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潜山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温馨提醒:1、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2、第23题写在作文本上。3、提交时,请按题号拍照。第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
2、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
3、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
4、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
5、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其害。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决定着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向。在此,笔者并不是想刻意反映这种差异,而是想借此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对民族文化进行反思,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得到更好的
6、发展。(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 与“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人类童年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表现了“神”的力量,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更近乎客观地认识自身能力。B. “神”的出现是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但又不屈服于自然,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C. 西方凭借着主宰人类命运的“神”,中国凭借着被人主宰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的“神”,他们都取得了与自然对抗的和谐。D. 愚公移山的愚公、“精卫填海”的精卫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他们在不断同自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取胜。2.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 人类力量
7、渺小,但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从不会被遏止,因而“神”的概念就不会被遗忘。B. 中国神话故事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成功取决人的意愿,归根结底是人主宰的结果。C. 中国产生一大批空想家是因为中国人崇拜神力,看重外物和精神的作用,却不相信自己。D. 中国人看重神力,西方人探求神力,但都是通过自我努力驾驭自然。3.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关于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自我奋斗。B.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
8、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C. 在征服自然的思维上,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D.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注重培养喜欢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西方注重培养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答案】1. D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筛选出原文对概念的表述文字,再将其同各个选项内容对照,分析判断,得出答案。D项,“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他们在不断地同自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而取胜”理解错误。依据原文“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可知,选项说圣
9、地亚哥“在不断地同自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而取胜”不合文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依据文中作者论述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其是否相符,然后得出答案。B项,“归根结底是人主宰的结果”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可知,愚公、精卫的成功,归根结底只是借助神力,只是一种意念上的胜利,而非“人主宰的结果”。C项,“不相信自己”理解错误。原文是“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
10、仍蒙受其害”,可见他们也相信自己,但太崇拜神力。D项,“都是”判断错误。中国人“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西方人“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要求,然后在原文中找准选项对应的区域,最后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照,判断正误,得出答案。D项,理解错误。依据原文“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其害”可知,这里所说的意思是,由以上的几方面原因,使中国和外国出现了两种不同
11、的人才,两种不同人才的出现,并不是中国和外国有意培养的,更不是题干所说“中国注重培养喜欢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西方注重培养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红楼梦和中国文化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作品。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是这样的吗?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
12、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大旨谈情”,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一个“唯情主义”的认识结论来?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先说“理”到底是什么。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理”。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这种“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儒者多讲“理”,少讲“情”,用意是顾虑“情”会泛滥,“
13、情”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化”。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情”在内主呢?比如,“无情的仁爱之心”,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纯理性”的“仁德”(观念行为)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义。他重情,但不废理。他的小说中内证分明,不难列举。书到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情”和“理”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闲字样。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菂官在清明节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这是非理的做法。事后,宝玉从
14、芳官探知:藕、菂小旦小生因做戏而相爱恋,菂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旧情不绝,为之焚祭。然他又与现在的蕊官相爱,一如昔时之于菂官此又何解?盖藕官自有一番“痴理”,以为夫妻死别,不应从此独身自守,而应续娶,方合理,只要不忘了亡者的旧好就是真情了。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喜。雪芹原文的这段文字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作者思想上讲,都是异常重要的关节所在。一面是“情真意重”一句要言,同时一面则是不可妨“大节”与不能“不是理”。其次,再说与“理”密不可分的那个“礼”。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是“仪式”“理”的体现或形式化。礼者何?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层次秩序交互
15、关系是也。所以宝玉明确指定: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是“异端”。孔子一句概括“礼”的话:“祭如在”。宝玉则以“诚”“信”“敬”三字为之疏解阐发。(11)诚、信,是什么?就是一个“真”,虚伪的对立面。所以,宝玉憎厌世俗的“峨冠礼服”的祭吊之假礼,只求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诚意。(12)以上说明,宝玉并非俗论所说的以情反理,这只是人为的“强词”和浅见,夸张了宝玉的“叛逆性”和“反封建”。实际是什么?是反世俗,叛虚伪,但也未拒绝未轻薄孔子的古训。(13)宝玉再次讲情与理,是在晴雯屈死之际。此处宝玉又有一段奇论“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16、,得了知己,便有灵验。”(14)在此,乃又见明文正笔将“情”和“理”两者并列。可知理与情偕,万物无外。这种思致,绝非“以情反理”的任何意念在。(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有删改)4. 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一种观点认为,牡丹亭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是对宋明理学以“理”灭“情”主张的反抗。B. 造成人类社会混乱、争夺、欺凌、吞噬等结果的原因,是作为一种维系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纽带“理”被一概消除。C. 清明节这日,藕官为悼念同伴菂官在园中烧纸为之焚祭,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因藕官的一席话“合了己意”而设词救之。D. 宝玉以“诚”“信”“敬”三字疏
