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务突破练10散文阅读(结构类题)(赋分30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夜课景凤鸣那天的夜课结束得比较晚,先是小组分析,然后是各组安排代表交流。前两日老兄兼老友从另一地区的研讨会议上回来,因忙碌受了些风寒,脸色不似往常红润,且有些咳嗽。小组交流上,又给同学们讲了一些抗联故事。能够吸引人的,除了抗联故事本身,还有兄友的开朗乐天。抗联精神和抗联文化备受关注,身为抗联史专家的他,因此也更加忙碌。不过忙碌得高兴。明亮如昼的走廊,掉根针不只听得见,而且看得见。此时已近夜里十点,整座楼却无睡意。有的学员筹备明晚的事项,有的则读书、工作、写作。而我们去市区,给老兄买咳嗽药。乘上
2、出租车下山。一些未往南方去,而是选择在东北发展的年轻身影,从院子里走过,给夜的沉寂增添了活力。山的另一侧,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雕像伫立着。再往上的灵堂内,他的身首于显棺存放。当年英雄的头颅从哈尔滨运来,尸骨从靖宇县,也就是原来的濛江县送来,均是专程护送,万千军民关注。为了更臻完美,从通化市医院找到一位个头一米九二、身量与将军相仿的大夫,替制了石膏模型,承接着已被水分、土湿、严寒冰冻侵蚀了十八年的铮铮铁骨。那座小山,被百姓叫成了靖宇山。如此的隆重,英雄配得上。走在夜色里。夜色与灯光,弥盖了远处的山影。新楼旧楼,夜行车辆,半睡之中的城市。各商场及营业场所,均亮着霓虹招牌。一种热闹的、带有温度的世俗气息
3、扑面而来。车载广播里,评书有滋有味地讲着,有些清瘦模样的司机沉默地开车,不发一言,直至提起评书与讲书人,突然打开了话匣子。说过去讲评书都是先背下来,琢磨每个人物、定型,然后才绘声绘色地开讲。现在的人,没有谁肯那样下笨功夫了。隔着半道门缝,胖胖的药店营业员把药递出来,热心地提着东北风味的建议,就是不必买药了,而是直接打针。我们说针确是不必打的,专家老兄只是咳嗽。敞开话题的出租车司机阐述他的见解,就是服用红霉素。红霉素药膏,红霉素药片,没提红霉素点滴。都知道那玩意儿慢,一瓶头孢输液,四十分钟点完,雨中的房檐水一样,可要是换了红霉素输液,就变成了晴了天的漏棚,一直滴答到地皮晒干。热热闹闹的,不觉就到
4、了靖宇山下。两侧布满高高低低、半路搁置、建成以及待建的房屋。来时冷不丁儿出屋,一片茫茫夜色,这回却看得清了。评书不知什么时候不讲了。出租车悄声停在大门前。热闹繁华的城市,此时已隐在夜色中了。树木郁郁,虫鸣嗡嗡,将各类繁喧遮挡。门卫是个年轻人,他从值班室走出来,安静地站在岗台上。室外的夜灯,清辉般流泻,身后的值班室则暗暗的。外面的光亮足够用了,他愿意坐在昏暗中,看进出的车辆与山影。园区门口,一边是东北抗联主题广场,一边是红光路、拯民路,以及以著名抗联将领命名的诸道路。出租车司机不是急吼吼地掉转车头,在灯光海洋中穿梭,搜觅与发现“活儿”,而是愿意多唠几句,此时此刻与彼时彼刻的感受。咱跟您说两句话。
5、出租车司机说。我过去种地交公粮,一定按着平价,交最好的粮食。如今我开出租车,从早到晚,一单连着一单地接,每个月四千块。可是我认可、不在意。遇到倒地的老人,一定上前扶起。遇到需要帮助的车辆,一定停下来。不管挣多少钱,生活得怎样,我得这样做。愿意跟您说这些,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历史,是因为你们出入这所用英雄命名的学院。当年死的人可太多啦,他们为着什么?哪个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才出生入死啊!夜色里,靖宇山下,一位爱听评书的出租车司机,这样说着。不小的眼睛里,泪意在眼角闪烁。路灯半点,森林静静,一位对家乡充满感情、对生活真诚无比的出租车司机,在东北深秋的夜色中,自发地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今天,学习与传承联结
6、起来。年轻的门卫在圆墩形的岗台上站立着,半暗的光线中,不打扰山坡的每一棵树。不过是偶遇,却分明感到,无论故交老友、出租车司机还是年轻一代,都被各种新变化感动着,感动于东北古老城市生命力的焕发,感动于来自时代最深处的风潮。就连买咳嗽药,普通人丰富的医疗知识,都能折射出小病忍着的时代已经过去。而过去的过去又怎么能忘记?英雄的雕塑,在山的肩头伫立。陵园院墙的周边,已铺上木质栈道,供行人散步与瞻仰。抗联纪念馆和市民健身的休闲广场均建起来了。庄严肃穆的陵园,正成为历史文化景点,供瞻仰游览的同时,也成为红色旅游资源。英雄不需要静谧,不怕被打扰,愿意将陵园变成人民公园。英雄和周围的山城合成一体,融于土地与生
