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220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

2、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720年间,我国至少有893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78.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每当疫灾发生,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

3、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材料二:“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与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这为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社会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

4、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运行井井有条。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资源,而且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这完全符合谣言产生与传播的规律,但这些谣言很快就因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而是海量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

5、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的批判,客观的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基于冷静的反思。与此同时,在较多细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虽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客观地关注和反思与普通民众进步不匹配的一些问题。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支持,渠道仍需拓宽。同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疫情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披露不及时、细节不够,才酿成后续的疫情危机和舆情事件。这是我们以后在应对各种

6、危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摘自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有删改)材料三:2019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随着收入和学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安全、健康、智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而长期以来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欠账和重视不够,需要尽快扭转。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 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

7、还有待补足相关制度。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避免由此可能诱发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避免制度停留在纸面上,使制度真正发挥预定作用。 此次疫情应对,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和每一个中国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使全政府和全社会的防控策略得以奏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在专业

8、知识和综合能力上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求。 此次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必将在各个方面加快国家治理转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摘自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疫灾的发生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既有人类社会原因,也有自然生态原因。B从自然规律看,疫灾流行受气候变化的制约,同时,有些类型的疫灾具有地方性特征。C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D近三千年来,中国疫灾频度总体呈现增高的趋势,平均3年左右

9、的时间就发生1次。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B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社会能动性不强,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C广大民众不断丰富疫情的相关知识,提升判断力,主动辟谣,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D从科学角度看,古代部分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甚至有些结果会适得其反,使疫病流行速度更快。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二分析了民众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体现出辨证的态度。B三则材料将古代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的对

10、比,体现了国家疫情防控能力的大幅提升。C材料三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分别从民众和国家角度展开论述。4在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5材料三指出“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政府在哪些方面尚需改进和完善?(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天坛十三记(之九)肖复兴天坛里最多的树木,是柏树,有几万棵,树龄在几百年之上的就有五六千棵。在天坛,柏树的代际区别是极其明显的。

11、内垣和外垣前的柏树林,种植的是年轻的新树,而散落在园内的很多柏树则是老树,甚至有明代六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柏树。在植物之中,比起娇艳的花草,树的生命要长久得多。人类和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躯,哪怕是帝王,都是无法与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树木相匹敌的。很难设想,天坛里如果没有了这些古柏,将会是什么样子。祈年殿和圆丘,俯瞰四周,只是一片光秃秃的地面,或者是一些杂花新树,该会发出怎样的唱叹,肯定会感觉像是元帅麾下没有了威武成阵的将士,而只是一片花拳绣腿。走到这些古柏密密的树荫下,我有时会想,没有了古柏,哪怕是盛开着鲜艳花朵诸如桃李海棠一类的树簇拥着祈年殿和圆丘,也是不适合的。只有古柏,才和天坛相配,才如彩

12、云拱月,托起了整个天坛。有一棵古柏,在天坛里很特别。它是斜躺在那里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它从巍巍直立,变成了这个样子。是雷雨?是地震?还是战火?在天坛漫长的历史中,在人为的战火和自然的灾难中,无辜倒下而死亡的古柏有很多。我一直都觉得它很不情愿,不甘屈服于一头载倒在地。它的枝干离地面很近了,眼瞅着就要倒下了,但它还是坚强地支撑着,箭一样斜指向天空,就像战场上一个中弹也不肯倒下的武士。于是,它与众不同地活了下来,定格成今天这样,像一尊罗丹或马约尔的雕塑。它很粗壮,纵使躯干已经被扭曲成这样,一年四季枝叶茂密,生命力依然旺盛如年轻的时候。每一次经过,我都要站在它身边看一会儿,有时会觉得它如同一尊卧佛,洞

13、悉世事沧桑与人生况味,有几分幽邃和神秘。这棵古柏,我小时候就见过,几十年过去了,它还斜卧在那里,只是以前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现在被铁栏杆围起来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垂垂老矣,它还是像以前那样的枝繁叶茂。几十年算什么,几百年都过去了,它不是照样青春如昔吗?如今,它的树根处,居然又长出了新的枝丫,许多青草也爬满四周,甚至缠绕上它苍老皴裂的躯干。这时候,我觉得它就像一只鸡婆,四周围绕着一群鸡娃,或者像一个孙儿绕膝的老爷爷,充满人间烟火气息。夏天,我坐在它对面画它,觉得它越发枝叶茂密、浓郁苍绿,如一潭深湖。我一遍遍端详它,仔细看遍了它的浑身上下,忽然,觉得它好像在对我讲话,只是我听不懂树的语言。风吹树叶