17、解阐发祭礼的精神,他憎厌祭吊之礼,只求以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5. 下列有关“情”与“理”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面对“理”与“情”,儒者少讲“情”,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情”需要“理”的节制,“情”需要社会化、伦理化和道德化。B. “无情的仁爱之心”说法不能成立,因为仁以“情”为内主,实际上也不会有“纯理性”的“仁德”这种观念行为。C. 红楼梦第58回回目“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将“情”和“理”平列,但情是“真情”,理是“痴理”,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D. 宝玉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含有情与理和谐一体万物皆然的思想。6. 从文意看,“理”字有哪
18、几重意思?【答案】4. A 5. C 6. 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是石的纹理之美;引申义为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等;人类社会中的“理”是指协调众人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等;宋明理学中的“理”是指与“情”相对的、压抑遏制人性美的封建礼教等内容。【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因果关系表述不当。依据原文“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可知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
19、的”与“造成人类社会混乱、争夺、欺凌、吞噬等结果”是条件关系,并非因果关系。C项,“设词救之”无中生有。依据原文“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喜”可知,宝玉听了藕官的一席话,“合了己意”而表现得“大为赞叹欣喜”,并没有表现出“设词救之”。D项,“他憎厌祭吊之礼”扩大范围,不合文意。依据原文“宝玉憎厌世俗的峨冠礼服的祭吊之假礼”可知,宝玉憎厌的是“祭吊之假礼”,而非“祭吊之礼”。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情”“理”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C项,“
20、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不合文意。依据原文第七到九段可知,选项中“痴理”并非无理,而是“合理合礼”之意。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在文中找到与概念有关的语句,然后理清有关语句的关系,最后进行筛选、整合。本题的有效答题信息区间主要是在第四、五段和第一段,前3点容易答出,第4点开篇提到了,需要整合概括,有一定难度。第四段,由“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理”可以归纳出“理”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五段,由“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众
21、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这种“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可以概括出“理”在人类社会中的含义,即,“理”在人类社会中是协调“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等,随可沿革、可制废,但不可一概消除。第一段,由“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作品。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
22、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可以归纳“理”在宋明理学中的含义,即,“理”是指与“情”相对的、压抑遏制人性美的封建礼教等内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五个饽饽(有删节)莫言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亲在灶下烧火,干豆秸烧得噼噼啪啪响。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
23、像捧着圣物。我跟着爷爷到了院子里,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我这个自称不信鬼神的中学生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这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我们家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它寄托着我们一家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财神爷,站门前 / 看着你家过新年 / 大门口,好亮堂 / 石头狮子蹲两旁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
24、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的祝福。他都快要把我家说成刘文彩家的大庄院了。“财神”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多好的精神会餐!我被“财神爷”描绘的美景陶醉了。我端着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财神,你别嫌少”我很惭愧地说。他为我们家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明年考中状元。”11“财神”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12“娘。咱家要是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13
25、“哪里还用一麻袋。”母亲苦笑着说。14“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奶奶忽然想起来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15“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16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17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脚印,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18我们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儿骂自己老糊涂,
26、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一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19“弄不好是被财神这个杂种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着脸站起来。20“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21“这个杂种,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22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积雪在脚下吱吱地响。“财神”还在唱着,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23快点拿,快点拿 / 金子银子往家爬 / 快点抢,快点抢 / 金子银子往家淌24我
27、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财神”,你真毒辣,你真贪婪,你真可恶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25“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26“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27“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28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29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
28、搜查。30“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31“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你大叔磕头。”32“不!”我说。33“跪下!”母亲严厉地说。34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35“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36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上【注解】本文是以1961年春节为背景写的一短篇小说。有删节。财神: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
29、纸元宝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这叫“接财神”。文中“财神”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光棍。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里出现了几段民间小调。这些小调高雅,脱俗,但是却有土腥味,使小说具有乡土作品独特的魅力。B. 爷爷、奶奶是传统的农村老人,作者委婉地批评了他们思想落后迷信,一生贫困,却只能在年终的时候供奉神灵,祈求保佑。C. 文章标题“五个饽饽”,既是文章重要的线索,又体现了这五个饽饽在当时的重要性,透露出淡淡的苦味,揭示了主题。D. 酸楚、发哽、流泪,“我”的情绪本就压抑苦闷;到“我”被母亲逼着向“小偷”下跪,“我”的倔强被彻底摧毁了。8. 本文第一段有何作用?9.
