罚邪恶。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真的能实现吗?显而易见是不可能的,可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表达美好的愿望,是传统文学的习惯。一是从观众来说,符合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二是虽然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但是合乎人情,从而有力的再现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美好愿望。三是刻画了窦娥强烈的反抗
4、精神。四是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腐败黑暗的揭露,爱憎之情,显而易见。主题: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以及在它的庇护下流氓恶棍的横行,也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难和坚定的反抗精神。探讨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六月飞雪,楚州亢旱”是一种报复,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地,你如何认识这种看法?如果不这样处理,就不会让读者体会窦娥惊天地、泣鬼神的冤仇,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深化了主题,构成全剧的高潮,充满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这也是此剧家喻户晓的原因。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地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
5、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地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金锁记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沐浴戏剧的世界洗涤心灵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