14、的沙沙响声,不是树的语言。树叶的语言,无须借助风。树叶也不是树的嘴巴。我们知道树和我们人一样,也会呼吸,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但是,我们也不知道树和我们人一样,也会说话,我们不知道树的语言是什么。我们的先人讲究天人合一,我们如今更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我们听不懂树的语言,我们和它们隔膜得很。古柏很有特色,尤其是天坛的古柏,因融入苍茫的历史而富于生命感的力度和深度。当年,梵高居住在法国阿尔的时候,很爱画柏树,即使病重住进圣雷米疗养院里了,还在画疗养院里的柏树。他说:“柏树在线条和比例上都很美,像埃及的方尖碑。”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以这样崇高的比喻评价柏树。史铁生对地坛的古柏情有独钟,也曾经

15、从绘画的角度说那里的古柏“躯干和树冠可以表现的元素太丰富了,随便换个角度都会感觉不一样”,说它们“纠缠在一起的枝条,像是岁月无声的撕扯”,说“这些和树干扭曲在一起的大帅子有特殊的故事感”。面对柏树,梵高是画家的角度,史铁生则是作家的角度。史铁生强调它们的故事感和历史感等更多文学的元素,梵高强调它们特殊的美和美术的元素。或许,两者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更丰富而准确地概括天坛里的古柏给予人们的启示,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它们。梵高画的柏树,是丝柏树,和天坛里的柏树不完全相同,而且,也没有天坛里的柏树古老。不过,他对柏树的这个“方尖碑”的比喻,让我感到新鲜。我想,如果在梵高眼里普罗旺斯的柏树是“方尖碑”,

16、天坛里的古柏,尤其是我自童年就见到的这棵斜卧而顽强不倒的古柏,又该是什么呢?我一直想找到一个比“方尖碑”更崇高更合适的比喻,可是,思短词穷,一直没有找到。有一天,我到北大参观塞克勒博物馆,忽然看见院落里的石座上放着一块晷,由一根针一样细的支柱支撑,呈斜立状,指向天空。我一下子想起,天坛里的这棵古柏不也是斜立着吗?而且,比日晷的倾斜度还要大。我觉得古柏、起码这棵古柏就像我们古代的日晷,直指天空,直指时辰,和天坛相配。 (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本文以天坛的柏树为描写对象,由“天坛十三记”可推知,作者应记录了许多与天坛相关的事物,柏树只是表现天坛的一个方

17、面。B由“我听不懂树的语言”到“我们听不懂树的语言”,作者通过个人生活经验推及人类社会,写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隔膜。C“人类和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躯”写出了人们在古柏面前的渺小感;又以帝王为例,意在强调人们应摒弃权力,追求真我。D梵高和史铁生对柏树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作者认为将他们两人的观点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天坛古柏的认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作者的散文文笔细腻,意味隽永,能在平常事物中写出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本文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风格。B“以前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我坐在它对面画它”,叙述性文字的插入,丰富了文

18、章的表现方式,体现出作者与天坛古柏间的深情。C文章善用比喻,将一棵斜躺古柏比作了一个武士、一尊雕塑、一尊卧佛、一个老爷爷、一块日暑等,形象地展现出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D文章以双线索贯穿全文,一棵斜躺的古柏是明线,古柏引起的联想与思考是暗线,明线暗线巧妙编织,显隐结合,使文章摇曳生姿。8如何理解文章前后两次写到古柏“和天坛相配”?(4分) 9鲁迅在谈及创作时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的创作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

19、校书郎。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或问之,答曰:“四方病饥,独能饱乎?”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召为吏部郎中。后拜御史中丞。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公绰曰:“朝廷谓吾儒生不知兵邪!”即请自行,许之。引兵渡江,抵安州,听以军礼迎谒。公绰谓曰:“公所以属鞬负弩,岂非兵事邪?若褫戎容,则两郡守耳,何所统一哉?以公世将晓兵,吾且欲署职,以兵法从事。”听曰:“唯命。”即以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都

