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巩固训练六八年级语文上(R版)第 6 单 元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1)孟 子,名 _,_(朝 代)时 期 思 想 家,_学 派 代 表 人 物 之 一。孟 子 是 记 录_的著作,共七篇。(2)富 贵 不 能 淫 一 文 的 中 心 论 点 是“_”。轲战国儒家孟子言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_”。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语文实践活动
2、,请你完成以下任务。示例:孟母断织、孟子欲休妻(始作俑者)(1)【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五十步笑百步”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2)【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请说明理由。示例1: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多家长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示例2: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二、阅读(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3解释下
3、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百里奚举于市()(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集市匹敌、相当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5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6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人虽出身低微,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7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
4、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纪昌学射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眨眼。【注】纪昌、
5、飞卫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善射者。牵挺:织布机上提线的踏脚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燕角之弧:燕地牛角做成的弓。朔蓬之簳(gn):北方蓬梗做成的箭。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尔先学不瞬()(2)偃卧其妻之机下()(3)虽锥末倒眦()(4)浸大也()仰。即使。逐渐。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三 年 之 后 如 车 轮 焉 以 睹 余 物 皆 丘 山 也。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还不行,你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物体一样,看细微的东西像看显著的东西一样,然后再来告诉我。/11怎样评价纪昌和飞卫?纪昌:
6、尊敬老师,认真刻苦,谦虚好学,坚持不懈。飞卫:教学有方,循循善诱。12纪昌学射和愚公移山表现的主题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试加以分析。相同点:都表现出主人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两人最终都取得成功,表明只要有恒心就能成功。不同点:纪昌学射强调的是基本功的重要性;愚公移山强调的是和大自然作斗争,造福子孙后代的崇高品质。【译文】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由下向上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线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了两年之后,即使有人用锥尖刺他的眼眶,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还不行,你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物体一样,看细微的东西像看显著的东西一样,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地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纪昌便用燕地牛角做成的弓,北方蓬梗做成的箭,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