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216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南省10-11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11届高三月考试卷(五)地理长沙市一中高三地理备课组组稿命题人:汤江波审题人:吴意奇长沙市一中高三地理备课组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城市)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6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2010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回答12题。1.“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 ) A.大气污染 B

2、.湿地丧失 C.物种灭绝 D.全球变暖2.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 )A.影响生物多样性 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B.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D.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4.城中甲地为一钢铁厂,因城市发展需要,欲将钢铁厂迁往周边小城镇,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钢铁厂的是( )A. B. C. D.第16 届亚运会于20

3、10 年11 月在广州举行,读“广州地区平均各月降水量直方图”和“ 广州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34题。3.广州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814 毫米,有关降水类型和季节正确的判断是( )A.79 月全境多锋面雨 B.46 月全境多热带气旋雨C.79 月全境多对流雨 D.46 月全境多地形雨4.对第16届亚运会期间高影响天气事件分析正确的是A.灰霾日数与强冷空气频率呈反相关 B.暴雨大小与强冷空气频率呈反相关( )C.暴雨大小与强冷空气频率呈正相关 D.灰霾日数与强冷空气频率呈正相关4.灰霾的消退与冷空气关系比较密切,灰霾天气遇冷空气南下时会减弱或消退,否则在大气稳定的状况下有可能持续数日而不

4、减退。11月广州的降雨可能与强冷空气频率呈正相关,但此季节暴雨机率很小。右图为北半球纬线、晨昏线、经线示意图,其中a为纬线,b为晨昏线,c为经线,A、B两点为纬线与晨昏线的交点,M、P为经线与晨昏线、纬线的交点,据图回答56题。5.如果M、P两点重合,离北极点距离大,c为东经120,则( )A.伦敦刚好日出 B.上海市正处在上班高峰期C.A、B两点的昼长是0小时或24小时 D.A、B、M、P四点刚好昼夜平分6.一年之内,M点在极点与P点之间来回移动,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则( )A.地轴与晨昏线之间的夹角最大 B.洞庭湖地区淫雨霏霏C.长沙市可能秋高气爽 D.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下面左图为

5、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读图回答78题。7.造成这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势高低 B.纬度高低 C.迎风背风 D.距海远近8.上面右图中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哪种植被类型之中( )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是上海市某区域住房价格各因素的影响权重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该区域二手房价格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权重值为6.42%,新房价格受交通条件影响权重值为0.67%,影响程度均没有现实生活中感觉到的那么重要,这可能是该区域( )A.人口密集 B.环境质量好C.交通便利 D.繁华程度高10.有关该区域房地产管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础设施决定二

6、手房价格 B.房地产开发商关注环境质量 C.地理位置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差异较大 D.人口状况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差异较小我国第三座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于1999年在连云港破土动工,第一期工程的两套机组将于2005年建成投产。下表是世界主要核电利用国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1112题。国家美国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乌克兰英国瑞典加拿大韩国中国核发电量比例(%)22.576.133.429.411.837.82546.617.336.11.2核电机组数1095651202916351221113核发电量(Mwe)9878458493398932201719843136291290810002149079

7、120216711.从表中可以看出,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瑞典 D.乌克兰12.我国在连云港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A.临海运输便利 B.该地区核原料丰富 C.该地区能源需求量大 D.该地区人口稀少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13.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14.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量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暗筒式日照仪主要通过感光纸的感光历时记录日照时数。读“某高原日照变化趋势和分布”图(单位:%(10a)1,图中空心表示增加或未变

8、,实心表示减少),回答1516题。15.对图中日照变化区域差异,最恰当的描述是( )A.平均海拔最高的东部地区变化最大 B.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变化最大C.相对高度差异显著的地区日照变化最大 D.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变化最大16.近45年来,该地区无论是总云量,还是中低空水汽条件的变化都很小,则导致其日照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年受准静止锋冷气团控制,云量较高,日照显著减少B.全年受准静止锋暖气团爬升影响,降水增多,日照显著减少C.全球变暖,热带北移,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减弱D.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工业化进程较快,大量气溶胶和污染物排放量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读中国“20002

9、005年人均生活用能变化”表,回答1718题。20002005年人均生活用能变化千克标准煤年份城镇人均生活用能农村人均生活用能农村人均生活商品用能2000215457.69772001213520.69822002216579.581872003237600.21992004243633.141092005257653.2612217.读表,正确的分析是( )A.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B.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C.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大幅增长D.城市居民生活用能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缓慢上升18.据表中的地理事象,相关正确判

