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A刘邦 B李世民C朱温 D赵匡胤2据史料记载,1000多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北宋的都城是()A长安 B洛阳C开封 D北京3如果请你为完颜阿骨打写一份人物简介,合格的是()A契丹族首领,建立辽国 B党项族首领,建立大夏国C女真族首领,建立金朝 D蒙古族首领,建立元朝4陆游的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是哪两个政权分界线的一端()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C南宋与辽
2、D南宋与金5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A西夏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6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一项是()A战争频繁,冲突不断 B和平共处,共同发展C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D闭关锁国,互不往来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渊之盟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此后辽宋之间保
3、持和平局面 D宋金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8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下图中的位置是()A B C D9某校在文化节期间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宋朝休闲生活”的征文比赛,下列不适合选为写作素材的是()A勾栏观杂技 B杯酒释兵权C茶馆听说书 D逛夜市吃小吃10在资治通鉴中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A黄帝战蚩尤 B赤壁之战C澶渊之盟 D杯酒释兵权11“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A北庭都元帅府 B宣慰使司都元帅府C澎湖巡检司 D安西都护府12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4、;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宋代经济重心南移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3辛弃疾在清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反映了宋朝时期人们掌握并使用已较为娴熟的技术是()A火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印刷术14关于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与表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宋朝航海技术进步,海上贸易频繁B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C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D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15以学习主题总结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办法
5、。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为主题总结的是()A秦汉时期的科技 B南北朝时期的科技C隋唐时期的科技 D宋元时期的科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总计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宋代时,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材料三下图所示(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有哪些?(6分)(2)
6、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行业是什么?宋朝时哪一种粮食作物是这一行业的支柱?(4分)(3)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试举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当时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因素是什么?(6分)(4)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材料二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续资
7、治通鉴长编材料三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国,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和西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材料四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王朝。(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他因此得到了少数民
8、族怎样的尊重?(4分)(2)材料二涉及的盟约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依据材料二,说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盟约的。(6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4分)(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2分)(5)综合以上探究内容,谈谈这对当今我国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4分)18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7分)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材料二元朝的疆域材料三(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
9、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岛夷志略(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汉朝和唐朝的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拓展的表现。(6分)(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元朝对全国的管理实行哪一制度?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这一制度有什么关系?(4分)(3)元朝的中央要向地方(县一级)传达一份政令,需要经过哪些地方行政机构?(3分)(4)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材料二中琉球隶属哪一机构管理。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谈谈元朝对这个地区的管理说明了什么。(4分)8答案1D2.C3. C4.D5B点拨:分析题干,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
10、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充分说明了辽(契丹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故选B。6C点拨:依据所学可知,北宋与辽、西夏是三个并立政权,北宋与辽、西夏之间先是战争,后是签订和约,保持长时间和平,如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因此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是时战时和,以和为主。故选C。7D8.C9B点拨: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
11、表演蹴鞠的,等等。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等等。B符合题意。10B点拨: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A发生在中国原始社会晚期;B发生在东汉末年,正好属于这一时期;C是指北宋和辽订立盟约的事件;D是发生在北宋时期的事件。 故选B。11C12.D13.A14.D15.D16(1)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6分)(2)农业;水稻。(4分)(3)市舶司;广州(或泉州);指南针的使用。(6分)(4)两宋时期商
12、业的繁荣。(2分)点拨:(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2)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行业是农业,宋朝时水稻是这一行业的支柱。(3)宋朝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当时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因素是指南针的使用。(4)据材料三货郎图(局部)、清明上河图(局部)、交子可知,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由图一和图二可以看出,参与商品贸易的人员较多
13、,宋朝的商业集市呈现繁荣录像,而图三的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货币方面的表现,表明了宋朝的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日趋繁盛。17(1)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4分)(2)辽和北宋。这一盟约使双方边境地区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同时也使北宋武备废弛,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6分)(3)特点:相互吸收。相同之处:创制文字,发展生产等。(4分)(4)唐第三种;宋第二种。(2分)(5)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等。(4分)点拨:(1)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了开
14、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2)由材料二“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可知,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是辽和北宋之间的盟约,这一盟约促使双方边境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同时也使北宋武备废弛,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3)由材料三“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国,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和西夏的某些文化成分”可知,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
15、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有创制文字,发展生产等。(4)由材料四中“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王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符合第三种,宋符合第二种,元符合第一种。(5)本题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等。18(1)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表现: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朝和唐朝,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6分)(2)制度:行省制度。关系: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4分)(3)路、府、州、县。(3分)(4)机构:澎湖巡检司。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