20、虞候三牒授之,选兵六千属焉,戒诸校曰:“行营事一决都将。”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厚给之。军中感服曰:“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故鄂军每战辄克。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帝曰:“既死,不以闻,可乎?”公绰曰:“臣不当奏。在市死,职金吾;在坊死,职左右巡使。”帝乃解。以母丧去官。服除,为刑部侍郎,领盐铁转运使,转兵部,兼御史大夫。改礼部尚书,以祖讳换左丞。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

21、贪者,公绰判曰:“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其厩马害圉人,公绰杀之。或言良马可爱,曰:“安有良马而害人乎?”太和四年,为河东节度。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均。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所过皆厚劳,饬兵以防袭夺。至太原,公绰独使牙将单骑劳问,待以至意,辟牙门,令译官引谒,宴不加常。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及长至,乃曰:“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瑀不能安。”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谥曰元。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孔穆崔柳杨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22、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B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C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D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刺史,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之职。刺史制度在中国古代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

23、挥了重要作用。B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时朝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文武官员的选拔、任用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D赠,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功臣或其先人追封爵位或官职。本文中的“赠”就是朝廷在柳公绰死后追封他为太子太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柳公绰体察底层疾苦。遇荒年歉收,他说百姓受苦挨饿,自己不能独自饱食,每餐饭不超过一碗;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均。B柳公绰遵守礼制法度。巡行邓县杀掉了舞文弄法者,因为他认为破坏法令罪行更严重;良马害人,杀

24、掉良马。都体现了他遵守礼法。C柳公绰为人正直耿介。他任京兆尹时处死了一名神策军校,皇上恼怒他擅自杀人,没有上报,他说上报不是自己的职责,最终使皇上平息了怒气。D柳公绰对国家忠心耿耿。柳公绰一生任京兆尹、节度使、御史大夫、尚书等职务,治境安边,均有佳绩,他的忠心得到朝廷的认可。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 (2)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14韩愈在与鄂州柳中丞书中高度评价柳公绰“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柳公绰有怎样的名将风范?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唐多令刘过 安远楼小集,佑

25、脑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释】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号龙洲道人。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但屡试不第,布衣终身。本词作于1204或1206年,当时韩伉胃掌握实权,意欲伐金。而当时的南宋军备废驰,国库空虚,将才难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两句写纵目远眺之所见,用“芦叶”、“寒沙”、“浅流”等

26、季节性意象,营造出一种迷蒙、萧瑟、凄寒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B.本词用词精当,讲究炼字。“满”、“浅”、“寒”既抓住了景物特点,又把萧条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景中含情,富有表现力:C.下片“欲买”三句,写作者想要强打精神,苦中求乐,但因为年老体衰、有心无力,终究不能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了。D.作者虽为辛派词人,但本词却没有一般辛派词人的豪纵患肆之风,而是言简意丰,情志哀婉,表达曲折含蓄,耐人咀嚼。16. “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作者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选择下面两组题目中的任意一组,补写出空缺

27、部分,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6分)第一组:(1)阿房官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荒淫奢靡的秦始皇,而且指向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_,_”两句,是杜牧向当权者发出的警告。(2)登快阁中“_,_”两句营造了阔远澄清的意境,流露出黄庭坚了却公事后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第二组:(1)阿房官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荒淫奢靡的秦始皇,而且指向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_,_”两句,是杜牧向当权者发出的警告。(2)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_,_”两句,描写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

28、人心的战斗乐曲。(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两句,体现出作者在面对优厚的傣禄时仍能保持清醒的高尚人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 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战歌却嫌凄婉;似悲歌却多悠扬,( )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根据地势,那是长城的外侧,也就是长城要守御的对象。

29、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族也风俗迥异。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 ),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血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 之感。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物障的声音。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无词,无调,那单调而 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而去, 风沙草棵中。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0、(3分)A浮起 可望而不可即 变幻 汇入B升起 望尘莫及 变幻 飘进C浮起 望尘莫及 变换 飘进D升起 可望而不可即 变换 汇入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求什么,也想知道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列各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就学术风波一事,翟天临在微博中道歉说:“参演一系列影视作品后,我开始飘飘然。这种

31、不良心态被我带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李国文先生的散文草间偷活沉吟不断,说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经历,其中写道:“他的连捷高中,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使得满朝文武惊诧,使得艺苑杏林艳羡。”摇滚歌手何勇的钟鼓楼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雅虎官方发言人说,“雅虎工具条集合了雅虎360度全能搜索、一站式登录服务、动态提醒等”。22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60个字。(5分)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在散裂中子潭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当时,我国还没有研