10、读是( )A.城市生活用能利用效率较高 B.农村生活商品用能比例较高C.农村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城市 D.农村生活用能以化石燃料为主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1920题。19.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A.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B.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西迁明显C.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D.人口重心的

11、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20.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A.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122题。21.上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22.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下图示意我国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23题。23.20002050年,我国( )A.年轻劳动

12、力人口比重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减少C.老年劳动力人口数量波状上升D.20402050年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第卷非选择题(共54分)二、综合题(共计54分)24.(10分)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趋势;简述图中等值线弯曲状况及其成因。(6分)(2)简述该地区水土流失导致农作物减产的原因。(4分)25.(10分)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下面左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右图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以上两图,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

13、主要特点。(6分)(2)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试分析人口迁入对城市的影响。(4分)26.(14分)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h降雨量达77.3mm,位于舟曲的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形成区(三眼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828m,流域最低点海拔1340m;罗家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794m,最低点入河口处为1330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冲出总量和泥沙总量分别为144.2104m3和97.7104m3;泥石流携带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巨石冲毁房屋5500余间。材料二舟

14、曲县城泥石流流域图(1)分析舟曲泥石流流域的地形特征及其主要地质作用。(4分)(2)自道光三年(1823年)以来至2009年的186年间,三眼峪沟泥石流沟曾11次给舟曲县城造成危害,但县城范围仍在不断扩大;罗家峪沟为一条低频率泥石流沟,近几十年来没有爆发过泥石流。据材料一、二,分析造成此次特大泥石流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该地在防灾避灾方面主要的人为原因有哪些?(10分)27.(12分)2010年11月1日中国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已经拉开帷幕,新的数据将揭示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1中数据,说明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15、。(4分)表1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5.292河南省0.5640.562(2)读“表21990年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其中呈负相关的因素有迁移距离和基础设施,解释表2中发生的变化。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什么特征,此类迁移人口在城市聚居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8分)表21990年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表示增强,表示减弱)人均GDP产业结构新增岗位市场化水平迁移距离基础设施前一年移民28.(8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

16、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 引起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2)简述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3分)(3)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请回答: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2分)地理教师用卷第卷选择题

17、(共46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2010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回答12题。1.“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D) A.大气污染 B.湿地丧失 C.物种灭绝 D.全球变暖2.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B)A.影响生物多样性 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解析】“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太空挡走阳光、造云阻挡阳光、人工制造巨型“树木”用以过滤二氧化碳、人造“

18、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用以反射阳光,减弱太阳辐射强度。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B)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B.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D.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4.城中甲地为一钢铁厂,因城市发展需要,欲将钢铁厂迁往周边小城镇,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钢铁厂的是(D)A. B. C. D.第16 届亚运会于2010 年11 月在广州举行,读“广州地区平均各月降水量直方图”和“ 广州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34题。3.广州地区年平均降雨量

19、为1814 毫米,有关降水类型和季节正确的判断是(C)A.79 月全境多锋面雨 B.46 月全境多热带气旋雨C.79 月全境多对流雨 D.46 月全境多地形雨4.对第16届亚运会期间高影响天气事件分析正确的是A.灰霾日数与强冷空气频率呈反相关 B.暴雨大小与强冷空气频率呈反相关(A)C.暴雨大小与强冷空气频率呈正相关 D.灰霾日数与强冷空气频率呈正相关【解析】3.46 月的前汛期多为锋面雨,79 月的后汛期多为热带气旋雨,其次为对流雨(热雷雨),年平均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 毫米)约有7天,10 月至翌年3 月是少雨季节。4.灰霾的消退与冷空气关系比较密切,灰霾天气遇冷空气南下时会减弱或消退,

20、否则在大气稳定的状况下有可能持续数日而不减退。11月广州的降雨可能与强冷空气频率呈正相关,但此季节暴雨机率很小。右图为北半球纬线、晨昏线、经线示意图,其中a为纬线,b为晨昏线,c为经线,A、B两点为纬线与晨昏线的交点,M、P为经线与晨昏线、纬线的交点,据图回答56题。5.如果M、P两点重合,离北极点距离大,c为东经120,则(C)A.伦敦刚好日出 B.上海市正处在上班高峰期C.A、B两点的昼长是0小时或24小时 D.A、B、M、P四点刚好昼夜平分6.一年之内,M点在极点与P点之间来回移动,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则(C)A.地轴与晨昏线之间的夹角最大 B.洞庭湖地区淫雨霏霏C.长沙市可能秋高气