30、 试简要分析“财神”这一人物形象。【答案】7. C 8.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以下雪渲染一种沉重、悲凉的氛围。时代的贫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9. 生活贫困,迫于生计扮“财神”。纯朴善良。被冤枉之后,任由一中学生搜查;洗清冤屈后,谦卑地原谅对方。有“才华”,很会编写吉祥话。【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鉴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领悟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的题材特征和表现手法。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
31、行分析。A项,“这些小调高雅,脱俗”理解错误。从文中出现的几段民间小调“财神爷,站门前/看着你家过新年/大门口,好亮堂/石头狮子蹲两旁”“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快点抢,快点抢/金子银子往家淌”来看,这些小调通俗易懂,读着朗朗上口,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并不高雅,也不脱俗。B项,“作者委婉地批评”分析错误。文中作者没有对爷爷奶奶提出委婉的批评,作者只是发出内心的一种感慨。D项,“我的倔强被彻底摧毁了”分析错误。文中没有体现“倔强被彻底摧毁”,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及重要语段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内容及方向。然后结
32、合语段的性质和位置来具体分析,分点作答。本题语段性质是环境描写,位置是开头“除夕日傍黑天时”在文中起到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的作用;“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在文中以下雪渲染一种沉重、悲凉的氛围;“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在文中说明了时代的贫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试简要分析财神这一人物形象”,然后到文本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依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另外还要抓住小说的故事情节,通过情节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分析人
33、物形象特点。从“我端着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等描写中可以概括出“财神”生活的贫困,由于生活所迫才在这么冷的天里扮演“财神”的。从“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可以概括出“财神”心底的淳朴善良,明明是被冤枉的,但仍然任由“我”对其进行搜查,毫不反抗;洗清冤屈后,谦卑地原谅了“我”。“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纸元宝
34、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可以概括出“财神”很有“才华”,能编一些吉祥话来获得人们的欢心,使自己当下生计得以维持。据此分析,考生归纳整理,分点作答即可。要特别注意,答题时要既有简要概括,又有具体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35、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0.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振长策而御宇内策:马鞭子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欺骗C. 收天下之兵兵:兵器D.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坚固的地势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蒙故业,因遗策C.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D.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3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2.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B. 这段文字重点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C. 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D. 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13. 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答案】10. B 11.