32、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25赫兹交流磁铁,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我国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不仅如此,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

33、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这句话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网友纷纷盘点近些年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奇葩建筑:河北天子大酒店很像福禄寿塑像,沈阳方圆大厦被戏称为“大铜钱”,贵州独山县举债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此外还有多处雕像盲目求大求异。对此中科院院士、建筑学家吴硕贤教授表示:“奇葩建筑一味追求视觉冲击,追求夺人眼球,这背后反映的是审美的偏差。” 材料三: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美育。有的说:“我们学习这样忙,哪有时间欣赏美?”有的说:“考上大学主要靠智育,审美能力的

34、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啊!”此外,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其他不重视美育的现象。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以“小方”的身份为主题班会写一篇“倡议书”。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三年级第四次双周练语文答案1C。C项,“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选项曲解文意。“自然疫源地地区”应是受自然规律制约。2D。A项“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说法有误。原文

35、中说的是“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选项随意删减词语,曲解文意。B项“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选项曲解文意。C项,“广大民众,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选项以偏概全。3B项,“三则材料将古代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的对比”说法有误。材料一写古代防疫措施,

36、材料二写古现代防疫措施,应该是前两则材料形成对比。4积极主动参与社区防控。高度配合政府。辨别谣言的能力提高,能够主动辟谣。认识上更加理性和包容。(每点1分)5应更加重视在医疗、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弥补和管理;加强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协调统一。弥补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制度盲点和漏洞;提高对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制度的权威性。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每点2分)6C。“又以帝王为例,意在强调人们应摒弃权力,追求真我”理解错误,以帝王为例是为了进一步强调人在古柏面前的渺小感,“拥弃权力,追求真我”不是文章突出的中心。7D“一棵斜躺的古柏是明线”理解错误,文

37、中写了很多古柏,“一棵斜躺的古柏”只是其中的一棵,它并非文章线索,文章是以古柏为明线的。8前面写古柏庄重威仪,富有生命力,深具历史沧桑感,和庄严肃穆、历史悠久的天坛相配;结尾写斜立的古柏像日晷,直指天空和时辰,和天坛所传达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如答“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或“中国传统哲学宇宙观”也可)相配。(每点2分)9选材具有典型性,体现选材严。文章写天坛柏树,重点描写了一棵斜卧而顽强不倒的古柏,突出天坛柏树生命力顽强等特点,体现了“选材要严”。立意具有深刻性,体现开掘深。文章以天坛柏树为中心,联想到梵高、史铁生关于柏树的作品,挖掘出柏树在美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层意蕴,升华出柏树契合天坛的精神理念,

38、体现了“开掘要深”。10B。本句的句意是“因湖南地势低湿,不能迎接父母来侍奉,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后来调任鄂岳观察使,当时朝廷正准备讨伐吴元济,下诏让他调派鄂岳士卒五千人,隶属安州刺史李听指挥。”“求分司东都不听”的翻译是“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分司东都”是请求的任职地点,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D两项;“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的翻译是“后来调任鄂岳观察使,当时朝廷正准备讨伐吴元济”,“鄂岳观察使”是官职名称,“时”是“当时”的意思,是下一句的时间,所以应该从“鄂岳观察使”的后边断开,故排除C项。故选B。11C“文武官员”错,兵部是“掌管武官的选拔、任用

39、”。12B“柳公绰遵守礼制法度。良马害人,杀掉良马。都体现了他遵守礼法。”理解分析错误。从原文“其厩马害圉人,公绰杀之。或言良马可爱,曰:安有良马而害人乎?”可知良马害人不能体现他遵守礼法,是体现他对人的生命的爱护。13(1)公绰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怎么能违犯法律?”立即杀了他,敌军也就领军退走了。(2)李畅感激他的恩德,流出眼泪,在路上慢慢行进,不胡乱奔驰打猎。第一句重点字词:若,你;同恶,同流合污;挠法,曲解和破坏法律;引,引兵退去。第二句重点字词:德,感激;涕,眼泪;徐,慢慢地;妄,胡乱。14主动请缨,讨伐叛军(吴元济)。善于用人(李听),知权制变。慰问将士家属,提振士气。以身作则

