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4南海上的明珠_西师大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401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4南海上的明珠_西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4南海上的明珠_西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4南海上的明珠_西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4南海上的明珠_西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4南海上的明珠_西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4南海上的明珠_西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4南海上的明珠西师大版2019一、说教材南海上的明珠是西师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七册第四组的课文。课文抓住了海南岛“富饶”和“美丽”两个特点,用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岛,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起全文,总写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和“富饶”、“美丽”两个特点,喻海南岛为南海上的明珠。第二部分(24自然段):抓住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来写海南岛的富饶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写海南岛的美丽,第四段单独成为一段特别描写了“最惹人喜爱”的“椰林分光”。具体描写海南岛这两个特点列举了很多植物、水果、水产、矿产和多处旅游

2、景点。第三部分(5自然段):由清晨、傍晚的美景,激发作者对海南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直抒胸臆、升华感情。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1.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及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1)会认、会写、会用本文9个生字。2)通过自读、齐读、抽读、分组轮读等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的优美句子和段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和作者对海南岛的喜爱、赞美之情。3)通过学习和应用“读勾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和作批注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概括本文行文脉络,应用于

3、课后写作中,培养学生积累素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说教学重点:依据课文内容和本单元训练重点,我将教学重点确立为: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的方法、积累好词佳句;让学生学会“读勾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和恰当批注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口语训练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与人合作、沟通协作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说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的方法。因为海南岛景色迷人及丰富的物产,对于远离大海的孩子来说,都缺乏对海南岛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上是一个难点。三、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

4、我作了以下教学过程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主要由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自学生字,然后在能认、能写的基础上进入课文学习;老师交给学生“读勾悟”的学习方法并与教师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的方法相结合,仔细学习课文;接下来由学生自己总结和老师总括的方法总结全文;最后将课文写作方法应用于实际写作当中。(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在导入时,我首先采用了提问式导入,这样就立即激发起了学生想说、想问的兴趣;然后总结学生发言,顺势展示几张有关海南岛的优美图片,学生受到视觉上的冲击加上刚发言的激情,进入新课比较有效。既抓住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学习生字:导入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

5、来了,可以说是课堂的一个“热”,但立又我就让学生“默读课文一遍,读的过程中读的过程中勾出生字词,遇到难度的字词多读几遍,待会提出来大家一起学习。”这样给了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思考的机会,课堂就“冷”下来了。课堂必须冷热结合,张弛有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1学字音:学生读完之后,我会问他们哪些比较难读,然后根据学生情况板书难读的字,抽学生起来泛读、比赛读、齐读,解决了字的读音。2学字形:然后抽学生说自己认为难写的字,老师板书出来。告诉学生遇到难写的字,首先分析字的结构,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如“加一加”、“换一换”)来书写和记忆。然后老师用PPT示范几个难写的字,比较清晰、醒目;剩下的让学生来示范,让学

6、生亲自示范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给出一分钟让学生自己书空记忆,给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这样,学习字形的环节就解决了。3学字义:为了让生字的意义更丰富,我会给出几分钟时间,学生自己给每个生字组一到两个课外词语,组完词后同桌互相检查、纠错,拿不准的可以举手问老师。通过这三个环节,生字教学就完成了。因为考虑到是四年级的学生,所以生字的读音、写法都是略讲,只挑学生认为比较难的生字。而组词这个环节完全交给学生,我认为四年级的学生有这个自学能力。(三)学习全文,教学并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些理念,本设计力

7、求在以下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把阅读交给了课堂的主人即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体会和感悟。1找中心句,理清行文顺序:我首先让学生分组轮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找出中心句。学生很容易找到中心句就是第一段即中心段。然后抓住中心句中的比喻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南海上的明珠”的理解;并展示海南岛的地理图片,让学生对海南岛的地理位置有个大致了解。接下来,由中心词“富饶”、“美丽”提问“后面哪些段落写的是富饶,哪些写的是美丽”。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也完成了第一段的学习,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2精讲第二段,悟出学习方法:我先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段,

8、读之前提出阅读任务: 作者写海南岛“富饶”抓住了哪两个特点? 本段中哪些地方能读出这样的特点?并在对应位置作上适当的批注。学生一般能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即第一句,而且中心句中明确交代了写“富饶”的两个词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所以比较容易回答第一个问题。然后我提问“本段哪些地方能读出这样的特点?”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整理出本段的结构和解决“不计其数”在本段中的意思。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和句体会海南岛的“富饶”,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与优美。其间我展示了文中提到的水果、水产和矿产相关图片,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并能帮助这些远离大海的学生以更好地理解。然后老师带着学生总结学习本段的方法,即“读勾

9、悟”,并在写海南岛“美丽”的段落中熟悉这种学法。3自学三四段,熟悉学法:给足学生时间自学三四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写海南岛“美丽”抓住了哪两个特点? 围绕这两个特点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在你喜欢的景物旁边作上批注。学生能较容易找到写海南岛“美丽”时也有一个中心句即总起句,其中也有两个特点“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后面分写了多处景物,相信学生都做上了自己的批注。然后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交流自学成果,老师相机点拨;并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海南岛的“美丽”,然后带着这种喜爱、赞美的情感来朗读,这样使得对文段的优美语句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变得容易。如果学生没有批注出作者把“椰林风光”单独成段

10、是为了突出它“最惹人喜爱”,老师可以加以引导,然后顺利过渡到第四段的学习。第四段主要用了“一片片”、“一道道”、“一棵棵”、“屏障”、“大伞”等词语和两个比喻句、一个拟人句,描绘出了海南岛椰林的茂密与挺拔。相信学生能批注出一些,老师加以引导即可,这段的学习与第三段类似。4老师情境朗读,学生想象体会来学习第五段:学这一段前,我会小结前几段的主要内容和过渡。“学习了以上几段,我们从作者优美、生动、形象、准确的描绘中切实感受到了海南岛的富饶,领略了海南岛的美丽。下面请跟着老师的朗读试着想象”我会朗读第五段写海南岛清晨或傍晚美景的句子,然后与同学们齐读升华感情的“高唱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接下

11、来就顺势放乐“请到天涯海角来”,让大家一起“尽情高歌”。5听音乐,总结全文;课堂练兵,布置课后作业:大概听了一分钟我会关掉音乐,问学生“同学们,听了赞美海南岛的优美歌曲,你最想对海南岛说些什么呢?”学生都说了自己的感受,老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了解到大家学了这一课都很有收获:我们不仅知道了海南岛在哪儿,也体会到了海南岛的富饶和美丽。同学们其实我们学了这一课不仅收获了这些,本文还有一个重要的写作手法值得大家来学习。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一段,看看它和后面几段有什么联系。”师生一起归纳出本文写作手法“总分总”。老师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当中也恰当使用这种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下面我们就

12、来练练兵。”老师展示有关家乡重庆的一些美景图片,让学生采用这种写作手法来简单说说其中的几处景点,也可以说幻灯片没有包含的景点,夸夸我们的家乡。学生说了以后,老师便布置家庭作业。因为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检查学生是否会用这种手法,说的时候可以简单些,只是检查“总分总”这个框架性的东西,要求他们下来后写成一段文字,再充实润色,作为家庭作业。在能说的基础上写,不怕学生写不出东西。这种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活学活用,对学生来说是获益无穷的。因为我认为,课堂不仅仅是课堂,要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东西才能 “学活”、“学全面”,仅仅学课文上的死知识是没有意思的。 以上就是我的整个教学思路和设计过程,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