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劝学荀子关于荀子 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儒家学派代表“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文学家,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最后,他又是一位教育家荀子 劝:1.勉励、鼓励(本意)(许慎说文解字)2.劝说劝学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第二个表比较,意为“比”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特殊句式1介词宾语后置译文: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深。介词宾
2、语前置 一般是“以”、“于”、“乎”等介词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取之于蓝”从蓝草中提取 “青于蓝”比蓝草(的颜色)深。活学活用 先判断是不是介词宾语前置,然后翻译。1.战于长勺(曹刿论战)2.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wi 动词,凝结、形成wi 介词,如:为民除害,为了寒于水比水寒冷(介词宾语后置)译文: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中:(1)瓮中之鳖(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中道而废(4)木直中绳;其曲中规(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内、里中间、当中半、一半符合、适合命中輮以为轮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3、把当做译文: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画出的线)。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暴:p,通“曝”,晒者:因果复句中表提顿,可译为“的原因”然:代词,这样译文: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用火烤)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受绳:经墨线量过就:动词,靠近、接近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放在)磨刀石(磨过)就锋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而:第一个为表递进连词,意为“并且”;第二个为表并列连词,意为“而且”。知:zh,通“智”,智慧明: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译文:有
4、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就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第二段 而:一、连词:1.表修饰:终日而思;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2.表转折:而见者远;而闻者彰3.表顺承:而神明自得4.表猜测、假设: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译为“就”)5.表并列:一般不译:蟹六跪而二螯而二、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三、“而已”放句尾,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疾: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5.婴疾甚,且死。快、
5、速,洪亮厌恶快嫉妒病区别:“疾”vs“病”(古汉语)病指病得很重疾指一般的生病 闻:1.听、听到:而闻者彰2.学识、见闻:博闻强识3.声望,名声:令闻令望(诗经)4.用鼻子嗅 绝:1.横渡:而绝江河2.断、断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必绝3.非常:佛印绝类弥勒4.到了极点:以为妙绝5.超过、超越: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假:1.借:借道于虞以伐虢凭借、借助: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2.如果、假如3.非正式的:乃以吴叔为假王。4.与“真”相反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子中起修饰作用,最常见的如:红色的花朵。现代汉语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前面。但在古代汉语中,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一、“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二、“中心词+定语+者”其中“者”相 当于助词“的”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三、“中心词+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张博五人墓碑记)四、数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的格式。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注意: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试比较:(1)马之千里者(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活学活用 分析句中出现的句式并翻译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译文(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