40、,与士卒同甘共苦。(任答三条)【参考译文】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县人。年幼时,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行为都遵守礼法。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补授为校书郎。荒年歉收,他家虽然丰衣足食,但每餐饭他不超过一碗,到丰年才恢复饭量。有人问他,他回答说:“四方的人都困苦饥饿,我怎能独自吃饱呢?”经连续提升,任开州刺史。开州土地连着夷族部落,敌军经常逼近开州城袭扰,他属下的一个官员说:“我们的兵力不能阻止他们,希望暂时任命他们的首领担任重要官职。”公绰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怎么能违犯法律?”立即杀了他,敌军也就领军退走了。召回朝廷任吏部郎中。后来被任命为御史中丞。李吉甫再次主持朝政,公绰出京担任湖南

41、观察使。因湖南地势低湿,不能迎接父母来侍奉,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后来调任鄂岳观察使。当时朝廷正准备讨伐吴元济,下诏让他调派鄂岳士卒五千人,隶属安州刺史李听指挥。柳公绰说:“朝廷认为我是儒生不懂军事吗?”他当即上奏要求亲自前往前线,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柳公绰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抵达安州,李听按照军中礼仪迎接柳公绰。柳公绰对李听说:“您挎弓背箭的原因,难道不是战争吗?如果脱下军装,你们就是两个郡守,怎么能够统一步调作战呢?因为你出身于世代名将之家,熟知军事,我将要任命你职务,按照军事法令行事。”李听回答:“听您的命令。”柳公绰立即将鄂岳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兵马都虞侯三个职务的任

42、命文书交给李听,并且挑选了六千兵马交给他,告诫各位将领说:“行营中的事务都由李听决定。”李听受到重用,敬畏柳公绰的威望,就尽全力作战,当时的人都佩服柳公绰懂得权变。军队出发了,柳公绰多次探望慰问将士家人,有生病、死亡的情况都会优厚抚恤。军中都感激敬服说:“柳中丞为我们管好了家事,我们怎敢不拼死作战!”所以鄂军每次作战都能取胜。元和十一年,柳公绰被李道古替代后返回朝廷,任命为给事中,拜授为京兆尹。公绰正去府衙途中,有一个神策军军校骑马不回避,立即被用棍打死。皇帝生气他擅自杀人,公绰说:“这不只是试探我,是轻视陛下的法规。”皇帝说:“已经处死了,不把这件事向我报告,对吗?”公绰说:“这事不应该我报

43、告,在大街上打死了人,向上报告的职责在金吾;在街坊间打死了人,向上报告的职责在左右巡使。”皇帝怒气才消解了。公绰因为母亲的丧事离职,守丧期满,任刑部侍郎,兼任盐铁转运使,又调任兵部,兼任御史大夫。改任礼部尚书,因避祖父的讳改任左丞。不久,担任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他巡行所辖地来到邓县,有两个因接受贿赂和玩弄法律条文的县吏一起被囚禁在狱中。县令因为公绰一向秉公执法,认为一定会杀死贪污的县吏,公绰断案说:“贪污的县吏触犯法律,法律还在;奸猾的县吏破坏法律,法律就灭亡了。”杀死了玩弄法律条文的县吏。他的马厩里的马踢死了养马的人,柳公绰杀了这匹马。有人说良马值得爱惜,他说:“哪里有良马却踢死人

44、的呢?”太和四年,公绰担任河东节度使。碰到荒年,他节约开支,停止宴请,吃穿与士兵一样。北方的部族派梅禄将军李畅带一万匹马来做生意,所经过的地方都热情地慰劳他,同时又整顿军队来防止他们突袭掠夺。李畅到达太原,公绰只派牙将一人骑马去慰劳,用极友好的态度接待他,打开牙门,使翻译官引入拜见,宴席不超过常规。李畅感激他的恩德,流出眼泪,在路上慢慢行进,不胡乱奔驰打猎。公绰因为生病请求朝廷派人代替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可以不上朝行参见礼。忽然命亲随召来老部下韦长,大家认为公绰要把家事托付给他。等到韦长来了,柳公绰却对他说:“替我报告宰相,徐州擅自杀害李听的亲信部下,除非任用高瑀镇守徐州,否则不能安宁。”接