7、活之中,融于国家与人民之中融于一次夜课之后,来源于生活、根植于历史的又一次夜课之中。(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我”在英雄城市中的所见所闻,将历史与现实联结,展现了城中人对历史的崇敬、对家乡的热爱。B.文章叙述的好友在夜晚时分为学生讲授抗联故事、出租车司机对他人施以援手,都表现出红色基因和英雄精神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得到了传承。C.文中对靖宇山下城市夜晚的环境描写,都是为了凸显这座英雄城市如今热闹的氛围和带有温度的世俗气息。D.文章详略得当,以日常琐事表现出重大主题;语言表达有留白,意蕴丰富,耐人寻味。2.文章选材详略得当,略写专家
8、授课与门卫的坚守,详写出租车司机的故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详写出租车司机故事的意图。(6分)3.文章以夜课为题,有哪些含义和作用?请加以探究分析。(6分)二、(2022陕西西安八校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晚餐李娟黄昏,我们早早地吃过晚饭就出门了,穿过村里的小路向南面高地走去,边走边打听郭大爷的住处。当我身处那些黄昏的斜阳中时,竟从不曾更细心一些地留意当时的情景。我们只顾着走路,各自想着心事,一声不吭。事到如今,再回想,能够想起火烧云,想起暮归老牛辉煌的眼睛,想起白桦树明亮的粉红枝干,想起连绵远山通体静呈奇异而强烈的红色却,再也想不起那个黄昏了。那个黄昏与那个黄昏中能够被我清
9、晰记起的细节部分断然割裂。正是在这样一个恍惚而坚硬的黄昏中,我们曾在村子里四处寻找郭大爷的家。然而奇怪的是,这一带竟没有人知道“郭大爷”是谁。可是据我们所知,他已经在这个村子中生活了四十多年。后来我们有些着急,便比画起郭大爷的长相:“喏,是这样的戴白帽子,穿军便装,高个子”突然间,对方恍然大悟,用手抓了一把下巴:“白胡子老汉?”他伸手指向北面:“一直走。那两棵树的地方。”我们拐向北面,经过一排土墙房子的后院。在细窄的小路边,哪怕巴掌大的一块田地都围有栅栏,种着碧绿浓厚的苜蓿。这一带的住户屋前屋后都种着成排的小白杨,大多只有胳膊粗细。穿过这条小路,我们站在林带尽头左右看了看,西边的树似乎少一些,
10、便试着往那边走去。过了一条窄窄的、干涸的引水渠后,前方高地上出现一座孤零零的泥土房屋,四面围垒了简易低矮的土夯院墙。院墙西侧有个豁口,豁口处一上一下横担着两根小腿粗的木头算作院门,但只能用来拦挡牲口而已。院墙一角长着两棵高大粗壮的柳树。我们移开挡在门洞上的木头,跨进空荡荡的院子。院子非常干净,没有放养任何家禽。院子一角放置着木匠冲木料的破旧车床,旁边码着一摞原木。没错,就是这里。郭大爷的儿子就是木匠。我们穿过院子,去敲门。我写一些事实上不是那样的文字,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抠取比事实更接近真实的东西。我要写郭大爷,写他雪白的胡子,写他整齐干净的军便装;写他含糊不清、急速激动的甘肃方言;写他为乡政府
11、打扫院落和马路,每个月五十元的报酬;写他和他的独生儿子各自短暂的婚姻然而,这一切说的都不是他。我只好写很多年后,自己在一个大城市的街头同他偶遇的情景:他四处流浪、沿街乞讨的时候认出我来,大声叫着我的名字,抓着我的手,急切地说了很多很多话。而那时我仍然一句也听不懂,只能任由他干枯的双手握住自己的手指,潸然落泪。事实上,我离开那个黄昏已经很多年了,走过那么远的路,从来也不曾遇到过他。我在这个城市角落里寂静生活,低声与旁边的人交谈,做粗重鄙下的事情养活自己,整天把一些肮脏的东西弄得干干净净。而在距这城市夜景的无比遥远之处,喀吾图的村落仍在黄昏里低垂着双眼。在那里,牛羊永远走在尘土荡扬的暮归途中,雁阵
12、永远在明净光滑的天空中悠扬地移动。而我们也永远心事重重地走在同样的土路上,远远地看到郭大爷家屋顶上的烟囱静静地上升着青烟,更远处是天边的第一颗星辰。有人开门,我们跨进屋子,屋里很暗,没有点灯。穿过狭窄的门厅,隔壁的房间同样也没有点灯。四下昏昏然然,蒸汽弥漫,挟裹着浓重的羊油膻味。唯一的光亮来自房间角落的灶膛之火,炉灶上面架着一口黑乎乎的大铁锅,没盖锅盖,里面灰白色的汤水翻滚不已。引路的人就是郭大爷的儿子。房间太暗,我没看清他的模样。我一生也没看清他的模样。郭大爷面对我们的突然来访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他慌忙放下手中的汤勺,含糊不清又急速地解释着什么,并殷切邀请我们一同坐下共进晚餐。我们客气地谢绝了
