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8成语故事_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7651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8成语故事_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8成语故事_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8成语故事_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8成语故事_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8成语故事_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8成语故事苏教版一、抓住语言,读出“矛盾”。(第一则故事教学实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谁知道矛是用来做什么的?是什么样子的?生:矛是战场上用来攻击敌人的,长长的,顶端尖尖的,可以刺人。师:这个刺字,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生:戳。师:对,戳就是“刺”的意思。跟我读:戳,谁能给戳再组个词?生:戳穿。生:戳。师:那么盾又是什么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呢?生:盾是战场上用来抵御敌人用的,样子宽宽大大的,是长圆形的。生:也有长方形的。师:那么,怎么样的盾才是好盾呢?生:越坚固的盾越好。师:好,请你来卖一卖你的盾。生读文中句: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师:嗯,有点夸口的味道

2、了。谁再来叫卖自己的盾,比他还能夸口?生读: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师:哎,他强调了这几个词:坚固,什么矛,戳不穿,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没有?生:感受他更像在吹牛。师:这个吹牛,就是文中说的生:夸口。师:谁能再给“夸口”换一个词,刚才那个“吹牛”太口语化了,能不能换一个?生:夸耀。师:好,那么谁来夸耀一下他卖的矛?怎样的矛才是好矛?生读文中句: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师:听出来了,你的矛的确很锐利。谁也来推销一下自己的矛,比他还能夸口?生读: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师:好,现在我们到集市上去。师引读: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生读

3、: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师读: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生读: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师读: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生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师读:那个楚国人生读: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师: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生:就是说话结结巴巴。师:是这样吗?你再读读后一句话。生: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师:他说话了吗?生:没有。师:看来张口结舌并不是说话结巴的意思呀,对不对?另一个预习充分的学生举手说:张口结舌是由于理屈、紧张或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意思。师:那么这个楚国人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说不出来呢?生:因为理屈。师:他为什么感到理屈了?生:因为他如果说他的矛戳得穿他

4、的盾,那么他的盾就不像他说的那么坚固了,如果说他的矛戳不穿他的盾,那么他的矛也不像他说的那么锐利了。所以他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师:所以,后来人们就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比喻生: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师:是呀,你们看,本来矛和盾都是两种兵器的名称,为什么现在却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抵触呢?正是来源于故事中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前后不一致哪。师:让我们捧起书,再次走近这个给后人无数启发、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吧。评析:这一段的教学从课题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初识“矛盾”。然后又通过“怎样的矛是好矛?怎样的盾是好盾?”创设学生叫卖“矛盾”的情境,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楚国人夸口叫卖的两句话,

5、这是理解“自相矛盾”的基础。最后通过理解“张口结舌”自然引出成语所蕴含的意思,回扣“矛盾”。二、抓住动作,揣摩心理。(第二则故事教学片断)师:南郭先生混进宫中,靠着装模作样,居然也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当他手捧着到手的钱,心里是怎么想的?生:这个齐宣王真是太傻了,被我轻而易举就骗到了钱。生:哈哈,看来这个皇宫里还真好混啊,像我这样没本事的人也能领到俸禄,真是太棒了!生:想我入宫前,过的是穷困寒酸的生活,如今今非昔比,我也有钱啦!生:只要在宫中装模作样就能够领到钱,这样的日子要是能一直过下去该多好啊!师:好景不长。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瑉王继承了王位。他也是个喜欢听吹竽的人,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

6、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这个南郭先生生:只好逃走了。师:他为什么要逃呀?生:因为一个一个地单独吹,他就不能再混水摸鱼了。生:他要是不逃,被发现他滥竽充数的话,就会犯了欺君之罪,是要被杀头的。师:所以,他还是逃命要紧,赶紧逃吧。那么,当他逃回家以后,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生:唉,看来没点真本事,这日子还真不好混啊。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早知道会有这一天,我就该好好跟着那些有本事的人好好学吹竽了。生:幸亏我逃得快,不然被发现,我这小命就完了。生:赶紧学点真本事吧,要不然,我又要过以前那种穷困寒酸的苦日子了。评析:这一个片断的教学紧紧抓住文中的两个动词 “混”和“逃”,引导学生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合理的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道德认识,使成语蕴含的意义迎刃而解,昭然若揭。这样的习得比仅从词典或生活中得到的一知半解来得更深刻,也更丰富。课后反思:这节课教学扎实,训练到位,学生的活动面大,思维活跃,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迸发出语言的亮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出乎我原先的预设。我想,这一切应该归功于上课之前对教材的认真研读,对训练目标的科学把握,以及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充分认识和准确定位,使这篇看似平常的老教材也能焕发出新课程下的生命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