21、爽 D.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下面左图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读图回答78题。7.造成这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B)A.地势高低 B.纬度高低 C.迎风背风 D.距海远近8.上面右图中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哪种植被类型之中(A)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是上海市某区域住房价格各因素的影响权重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该区域二手房价格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权重值为6.42%,新房价格受交通条件影响权重值为0.67%,影响程度均没有现实生活中感觉到的那么重要,这可能是该区域(C)A.人口密集 B.环境质量好C.交通便利 D.繁华程度高10.有关该区域房地产管理与开发

22、的叙述,正确的是(B)A.基础设施决定二手房价格 B.房地产开发商关注环境质量 C.地理位置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差异较大 D.人口状况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差异较小我国第三座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于1999年在连云港破土动工,第一期工程的两套机组将于2005年建成投产。下表是世界主要核电利用国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1112题。国家美国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乌克兰英国瑞典加拿大韩国中国核发电量比例(%)22.576.133.429.411.837.82546.617.336.11.2核电机组数1095651202916351221113核发电量(Mwe)98784584933989322017198431

23、36291290810002149079120216711.从表中可以看出,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是(A)A.美国 B.法国 C.瑞典 D.乌克兰12.我国在连云港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C)A.临海运输便利 B.该地区核原料丰富 C.该地区能源需求量大 D.该地区人口稀少【解析】11.从表中可看出美国是核发电量最大的国家,由于其工业的高度发达,再加上高消费,导致其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一。12.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连云港地处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源消费量大,而本身该地的常规能源又非常有限,故在连云港建设了田湾核电站。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13.正确反映我国城

24、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D)A.甲 B.乙 C.丙 D.丁14.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C)A.城市人口数量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暗筒式日照仪主要通过感光纸的感光历时记录日照时数。读“某高原日照变化趋势和分布”图(单位:%(10a)1,图中空心表示增加或未变,实心表示减少),回答1516题。15.对图中日照变化区域差异,最恰当的描述是(B)A.平均海拔最高的东部地区变化最大 B.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变化最大C.相对高度差异显著的地区日照变化最大 D.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变化最大16.近45年来,该地区无论是总云量,还是中低空水汽条件的变化

25、都很小,则导致其日照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D)A.全年受准静止锋冷气团控制,云量较高,日照显著减少B.全年受准静止锋暖气团爬升影响,降水增多,日照显著减少C.全球变暖,热带北移,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减弱D.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工业化进程较快,大量气溶胶和污染物排放量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解析】15.空间定位为西高东低的云贵高原,日照变化显然东高西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更大,而相对高度差异显著者应为河谷地区(图中无法确认)、水力资源最丰富应为西部地区。16.就试题题干排除A、B,而按C选项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应增强。读中国“20002005年人均生活用能变化”表,回答1

26、718题。20002005年人均生活用能变化千克标准煤年份城镇人均生活用能农村人均生活用能农村人均生活商品用能2000215457.69772001213520.69822002216579.581872003237600.21992004243633.141092005257653.2612217.读表,正确的分析是(B)A.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B.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C.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大幅增长D.城市居民生活用能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缓慢上升18.据表中的地理事象,相关正确判读是(A)A.城市生活用能利用效率较

27、高 B.农村生活商品用能比例较高C.农村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城市 D.农村生活用能以化石燃料为主【解析】17.农村生活用能由商品用能、非商品用能组成,城乡应以左、中两列数据相较,农村用能中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较多,其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这也是造成“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的原因。生活用能的增长表格并未涉及原因,C、D选项与题意不符合。18.B、C、D选项均为干扰性选项。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

28、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1920题。19.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C)A.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B.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西迁明显C.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20.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C)A.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122题。21.上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A)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C.

