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考专项真题练(梳理论证思路,概括论证过程)九年级语文上(R版)第 5 单 元1.(2017江西节选)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 衡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当然
2、,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需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带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
3、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选自我的阅读与写作)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过程。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首先列举小时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其次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点拨作答时先分析这一段的内容,然后再看作者的论证内容及思路安排,包括论证的方法。2(2017沈阳节选)人贵立志。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关于立
4、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致黎锦熙信中提出了深刻见解:“真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毛泽东同志不但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他在求学时期,就立志救国救民。为了实现志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展开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倾听农民的呼声。此外,他还多次去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坚定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选文第段与第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第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第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这两段与第段首句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