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能根据拼音写词语。mi kung go ling shui lo po qshn gng wn zhng zhng peng yng ho hu w chng mo mn shn bin y煤 矿高 粱衰 老抛 弃山 冈万 丈帐 篷英 豪挥 舞漫 山 遍 野长 矛2我能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的故乡 ()的爹娘 ()的黄河()的宝藏()的祖国()的同胞可爱衰老咆哮无尽苦难亲爱3我能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前面横线上写出合适的词语。(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_(整个山上和田野里)的大豆、高粱。(2)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_(欢乐地聚集在一起)?(3)抗日战争
2、时期,无数_(英雄豪杰)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漫山遍野欢聚一堂英豪4.我能按要求写句子。(1)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仿写反复句)_(2)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仿写排比句)_示例:手捧奖状,我该怎么感谢我的老师呢?手捧奖状,我该怎么感激我的同学呢?书是生命,书是财富,书是朋友。“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作者:张寒晖)1“九一八”加引号表示()。A引用的部分 B特别的称谓 C特殊的含义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悲惨()脱离()抛弃()B痛
3、苦离开舍弃3先按提示填空,再用“串联法”概括上面一节诗的意思。【运用】(1)第14行写的是_,第58行写的是_。(2)节意:_家乡沦陷的哀痛逃亡生活的凄苦“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满怀家乡沦陷的哀痛与逃亡生活的凄苦。4“我们”流浪的原因是什么?_5“流浪”一词在诗中三次反复有什么作用?_“九一八”事变使“我们”土地沦丧,“我们”才流浪。“流浪”反复出现三次,既表现了流浪时间之长,无休止,又表现了流亡者的无助与无奈,也是向上苍、向国人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残暴。风雨之夜一个人在家是不是盼望妈妈早点回来?考试交卷时间快到了但还没有做完题心里是不是很着急?请选取一个生活或学习情境写一个片段,注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当时着急的心情。100字左右。思路分析:1.这是一则以生活或学习中心里着急为话题的小练笔。2.可以从心理活动入手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渲染着急的气氛。优秀示例:糟了!糟了!交卷的时间快到了,可我还有两道题没做呢!我挥动手中的笔飞快地写着,沙沙沙我的心也随着写字的声音加速跳动起来,突突突可是心里越急,笔尖越不听使唤,情急之中将“匆匆”两字写成“勿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