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设问(1)的事迹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2)文中写了有关传主的几件事?(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介绍)的?(4)在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审题定向(1)题干中有“事迹”“事”“人生经历”“成就”等字样。(2)题干中有“文中”“概括”“哪些”“几件”“表现”等字样。筛选整合“找出”(时间变化的语句)“画出”(地点变化的语句)“标出”(职位工作变化的语句)“品出”(人物在时间、地点、职位等变化时做了什么事)“戊戌变法”身处变法运动中心(暗示北京)杨锐等受宠权臣也曾极力拉拢(可见地位)我认为中国这样大,积弊这样深,不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他们要想靠下几道上谕,来从事
2、改革,把这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总结:蔡元培认为要救国需要培养人才。筛选整合“找出”(时间变化的语句)“画出”(地点变化的语句)“标出”(职位工作变化的语句)“品出”(人物在时间、地点、职位等变化时做了什么事)1898年9月此后1901年7月一月后蔡公出京返籍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去临安县为绍兴侨农办小学校,又去杭州商议改某书院为师范学校应上海澄衷学堂总理(校长)刘葆良之请代为总理去南洋公学任特班总教习发起成立军国民教育会,于是爱国学社亦组织义勇队以应之,是时,爱国学社几为国内唯一之革命机关矣。此后一年间,蔡公以爱国学社为机关,以来自东京的军国民教育会成员何海樵、杨笃生、吴
3、樾为骨干,组织暗杀团,拟定的第一个暗杀对象竟是慈禧太后!总结: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筛选整合“找出”(时间变化的语句)“画出”(地点变化的语句)“标出”(职位工作变化的语句)“品出”(人物在时间、地点、职位等变化时做了什么事)1903年蔡公在释“排满”一文中认为满人入关260年,无论其血统、其风俗、其文化,早已被汉人同化,“由是而言,则又乌有所谓满洲人者哉!”是故,他不赞同。总结:蔡元培宣传革命思想,还注重通过撰写文章等人文手段。常见设问(1)通过文章可以看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通过事件,反映出传主怎样的性格?(3)从文中看出是一位怎样的人?审题定向(1)题干中有“人”“性格”
4、“形象”“特点”等字样。(2)题干中有“文中”“具有”“反映”“怎样”“哪些”等字样。原文信息传主个性 思考角度第段中的“何驽博士上中学时就喜欢语文、英语和历史,特别是对文物考古一直很感兴趣。1981年,他便义无反顾地选择考古专业,考入了北京大学考古系。2001年7月提前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但他更愿意到考古一线”注重实践、高度敬业的态度个人的人生经历、传主与时代生活原文信息传主个性思考角度第段中的“主动要求下基层”注重实践的精神传主在事件中的表现第段中的“我不奢求什么,只要晚上有个住的地方,白天有个一日三餐就足够了”“白天在田野里搞发掘,晚上在烛
5、光下或应急灯下读书、思考、写论文,经常一干就是十一二点”不怕吃苦的精神第段中的“他认为考古工作既要有大胆的设想,还要有科学的态度”“猜测可能用于观测日出”等信息既敢于大胆设想,又有科学的态度第段中的“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何驽所提到的观测缝,是不是有意识地做出来的?还有人说:目前学术界很浮躁,想搞点轰动效应的人太多,何驽莫非是想制造爆炸性新闻由此出名?不管周围的人怎么想,怎么讲,何驽并没有由此懈怠和放弃。之后何驽又请国内著名天文学专家15人亲临现场进行论证”倔强执着原文信息传主个性思考角度第段中的“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对事业的执着,不注重学习、研究、设想、推断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执着和百折不挠
6、的精神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第段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波兰的学者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赞赏”敬业、科学的态度引用他人对传主的评价合并同类信息,并分条表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主的个性可合并为4种:(1)注重实践;(2)不怕吃苦,高度敬业;(3)大胆设想,有科学的态度;(4)倔强执着,百折不挠。然后再分别结合文本信息进行阐述分析即可做到规范作答。常见设问(1)从全文看,为什么会坚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是什么原因让传主走上了道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结合全文分析成为的原因。(4)文中认为,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审题定向(1)题干中有“为什么”“原因”“理由”等字样。(2)题干中往往提到传主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成就、贡献。“传记传记概括分析概括分析题题”增分增分练练(单击进入电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