45、着闭上眼睛不再说话,过了两天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为“元”。 15.C.C选项以偏概全。作为登临名作,本词作者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作者没有少年时代的豪情,并非仅因自己年老。 16.(1)自己老大无用、报国无门的愁闷郁愤。年轻时以身许国的抱负现已成空,国家即将陷入危难却无能为力。作者因此而一腔悲愤。 (2)知交零落的愁苦。二十年过去了,老朋友各在天涯,现今是否安在?作者为此忧虑。 (3)忧国伤时的悲愁。国力衰微,山河残破,面对苍凉的江山,不由得再添新愁。(一点2分。)17第一组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

46、)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第二组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8A浮起:上面,表面。升起:向上升,发射。结合“昏黄的夕阳”“在黄土上”分析,选用“浮起”。可望而不可即: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望尘莫及:指只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后,常用作谦词。结合“仅一沟之隔”分析,难以实现,选用“可望而不可即”。变幻:是指没有规律,难以揣测的变化。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结合“无端”“音符”等分析,选用“变幻”

47、。汇入:汇集起来一起流入的意思。飘进:是力度轻不知不觉中的进入。结合“一路流淌而去”“风沙草棵中”等分析,选用“汇入”。故选A。19原文单独成小句,形成排比,有强调作用,增强气势。原文是强烈的疑问语气,抒情性强。20(1)似颂歌却兼哀怨(仿写即可)(2)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21【答案】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将“杏林”改为“杏坛”;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等”后面加上“功能”。22我国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攻克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技术难题,并解决了多台磁铁磁场同步的问题,还自主研发了中子探测器。四、写作(60分)作文解析 一、立意指津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要求来看,这

48、是一道延续2019年考“对劳动的认识与思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次要明确任务指令(任务驱动),再次要明确写作对象、角度、范围及文体等要求;最后,携带任务指令完成写作即可,千万注意不得脱离任务指令写作。材料部分先引用名人名言,阐释前人对“美育”的理解,交代了“美育”对个人及集体的重要性;然后联系现实,指出问题,揭示有些同学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的现象。前后对比,引起考生的思考:“美育”这么重要,为什么有些同学却不理解呢?这种不良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应该怎样改善这种情况呢?据此可以立意:提倡美育,重视美育。作文的任务是以“小方”的身份为

49、主题班会写一篇倡议书”,倡议的内容应紧扣“提倡美育”,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题目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立场,考生要站在这一立场上进行写作。同时注意,对于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的现象,不能一味地责备、讽刺或埋怨,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给出具体的观点和事例,倡议同学们理解美育,重视美育。参考立意:美育是一种刚需;携美育同行,作追梦新人;美育是眼睛,前途一片明;搞好美育是基础,成长路上你最行。行文结构:文章首先引用名言,反观现实,提出观点;然后从个人层面、国家层面论证美育的重要性,最后发出号召,再现美育的重要性,照应文章开头。 二、作文素材: 1、爱因斯坦与小提琴爱因

50、斯坦的母亲是位优秀的钢琴师,小爱因斯坦6岁时,母亲就让他学习拉小提琴。因为从小的教育和熏陶,音乐成为了爱因斯坦一生的挚爱。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拉小提琴是爱因斯坦主要的休闲方式,而且,这也是他的灵感来源。他的助手霍夫曼说:“爱因斯坦的研究方法,虽然以渊博的物理学为基础,但在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觉的。”因为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艺术家的想象力,爱因斯坦具有了惊人的创造才能。2、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是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以美育代宗教说”闻名于世。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亲自开设、讲授的一门课程就是“美育”。他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他把美育的意义总结得简单明了:“纯粹之美育

51、,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3、李政道:科学和艺术就像硬币的两面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对中国画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国画作品笔墨洒脱、色彩绚丽,令人赏心悦目。谈起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李政道说,“当科研思路受阻时,某些艺术美感的启示,能使你茅塞顿开。”“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4、罗素:数学包含着无上的美伯特兰罗素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他写的数学原理是学界的经典名著。令人折服的是,罗素还是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罗素可谓是打通了科学和艺术的天才人物。罗素认为科学与美息息相关,他说:“数学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有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