37、 D 12. B 13. (1)登上了帝位控制着整个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2)然后凭借华山做城墙,凭借黄河做护城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B项,“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意为“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其中“愚”译为“使愚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不是“欺骗”之意。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38、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之外,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A项,以:连词,“来”;“凭借”。二者用法相同,含义不同。B项,因:介词,“凭借”;动词,“沿袭”。二者含义和用法均不同。C项,而:连词,表修饰,表示“谁何”的伴随状态,可不译;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二者用法相同,含义不同。D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39、,考生要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B项,“重点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理解错误。这段文字的重点或说是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履”,登上;“六合”,天下;“鞭笞”,奴役。(2)中,“践”,凭借;“
40、因”,凭借。【点睛】参考译文: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
41、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 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14.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的“风”“天”“猿啸”
42、分别与下句“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 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C. 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 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横二方面着笔。15. 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寄寓着哪些情感?【答案】14. D 15. 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
43、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横二方面着笔”分析错误。“万里”指的是诗人常年漂泊在外,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属于“横”写;“百年”指暮年,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属于“纵”写。所以“万里百年分别从横、纵二方面着笔”,而不是从“纵、横二方面着笔”。选项“纵、横”颠倒。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
44、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本题要理解“艰难苦很”所包含的内容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从“万里悲秋常作客”分析出他乡为客,万里作客的漂泊与沦落,指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从“独登台”分析出萧瑟的秋天,亲朋无依,独自登台孤独寂寞;从“百年多病”可知诗人年老多病的处境,从而分析出诗人身体衰弱,疾病缠身的苦痛;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进而可以分
45、析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愁苦以及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关切。考生据此分析,归纳整合,分点作答即可。(三)名句名篇默写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李白蜀道难)(2)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秋兴八首(其一)(3)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的句子是_,_。(李商隐锦瑟)(4)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贾谊过秦论)(5)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熟语是: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
46、坐长叹(2)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五十步笑百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扪参历井、仰胁息、抚膺、坐、暮砧。第 卷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跬步(ku) 鸡豚(tn) 鸡豚狗彘(sh) 瓮牖绳枢(yu)B. 蓼蓝(lio) 驽马(n) 俯首系颈(x) 鞭笞天下(ch)C. 孝悌(d)
47、跬步(ku) 万乘之势(shng) 良将劲弩(n)D. 饿莩(f) 逡巡(qn) 参省乎己(xng) 生非异也(shng)【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对汉字的字形结构有所了解,如汉字中百分之八十是形声字,字形中包括字音和字义两个部分,所以考生可以借助字音的部分来推测读音;同时要关注字义以及词性。A项,“鸡豚狗彘(sh)”zh,即猪;C项,“孝悌(d)”t,敬爱兄长;D项,“饿莩(f)”pio,饿死的人;“生非异也(shng)”xng,禀赋。故选B。【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
48、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18.下列各组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苍皇 晴朗温和 狠毒无比 残缺不全B. 踪迹 波涛汹涌 奋不顾身 慢不经心C. 精采 倒霉透顶 蜂拥而至 胡思乱想D. 理睬 目瞪口呆 遍体鳞伤 凶残嗜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
49、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苍仓。仓皇,仓促、慌张的意思。B项,慢漫。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C项,采彩。故选D。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 树之以桑 履至尊而制六合B. 谨庠序之教 天下云集响应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而耻学于师 外连衡而斗诸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然后先明确词语本来的词性,再结合在句子中的位置分析
50、活用类型。A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树”意思是“种植”,“履”意思是“登上”;B项,“谨”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云”是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C项,“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师”,名词作动词,从师;D项,“耻”是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斗”是使动用法,使斗。故选A。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B.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其皆出于此乎。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
51、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和用法。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拿,第二个“以”是介词,按照;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却;C项,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大概。故选D。2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B. 山东豪俊并起C.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
