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卫填海0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一课,你还记得这一课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请你回顾这篇课文,说一说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具有哪些特点。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文言文的含义及特点含义:“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特点: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简洁,白话文的词以双音节词为主,文言文中的词以单音节词为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精卫填海便是一篇
2、用文言文写出的神话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感受它的神奇吧!精卫填海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边上玩,不幸溺水身亡。她死后化作一只鸟,名叫精卫。它的身形很像乌鸦,花脑壳、白嘴巴、红足爪。因总发出“精卫、精卫”的鸣叫声,所以被人们称为“精卫”,年年岁岁进行着填海的事业。资料卡传说神农氏炎帝是中药的创始人,为了找到能治病的中草药,神农氏尝百草,甚至一天中毒七十多次,被世人尊称为“医药之神”“华夏之祖”。资料卡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主要记载了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医药等方面的知识,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资料卡02初读课文,整
3、体感知一、朗读全文,文中识字会认字dshoyunfn溺少帝曰返少年 少女跟“多”相对。数量小的:少数、稀少;缺:文娱活动少不了他。短暂:少等。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据义定音shosho年纪轻,跟“老”相对:年少、男女老少。sho少识记指导自信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人生品质!自信是我们的指路明灯!自信是我们成功的基石!春天到了,男女老少()结伴到村外踏青,小孩子拿出做好的纸鸢,拉着线飞奔,不管能否飞上天,都开心地笑着。学以致用。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shosho自信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人生品质!自信是我们的指路明灯!自信是我们成功的基石!春天到了,男女老少()结伴到村外踏青,小孩子
4、拿出做好的纸鸢,拉着线飞奔,不管能否飞上天,都开心地笑着。学以致用。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shoshoshosho衔字义马嚼子。用嘴含,用嘴叼:燕子衔泥。职务和级别的名号:职衔、军衔、授衔。认读注意“衔”是前鼻音,读二声“xin”,不要读成后鼻音“xing”。衔接 头衔xin识记指导溺溺亡 溺水n形近字弱(ru):强弱。识记指导字义淹没:溺死、溺亡。沉迷不悟,过分:溺爱。堙堙没yn认读注意“堙”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yng”或错读成“yn”。识记指导字义堵塞。土山。会写字dyunfn溺帝 曰返xin衔美其名曰书写指导 “曰”为独体字,书写时中间的短横要压着横中线,起笔靠着左边
5、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最后一笔横封口。注意“曰”和“日”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曰易错字形点拨yu巧辨字形 “曰”本义是“说”,如“子曰”。甲骨文的“曰”字,是在“口”字上加一个作为指事符号的短横,以表示从嘴里说出来的话,引申为“称为”。“日”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太阳”。引申为“白天”,就是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又引申为时间单位“一天”,就是一昼夜。易错点书写“返”字时,要注意先内后外的笔顺规则,先写“反”,再写“辶”。最后一笔捺是平捺,要写得一波三折。形近字反(fn):反面。版(bn):版面。返回往返易错字形点拨返fn衔接军衔“衔”的三个部件占位平均,互相依傍,书写时要写得紧
6、凑一些,特别是中间的“钅”尽量写得纤长些。右边部分的“亍”在书写时,要注意竖钩不超出长横。书写指导衔xin易错字形点拨二、再读课文,读出停顿你知道文言文的停顿规律是什么吗?在标点符号处停顿。句子中间,还需据义停顿。朗读指导根据标点符号形成自然停顿,结合句子的意思读好句中的停顿。如,“溺而不返”中“溺”是溺水、淹没的意思,根据语义,后边可以稍作停顿;“常衔西山之木石”中“常衔”一词后可以稍作停顿。请你用“/”为课文标明朗读节奏,并按照节奏读一读。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03疏通文意,概述故事
7、主要内容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1.回顾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结合注释理解意思。看插图理解意思。查阅工具书,理解意思。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意思。2.根据以上方法,自主理解课文,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3.全班交流,疏通文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小女儿。大 意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字叫作女娃。叫。大 意女娃去东海游玩,淹死在海里回不来了,因此她变成了精卫鸟,常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溺水,淹没。因此。返回。填塞。古人说话的语序和现代人有些区别,“女娃游于东海”用现在的说法应该怎么说?