52、像一尊雕塑。” 5、木心: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十年动乱期间,木心因言获罪,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三根手指惨遭折断,但他从未说过半句怨言,只留下一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白天,他清洗下水道、打扫厕所,从事着最为肮脏卑下的劳作;夜间,他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他没有选择以死殉道,原因是“我不能辜负艺术对我的教养。”是艺术之美帮木心挺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 6、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苏格拉底7、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 8、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蔡元培9、人生有四种

53、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张世英当代哲学家10、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李政道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三、佳作展示关于提倡美育的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然而,网络“污文化”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的趋势。这样粗糙怪异的文化不断刷新着国人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美好高洁被侵染,让人们不知“何为美”。故此,唯有加大美育的培养灌溉,才能成就个人之福,国家之幸。加强美育培养是个人之福。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大声疾呼:“美育是一种刚需

54、,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拥有审美能力,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善于在苦难的生活中找到美,从而制造美,然后让自己即使在地狱中也能笑出声来,在苦难中也能开出花来。正如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个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引来了评审们的好奇,“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同样的破损,不同的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哪种答案更让人有幸福感?结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没有受到美的熏陶和启示,没有保留住一片审美的心灵的净土,任何美的种子播下,也不会生根发芽,也就不可能具备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胸襟和气象。因此,个人的成绩系于美育培养之上。

55、加强美育培养是国家之福。中华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阳春白雪的音律之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绝伦的书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黄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独特之美。美是一种享受,一种修行,虽说美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然美绝不能堕于低俗、下流,美决然不能成为恶俗文化的代名词。“污”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现如今美育培养的缺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大行其道时,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会在向国外展示形象的时候,拉低国人的素质,抹黑大国形象。冯骥才的感叹:“中华民族的审美,现在是低谷,充满了乱象。”因此,对于美育的培养和灌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加强美育培养,才能使国家形象高大伟岸。同学们,“求木

56、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让我们加强美育培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下去。我们要相信:美是一片沃土,只有勤加耕耘、施肥、浇水,才能使这片土壤更加肥沃,才能让美育出更加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成就个人之福,才能撑起国家之幸。 倡议人:小方 2020年12月3日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关于提倡美育的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此发言。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中华之美,古来共谈。我们就是在耳濡目染之中感受并获得美的体验。牙牙学语时,我们含混地吐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我们对美最初的体验;学海泛舟时,我们高声诵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

57、倒挂倚绝壁”,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成长之路,繁花似锦,美的体验与培育,浇灌着我们的精神百花园。我们见过青莲居士笔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绝美峭景;我们品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的忧思氤氲;我们听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悠远绵长美育正是经由生动形象来传达,以融合善和真理、力量的美感形象开蒙启智、滋润心灵,从而培养道德,涵养精神。 犹记得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的确,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而美育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一直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但是,放眼当下,美育却正遭遇着尴尬的处境。不知从何时起

58、,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试问,不施以美育,何以谈人生积淀?何以谈人格气蕴?何以谈素质教育?何以谈美育中国?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新一代的手中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真才实学,还应具备蓬勃昂扬的生命张力和刚健奋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的突围显得刻不容缓。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摒弃学习的功利心,让智与美共同助力自己的成长;我真诚的祈愿家长与学校能够摒弃教育的功利心,保护好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好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

59、探索科学的美育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 我们将是民族大任的擎举者,唯有在美的沃土中深耕不辍,才能真正强健我们的筋骨。我们的强烈担当意识来自志士弘毅的雄浑气魄,我们的无私奉献追求来自家国情怀的精神底色,我们任重道远的担当精神来自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人生立场和态度。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小方2020年12月3日推广美育,树人兴国 关于提倡美育的倡议书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众周所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中华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从春秋起便有“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教育之说,其中“乐”便是今天我要讲的话题,即“

60、美育”。任时光流转,人们对美的欣赏与追求一直没有停止。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美也是人们心空的一片明净蓝天,审美教育也是我们应传承并全面推广的教育。推广美育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被众多贤达所识。君可见,千年前的孔子发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历史宏声;君可见,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提出的“美育兴国”的真知灼见;君可见,习总书记要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高瞻远瞩。的确,如果实施推行并推广美育,小则有利于立德树人,培养志趣;大则有利于提升全民的素养。且醮美育之活泉,灌树人之土壤。美育能够帮助我们立德。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可见德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可打破