52、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A项,“古之学者必有师”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B项,“山东豪俊并起”意思是“崤山以东的诸国的英雄豪杰就一并起义”,“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C项,“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意思是“(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须臾”古今都指片刻;D项,“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意思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
53、智的”,“小学”古义指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小学生的教育机构。故选C。2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组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 不拘于时 身死人手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特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以及被动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A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道之所存,
54、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标志是“,也”;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应为“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应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C项,“不拘于时”是被动句,“于”,被,“身死人手”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身死于人手”;D项,“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是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应为“乎吾先”,“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故选B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手握一滴水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有大陆架和沙漠有人的生命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但一个小
55、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答案】参考范文手握一滴水一滴水,渺若无形,稀缺而珍贵。手握一滴水,可曾郑重?可曾珍视?是否轻轻挥手,弃之若无物,而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珍宝。那一滴水是责任。有人手握责任,誓死不弃;有人手握责任,视同砂砾。平民英雄吴斌遭铁块突袭,肝脏碎裂,用生命的最后76秒停靠大巴,挽救了25名乘客的生命。是什么,支撑着他完成辉煌的刹那?是强烈的责任感!美国德克萨斯州高中优等生戴安娜陈,为照顾被父母抛弃的兄妹而打工,因旷课
56、超过10次而被判入狱24小时,是什么让她冒着背负案底的风险旷课打工?还是强烈的责任感!刘志军,以农家子弟的身份平步青云,执掌铁道部,本也可算是个奇迹。但掌管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部门,他却以权谋私,收受贿赂,贪墨巨款,致铁路事故异常频发。是什么让他置国家利益、人民安危于不顾,以身试法?是因为责任感的丧失。那一滴水是梦想。有人手握梦想,矢志不渝,终生奋斗;有人手握梦想,稍遇踉跄,半道而弃。 “我有一个梦想”, 为给美国黑人争取平等的权利、人格的尊严,马丁路德金不畏铁窗,不惧暗杀,为了梦想奋斗到最后一刻。他成为不朽的历史丰碑,成为人类的英雄。“我有一个梦想,我要成为杰出的科学家”“我有一个梦想,我要
57、成为优秀的人民公仆”“我有一个梦想,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奋斗”。 多少人曾经心怀梦想,然而,初入科学界,意气风发,最终却忙于走穴,甚至违背良知,成为权贵的走狗;初入仕途,踌躇满志,最终却得过且过,甚至贪财贪色,自甘堕落;初入社会,斗志昂扬,最终却麻木冷漠,甚至利欲熏心,唯利是图。那一滴水是爱。有人手握着爱,化爱为雨,润泽四方;有人手握着爱,偶遭趔趄,弃之荒野。胡忠、谢晓君手握着爱,播洒爱之雨,让藏区孤儿在爱的浸润下健康成长,让汉藏情谊在爱的传递中历久弥香。而有的夫妻之间却没有了爱,婚姻成为进身权贵的工具;有的医患之间没有了爱,救死扶伤的圣地,成了压榨与提防,算计与报复的T型台;有的商家对消费
58、者、对社会更没有了感恩与爱,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丧心病狂,贩卖地沟油,生产问题奶粉,制造毒胶囊。 .那一滴水,如此珍贵,却又如此稀缺,是因为我们忘了它的珍贵,还是因为我们忘了我们原本是谁?是因为社会裹挟着我们,还是因为我们的灵魂赶不上追逐的脚步?是因为道路坎坷,陷阱重重,还是因为我们没有底线,没有信念?愿我们珍惜手握的这一滴水,让它与我们永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
59、例可证、有理可议。一、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诗歌前一段关于“阳光”“过去和未来式”“沙漠”“生命”的阐释,实际上是说:看起来很小的水滴里,其实蕴藏着无穷价值。后一段“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再一次强调,平凡细微中蕴含着价值。诗歌借一滴水,呼吁人们珍惜生命中看似平常却有价值的事物;呼吁人们坚守那些看似很微不足道,但蕴含着无穷价值的所在,譬如“信念”“道德”“真、善、美”等。因此文章可以以此立意。考生可结合实际生活、现实感受阐述要坚守那些平凡微小的信念或品质,或引经据典举一些平凡人、名人、伟人“珍惜”“坚守”的事例,坚定自己心中的“珍惜”和“坚守”。二、参考立意1.生命如水, 生命与水,
60、2. 水滴石穿,生命之舟,水与眼泪,3.水与世界,心灵的绿洲,4.水性与人品5.握住水的命脉,6.一滴水折射出一个世界三、参考素材1. 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归国7年多来,黄大年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凌晨,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甚至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种工作状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黄大年充分挖掘我国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成果并形成了技术能力,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
61、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2.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将大半辈子的光阴奉献给了敦煌石窟。1963年,北大毕业后的樊锦诗,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2019年,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勋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81岁
62、的樊锦诗一直还在为敦煌忙碌着四、结构模式文章以“手握一滴水,可曾郑重?可曾珍视?”开篇,把这一滴水比喻成珍宝,接着分别举例阐述“一滴水是责任”“一滴水是梦想”“一滴水是爱”,最后再次回扣到“珍惜手握一滴水”的主题。【点睛】技巧,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1.题目紧贴材料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2.适当运用名言警句引用名言警句切忌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往往弄巧成拙。3.开头紧扣主题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4.结尾申明主题如果前面的环节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结尾不仅要在形式上照应开头,而且在内容上贴近材料的核心,从而把文章从“不切题”的深渊中打捞上来。写作文需要主题鲜明,贴近材料;开头要先声夺人,结尾要互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