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9如梦令_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3805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9如梦令_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9如梦令_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9如梦令苏教版今天有幸听了师傅的一堂李清照的如梦令,虽然在同行看来争议颇多,但对于我来说是受益多多。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学习。一全面性地了解词与作者。古诗文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作品,除了要了解诗词文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声,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就是要对作者及作者生活背景的了解,临驾于背景之上的诗词解读是苍白的,学生是不能真正深入其间的,在这一点上,师傅做的很好,她一开始就提出了“你对李清照了解多少?”学生纷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下子接近了学生与词人之间的距离,进而通过事先准备的PPT材料介绍,使学生对李的生平,作品前后期的特色有了进一点的了解,这对以后词的

2、学习体会,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二系统性地教学词。另一方面她对词文的教授力求系统性,全面性。我们常规教学时除了了解词意体会词的意境,悟出词的情,最多也是形势一下,拿出一两道作者的其它词,让学生简单草率地欣赏一下,从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来不过是过过堂而已。而师傅今天的教学在这方面显得有形而且有劲,她没有把过多时间放任在解词品句悟情上,而是在拓展教学时安排了李的另一首如梦令,让学生比较两者异同点,让学生在比较中把握李词的特点,让学生在比较中长知识,多学问。同时又安排了后期的一首声声慢把李后期作品特色也摆上了台,通过这种同名同期,同人不同期的作品鉴赏,一个完整的词人形象在学生心中历历在目,更渐丰满。三画

3、、词结合的讲授。词也同诗一般,具有画一般的意境,第一首词都可能分解成一个或几个画面,教者就是要在凝练的词句中解析、还原、再现这些画面,在这些画面中蕴含的情调,体会作者的心境。师傅在这一点把握地比较好,她通过读品词读句,再现三幅画面,诵读全文,“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是怎样的三幅画面,把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加进去,再选一幅说一说。”在交流时结合图文,学生在赏心悦目中加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生动地再现了词的意境,很好地理解了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把词、情、画有机地融为一体。古诗文教学一贯循规蹈规,程式化比较严重,师傅的这堂课打破了原来的模式化,另辟了溪径,不失为一堂成功的课例。如果说还有斟酌的地方,那就是在节奏上要适时适当地加快,另在媒体的出示方面也可能更及时有效些。那样的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将会更明显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