29、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22.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B)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解析】21.本题考查的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工业城市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扩大重点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伴随产业布局移动,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的人口增加。22.由于产业布局变化,导致人口向外迁移,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居住用地也要扩大,交

30、通用地增加。注意不是由于人口外迁引起工业用地扩大。下图示意我国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23题。23.20002050年,我国(D)A.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减少C.老年劳动力人口数量波状上升D.20402050年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第卷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BBDCCBACBA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DCBDBACCABD第卷非选择题(共54分)二、综合题(共计54分)24.(10分)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趋势;简述图中等值线弯曲

31、状况及其成因。(6分)总趋势:自南向北(或: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1分)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在3648C之间。(1分)弯曲状况:在山区向北(或:高纬)凸出,(1分)在平原地区向南(或:低纬)凸出。(1分)成因:受地形影响。(2分)(2)简述该地区水土流失导致农作物减产的原因。(4分)该地区为肥沃的黑土,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表层;(2分)水土流失使土壤丧失了最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地生产力下降,(2分)导致农作物减产。【解析】该地区黑土分布广泛,但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试验表明:人为去掉30厘米黑土表层后,农作物大量减产。25.(10分)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下面左图是我国改

32、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右图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以上两图,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2分)东、中、西三大地区差异明显;(2分)城市数量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快,仍以中小城市为主。(2分)(2)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试分析人口迁入对城市的影响。(4分)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2分)弊: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管理的难度。(2分)26.(1

33、4分)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h降雨量达77.3mm,位于舟曲的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形成区(三眼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828m,流域最低点海拔1340m;罗家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794m,最低点入河口处为1330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冲出总量和泥沙总量分别为144.2104m3和97.7104m3;泥石流携带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巨石冲毁房屋5500余间。材料二舟曲县城泥石流流域图(1)分析舟曲泥石流流域的地形特征及其主要地质作用。(4分)沟谷总体上呈南北向展布,地势北高南低,

34、相对高差大。由于沟谷强烈侵蚀下切,横断面呈“V”字型或窄深的“U”字型,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山地强烈隆升、沟谷急剧下切。(4分)(2)自道光三年(1823年)以来至2009年的186年间,三眼峪沟泥石流沟曾11次给舟曲县城造成危害,但县城范围仍在不断扩大;罗家峪沟为一条低频率泥石流沟,近几十年来没有爆发过泥石流。据材料一、二,分析造成此次特大泥石流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该地在防灾避灾方面主要的人为原因有哪些?(10分)自然因素:高山峡谷地貌,树枝状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地质活动频繁,岩体破碎,长期的风化侵蚀及汶川地震等强烈的地质活动,为该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强降雨天气成为泥石流

35、爆发的触发条件,诱发滑坡和崩塌并进一步集聚了岩土物质。(6分)人为因素:多道人工拦挡坝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多个集中固体物源,暴雨冲毁拦挡坝起到放大泥石流灾害的效应;人类活动,人口的增长使得泥石流危险区被不断开发利用,避灾意识薄弱增强了灾害的损失。(4分)27.(12分)2010年11月1日中国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已经拉开帷幕,新的数据将揭示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1中数据,说明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表1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5.292河南省0.5640

36、.562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其原因是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2分)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其原因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两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2分)(2)读“表21990年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其中呈负相关的因素有迁移距离和基础设施,解释表2中发生的变化。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什么特征,此类迁移人口在城市聚居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8分)表21990年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表示增强,表示减弱)人均GDP产业结构新增岗位市

37、场化水平迁移距离基础设施前一年移民迁移距离与人口迁移呈负相关说明人口迁移存在“邻近优先”的特点,90年代以来交通一体化降低了人口迁移的交通成本,促进了人口迁移;(2分)基础设施成为人口迁移的一个推力(阻碍因素),移民居住条件差的状况有所改善。(2分)说明乡土和血缘关系仍然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2分)迁移人口往往不是以分散的方式生存于城市的不同角落,而是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理边界明确的“准社区”。人们在这些区域中不但进行着一般的生活和感情上的沟通,同时也进行着生产经营上的密切协作和分工, 并建立了相当广泛而层次不同的社会联系,北京市的“浙江村”、“新疆村”、“温州村”等就是这种迁移模式的典型。

38、(2分,答迁移人口空间分布呈相对聚居状态或类似判断即可得2分)28.(8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 引起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太阳辐射的变化(或太阳活动的变化);(1分)下垫面条件的改变;(1分)大气环流的变化。(1分)(2)简述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3分)大冰期时物种锐减。因为大冰期时气温下降,气候寒冷,许多生物因不适应寒冷的气候而灭绝。(1.5分)间冰期时物种迅速增加。因为间冰期时气温上升,气候温暖,生物演化、进化和繁衍的速度加快。(1.5分)(3)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请回答: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2分)史料记载(或文献记载);(1分)考古发掘。(1分)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