13、,并说明来意:想请他的儿子为我们做一扇门。尺寸和价钱很快谈妥,我们起身告辞。郭大爷仍然还在急切地挽留,并且连声催他的儿子去准备碗筷。我们坚定地退到门口,转身推门离去。要是我们从不曾在那个黄昏打扰郭大爷父子的晚餐想象一下吧,这顿平静孤独的晚餐没有点灯,炉火晃荡,两个独身男人,终生相依的父子。晚餐内容简陋得令人心酸:仅仅是煮了一块羊油的白水面条。然而它仍然浓重地翻腾着食物特有的气息,那是足以安慰人心的、安慰这整整一生的气息。没有花里胡哨的佐料芳香,没有颜色与餐具的刻意搭配。那仅仅是食物,仅仅是进入身体后再缓慢释放力量。像郭大爷那样的年龄,他的生命已不用依靠食物来维持了。他是在依靠生命本身的惯性而缓
14、缓前行。他也不再需要晚餐了,只是需要一种习惯,以使被驯服的生命继续平稳温柔地完结无数个同样的一天。我在这里,独自坐在桌边,一口一口吞下食物。一个又一个夜晚,晚餐简单而安静,睡眠艰难而嘈杂。(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找郭大爷儿子做门而看见郭氏父子晚餐的过程。文章从一个黄昏写起,很自然就把读者带入情境中。B.对寻找郭大爷事件的叙述是作者回忆的结果,作者并不能确定记忆的准确性,所以她说“我写一些事实上不是那样的文字”。C.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喀吾图村落的黄昏,自然、悠远、宁静,没有城市的喧嚷,这样的景物对郭大爷的形象有衬托作用。
15、D.文章结尾写“我”独自坐在桌边吃晚餐,写出最近生活状态的同时,又呼应了标题,还照应前文郭大爷的晚餐。5.作者以回顾性叙述的方式写了主要事件,又穿插写了“现时”生活。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6分)6.文章写了郭大爷父子的晚餐,还写了“我”的晚餐。“晚餐”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6分)答案与解析任务突破练10散文阅读(结构类题)1.C解析 C项,“都是”错误,还有凸显隆重肃穆氛围的作用,如“热闹繁华的城市,此时已隐在夜色中了。树木郁郁,虫鸣嗡嗡,将各类繁喧遮挡”。2.以小见大。出租车司机送“我们”时与“我们”聊天,让“我”更加充分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生命力。突出形象。出租车司机过
16、去交公粮时按平价交最好的粮食,后来开出租车遇到要帮助的人和车辆都会施以援手,表现出他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揭示主题。用普通人折射出红色基因和英雄精神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得以传承。3.含义:好友在夜晚时分为学生讲授抗联故事。出租车司机在夜晚跟“我们”分享他对家乡生活的热爱。东北古老城市生命力焕发,红色基因、英雄精神得以传承。作用:以“夜课”统摄全文,先写好友“夜课”结束咳嗽,再写“我”下山买药,引出沿途所见所闻所感。首尾呼应,以“夜课”的内容开头,以对夜课的感受结束,结构完整严谨。卒章显志,结尾处的议论、抒情,揭示了红色基因和英雄精神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得到了传承,对“我”而言,也正好是来源于生活
17、、根植于历史的一次“夜课”。4.B解析 B项,“所以她说我写一些事实上不是那样的文字”因果推断错误。从原文“我写一些事实上不是那样的文字,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抠取比事实更接近真实的东西”和“事实上,我离开那个黄昏已经很多年了,走过那么远的路,从来也不曾遇到过他”这些语段看,作者想要写些更能表现人生存状态的文字。但她最终把真实发生的“事实”写出来。记忆不一定是全部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不能确定记忆的准确性”。故选B项。5.回顾性叙述,使作者拉开了时间距离,对过去的事件、人物审视并确认,也使叙述具有主观色彩。穿插写现时的城市生活,与记忆中的偏远地区的生活形成对比,凸显喀吾图人、事、生活的独特性。回顾性叙述与现时描述穿插,既有真实感又有虚幻感,而且扩大了时空范围,使得文章有独特的韵味。6.晚餐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郭大爷父子的晚餐简单,可以填饱肚子,是他们简朴、贫穷生活的写照;“我”在城市中独自吃晚餐,也说明“我”在城市中的生活状态。晚餐寄寓着作者的情感体验。作者对郭大爷父子的晚餐的回忆里,有着对已经远离的生活环境以及对质朴的人的怀念;作者写自己的晚餐隐隐表现出自我的孤独。晚餐蕴含着独特的人生况味。郭大爷的晚餐是一种生命惯性,而他依靠生命本身的惯性活着,“平稳温柔地完结无数个同样的一天”;作者的晚餐也是她领受自己人生的一种方式,她感受到寂寞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