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课题是等差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节课教材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6.2.1,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包括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例1,例2。在这节课前面的章节是数列的概念,后面的章节是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这节课需要联系已学章节中的内容,比如通项公式的定义,而且为后面章节求和公式准备知识基础。中职数学教学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纲对学生的要求,结合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等差数列的定义
2、(强调公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3. 情感目标:(1)结合生活、生产实践,进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唯物观教育。(2)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注重细节,注重程序,注重逻辑的思维习惯。(三)重点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区别),求通项公式。2.难点: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以及项。二、教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习惯,尽量从直观入手,利用图像,让学生体会“数”在“图”上的直观体现。分层教学,对A组,B组在课堂任务分配与课后作业中体现差别。设计问题引导上课进程,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三、学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眼看
3、,动嘴读,到动脑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教学用具PPT课件、玩具梯子。五、教学过程(一)预习环节在上一节课数列的通项时布置预习作业:1.百度百科“等差数列”(其中内容为等差数列的相关概念、基本性质、小故事等等)2.阅读本节课并用红色标记概念,公式。(二)课堂环节1.引入(时间在5分钟左右)(1)设问:梯子一共有九级,最高一级宽是33cm,往下第二级宽是40cm,第三级宽是47cm,那么接下来各级的宽各是多少?(2)数列33,40,47,54,61,75,82,89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而且为下节课例5的讲解做好铺垫。2.分析概念,求通项(
4、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1)概念内涵:从第2项起(n2),每一项(an)与前一项(an-1)的差都等于同一常数(公差d)。 注:在分析内涵的同时,给出定义式。 概念外延:包括常数列。 (2)求通项公式。 设问1: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我们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以求出它的第2项么?第3项呢?第n项呢? 设计意图:由浅至深,自然得出通项公式。练习巩固:求引入问题中等差数列的通项。 结论:1.我们要写出通项公式必须求出首项与公差。2.通项公式中有4个变量,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量。 思考:通项公式可以进行怎么样的变式? (3)练习:P13A组T2(已知三个量求另一个量)3
5、.例题、练习讲解(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1)例1:已知等差数列8,5,2, 求:1.它的首项与公差,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中的第20项,第100项 设计意图:1分解例题,降低难度,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参与度2.凸显重点通项公式的作用。(2)练习P13A组T1(1)巩固(3)例2:已知等差数列-5,-9, 求:1.它的首项与公差,通项公式. 2.-401是其中的第几项?设计意图:增加三个小问题突破难点求通项公式。强调重点通项公式的作用。 (4)练习P13B组T1(改) 求等差数列2,9,16,中的第10项,第n项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4. 小结、作业(复习、预习作业布置)(1)小结:如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2)作业:i复习巩固作业A组做P13 T1(2) B组除了A组的题目还需做P13 B组T2ii预习作业:阅读P11,12,用红色笔划出重点(公式,定义)用蓝色的笔划出有疑问的地方。5.板书:如图(不同颜色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