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3)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288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将相和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

2、,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第一课时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

3、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

4、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

5、教师”为“教员”。 1、学生学会本课中的生字、新词。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概括故事内容。3、学习故事后激发学生爱国情怀。4、学会故事中人物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性格的方法,在素日写作中加以利用。教学重点:1、解决生字新词。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教学难点:分析故事的前因后果,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投影故事背景)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

6、列传改写的。3、板书课题。4、课题中的“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通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生字注音,把生字和新词写会。(投影字词)2、当堂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3、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2、讨论交流:(提问后投影ppt课件)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四、学习第一个小故事。1、指名

7、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之后投影ppt课件)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整理,之后投影ppt课件)(1)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2)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3)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4)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

8、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5)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6)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五、总结、扩展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课堂达标检测:1.写出下列生字词:击fu( ), 鼓 s( ), mi( )池, 完b( )归赵,负( )请罪2. 本文出自名著 ,作者( ),所处朝代( )。本文主要讲了( )、( )、( )三个故事。3.文中刻画蔺相如运用( )、( )等描写,刻画了他( )、( )等品质特点,刻画了廉颇( )品质特点,激发我们的( )情怀。七、作业:讲一个史记上的其他故事。(课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