8、你能用动作表演“衔”吗?女娃游于东海。女娃于东海游。衔,用嘴含,用嘴叼:燕子衔泥。在。小结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通过借助注释、查找工具书、古今语言联系与比较、做动作等方法,理解词义,疏通文意。二、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说一说精卫填海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默读课文,说一说精卫填海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起因经过请你猜测“精卫填海”的结果会是什么。2.请将故事的起因、经过串联起来
9、,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炎帝的_。女娃_游玩,_,因此_。精卫常常_。小结课文第一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身份,即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第二句前半部分交代了填海的起因: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重点经过,写了精卫日复一日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精卫的形象跃然纸上。04发挥想象,感悟神奇一、聚焦关键语句,感受神奇文中的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呢?请你把它们圈画出来,并批注神奇在哪里。女娃化身为一只鸟,体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批注示例: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10、。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说一说文中的这些地方为什么令你感到神奇。精卫鸟“衔木石、堙东海”,要用自己的小嘴叼着小木石去填平一片汪洋大海,这真是太神奇啦!小木石与大东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是我平时难以想象的,故事的构思真的很神奇。二、展开想象,讲述故事1.联系实际,对照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炎帝有个怎样的小女儿?女娃的外貌_女娃的性格_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炎帝有个怎样的小女儿?女娃的外貌(参考)_女娃的性格(参考)_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美丽动人开朗大方女娃游东海时的心情如何?她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女娃的心情_东海的景象_女娃游于东海,
11、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女娃游东海时的心情如何?她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女娃的心情(参考)_东海的景象(参考)_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开心快乐波澜壮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结合图片,发挥想象,说说精卫填海的细节。观察精卫的外形、动作、神态,说说此刻精卫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波浪滔天、十分凶险观察精卫的外形、动作、神态,说说此刻精卫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精卫“衔西山之木石”只坚持了一天吗?从“常衔”一词可以看出精卫填海的时间漫长,展现了精卫的意志坚定、毅力顽强。精卫“衔西山之木石”只坚持了一天吗?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她是怎么做的?面对狂风巨浪,精卫_。面对他人
12、的不解和质疑,精卫_。面对_,精卫_。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她是怎么做的?(参考示例)面对狂风巨浪,精卫_。面对他人的不解和质疑,精卫_。面对_,精卫_坚持填海,从不退缩坚定不移炎炎烈日仍一次次地向东海填入木石。2.同桌合作,练习用自己的话完整、具体地讲述故事。(1)如何把故事讲得既生动又形象呢?p 巧妙的开头,吸引听众。p 加入想象,丰富故事。p 描述细节,让故事更生动。p 融入情感,把故事讲得更动人。(2)结合图片,发挥想象,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天,她去东海游玩。示例东海巨浪翻滚,女娃在海中溺水,淹死了。示例女娃变成了一只精卫鸟,常常
13、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示例小鸟儿,你就是填上一百年,也别想填平我。哪怕填上一万年,我也要把你填平。示例05感悟形象,朗读背诵精卫日复一日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块去填东海,从这里能够看出精卫的坚忍不拔。从“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可以感受到精卫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和坚定的决心。从“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中可以感受到精卫顽强执着的意志。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结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其十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热烈赞扬了小鸟精卫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的战斗精神。精卫坚韧执着、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勇于向命运抗争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根据插图和提示背诵课文
14、炎帝_,名曰_。女娃_,溺_,故为_,常衔_,以_。拓展阅读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追赶,赛跑。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这时,夸父口渴难耐,想要喝水,于是他就到黄河和渭河去喝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拓展阅读夸父逐日喝水。黄河和渭河。大 意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大 意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往北去大湖喝水。可是还没到大湖,他就渴死在半路了。他死的时候丢弃了他的拐杖,这根拐杖变成了桃林。大湖。拓展阅读夸父逐日到。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