61、传统德育枯燥严肃的说教模式。人都有发现美、追求美的天性,在美育的糖衣中,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完成高效的德育。无论是高雅音乐对灵魂的洗涤,还是经典画作对精神的熏陶,它们尤如清泉一般,浇灌和滋养着学子们的道德之树。由此,只有推广美育工作是一件好事!且醮美育之墨料,绘兴国之愿景。美育的目的是让人能够实现“最纯粹的快乐”。所以,美育真正的作用是让人们的情感更加积极向上,乐观坚强。在疫情期间,不断地宣传“逆行者”的事迹,不断地报道“奉献者”的壮举,实际上是用他们的精神美与行为美,增强国人战胜病毒的信心,起到了聚人心、凝动力的作用。事实证明,“美”的宣传是我们战胜疫情中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笔。当前,我们

62、在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蓝图的道路上,对国民素养的提升,除了德育与智育等外,美育实在是需要推广的。早在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美育兴国”的主张,更何况是今天!既然如此,那么应该如何推广美育呢?首先,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要认识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自然,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学习会用自信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文化与国家。做一个理性而有趣的人,做一个宽容而自信的人。其次,希望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审美教育。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更是为了诗意地生活。同样的,教育不是“注满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我也建

63、议学校多开展一些有利提升我们审美能力的讲座或活动,让我们在美的教育中感觉美的事物,提升审美能力。当然,当我们大力推广美育时,不免会有人质疑:那么高考怎么办?言外之意是,推广美育会影响分数。且不说学习不是为了分数,单就美育与智育的关系来看,美育其实是有利于提升分数的,因为美育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调节单调的学科学习。如此看来,只要适度平衡好,反而是有益的。总之,美育如清风,吹拂我们的心田,增添绿意与生机;美育似明月,朗照乾坤大地,增加诗意与优雅。让我们满怀热情地拥抱美育的全面推广。谢谢大家!小方2020年12月3日美育育我美美与共 关于提倡美育的倡议书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64、家好!今天我来讲一讲德智体美劳教育中的“美育”这个话题。顾名思义,美育就是美的教育,我个人理解为用美好事物来感染自己,熏陶自己。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的思想属性首先就决定了我们需要接受美的教育,因此,我想说,只有美育育我,才能更好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相较于德智体劳的教育,美育是一种更高级、更有趣的。如果说德育让我们用善良的心灵对待世界,智育让我们用理智的态度认识生活,那么美育则告诉我们,用美的眼光看待一切。这种眼光既是李白亲临庐山时挥笔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的由衷赞叹,也是杜甫登泰山时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乐观自信,更是王羲之面对兰亭美景时发出“足以极视听之娱,

65、信可乐也”的幽情畅叙。可以说,善良,让我们成为高尚的人;理智,让我们成为智慧的人;而具备美的眼光,则让我们成为有情趣的人,让我们成为情感丰富的人,让我们成为能发现世间之美的人。著名的审美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以陶养吾之情感为目的,使之有纯洁有趣之习惯。”可见,推广美育,真是善莫大焉!不仅如此,当世界吻我以痛时,美育让我们依然报之以歌;假如生活欺骗了我们时,美育让我们对人生保持微笑。人生不可能一直艳阳高照。孔子周游到陈国时,粮食耗尽。面对弟子们饥肠辘辘、疲惫迷茫的情形,孔子端坐桐树下,弹琴不止,用悠扬的琴声和高昂的歌声激励弟子,在琴声高歌中,弟子们慷慨激昂,载歌载舞,最终寻得粮食,继续一路向西。

66、看来,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是实践的总结。此时,我不禁想到古代戍边城楼上的笛声,一段段梅花落,一曲曲折杨柳既调节单调的生活,更抚慰思乡的心;我又不禁想到红军长征路上的宣传队,一段段节奏鲜明的快板,一首首昂扬的歌曲,既丰富了平乏的旅途,又激励战士们奋勇前行:而这些艺术之美,都化成了意志的铜墙,铸就了精神的铁壁。看来,美能激励人心,推广甚好!总之,智育让我们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的头脑判断一切;德育让我们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的激情通往直前。这些都是我们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养料。巴金说:“我们不能光靠吃米活着。”是啊,生活不光有眼前的奋斗,还是美妙的诗和令人憧憬的远方。推广美育,让美育来提升我们的精神,让美育来纯洁我们的心灵,让各美其美,与人共美,从而达到美美与共的世间和谐。谢谢大家!小方2020年12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