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6015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周天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B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C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割据D周初政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2苟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

2、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苟子主张()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3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有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商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4朱熹说:“须是穷得理多,然后有贯通处。心无限量,如何尽得?物有多少,亦如何尽得?但到那贯通处,则才拈来便晓得,是为尽也。”下列主张在道理上与之相通的是()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B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C圣人之道,

3、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庄客”“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B赋税制度的变革C土地制度的变化D重农抑商的推行6“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B利益内耗C管理僵化D外部竞争7亚里士多德

4、说:“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这反映了雅典()A奴隶不受宪法保护B缺乏法治精神C公民权利受到抑制D民主存在欺骗性8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9近代一位评论家曾说:“谁能想到15世纪一件件精美绝伦

5、的艺术品背后竟隐藏着改变世界历史的非凡力量”。对“非凡力量”理解最恰当的是()A中国瓷器大量传入影响欧洲艺术发展B蕴含人文主义思想,推动思想解放C借助艺术形式与手段,反对宗教权威D直面社会矛盾,审视与批判社会现实101789年,有学者说:“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完善之处,就是不平等的代表权好些选举代表、要他们为国家制定法律的人,就总体而言,是掌握了土地的人,或组成法人团体而控制商业的人”。材料反映了()A革命维护了传统地主的利益B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逐渐丧失C英国宪政的实质是王权专制D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11工业革命初期,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共同影响着劳动分工的社会性别化。“女性缺乏技

6、术竞争力的观念”成为女性身份的一部分,甚至在有些女性看来“进入技术领域”是对其女性身份的威胁。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没有冲击到传统社会观念B加剧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C导致了技术竞争日益加剧D加强了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12从1888至1919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A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13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清政府借款修建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清政府独立筹资官

7、商合办里程(公里)4171.22746.11042.41042.4占总里程比例46.3%30.5%11.5%11.5%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14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这反映了孙中山()A对民主政治的担忧B对太平天国的惋惜C对革命思想的反思D对革命前途的憧憬15观察下表,美国各税种比例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年份个人所得税企

8、业所得税消费税192938%43%19%193322%25%53%193521%23%56%A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B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16“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材料反映的主旨是()A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职能B高额成本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C计划经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9、17自1926年到1939年,苏联的城市人口翻了一倍多,其增长率美国需要30年而大多数欧洲国家需不少于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能达到。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大战影响了欧美各国人口增长B苏联工业化促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C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城市人口增长较慢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使欧洲城市人口增长缓慢181938年l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据此阐述正确是()A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B井冈山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

10、本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一个探索过程19对于抗日持久战,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在英、美、法、苏各国与中国“共同一致来打日本”之上。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表明两党认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B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C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D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20“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材料反映了()A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面貌B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发展C解放战争时期边区建设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1969年尼克松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美国仍将发挥

11、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这反映了()A美国对外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B美国的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C美国的军事重心开始转向欧洲D美国全球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守22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

12、%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D中外交流频繁,因私护照增多,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3邓小平说:“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邓小平的这段话()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B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C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D提

13、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24法国人在西方常被视为“异类”,在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代表对人类古老的感官价值的执著和迷恋的葡萄酒、服饰、化妆品,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国际品牌。这反映了()A传统产业迟滞了全球化进程B民族性与全球化可以协调统一C法兰西民族具有一定保守性D全球化推动了发展的多样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陈子龙,明崇祯十年夏,南寇北奴,日益滋大,陈子龙以“君子之学,贵于识时;时之所急,务之恐后”的紧迫感,与徐孚远等一

14、起,取明朝名卿大臣“有涉世务、国政”之文,撷其精英,辑成皇明经世文编一书,选文以“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内容包括政治、典章、财经、军事、学校等,并根据现实问题加作旁注,表达政治主张。陈子龙等编辑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俗儒是古而非今,撷华而舍实”的坏风气。这部书的出版,对稍后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讲求实用之学起了先行作用。崇祯十七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及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共通之处。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15、料 中西方近代化进程比较分析上表,提取中西近代化不同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乡关系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 斯文登是英格兰西南部一座小城,19世纪初期因两条运河在此交汇而迅速崛起,19世纪中期因铁路枢

16、纽而更加繁荣,是英国著名的“火车城”。到20世纪,斯文登的运河基本丧失航运作用,60年代英国最后一辆蒸汽机车在该城出厂后,铁路产业也沦为夕阳产业,市民纷纷远走他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振兴城市,市政府把斯文登按发展方向划分为7个重点区域,有高科技园区、大学城研发区、交通枢纽区、市中心商务区等,很快让斯文登焕发活力,21世纪,斯文登被英国媒体评为最具生命力的城市。(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文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7、的1“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周天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B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C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割据D周初政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体现了分封制的局限性【解答】A说法错误,天子与诸侯权利不平等;B说法错误

18、,宗法血缘才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C从材料中”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可知周的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易于割据;D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先秦时期的说法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2苟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苟子主张()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的意思是:天地,是生命的本源祖先

19、,是民族的本原帝王和师长(这里应该是指代尊敬帝王和师长、紧守长幼尊卑之序的道德风尚)是天下大治的根本也就是说,要以礼治天下,让所有人都知礼守礼,就会天下大治【解答】A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荀子的礼的思想,没有体现法的思想,故B项错误;C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重点强调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故选D3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有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

20、日益严重B商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考点】商鞅变法的作用【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商鞅变法措施和作用的理解和识记商鞅变法高考常注重对其背景、内容、作用等的考查【解答】A土地兼并主要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与材料中自立门户无关,故A项错误;B商鞅变法要求自立门户,主要是在土地私有制下,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故B项正确;C战争频繁与自立门户无关,故C项错误;D“休养生息”政策,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4朱熹说:“须是穷得理多,然后有贯通处。心无限量,如何尽得?物有多少,亦如何尽得?但到那贯通处,则才拈来便晓得,是为尽也。”下列主张在道理上与之相通的是()A仁远乎

21、哉?我欲仁,斯仁至矣B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C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考点】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解答】根据对材料的分析,朱熹强调的是“格物致知”的思想“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强调的是仁存乎于人的

22、内心,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指的是佛在心中,不必外求,与题目不符,故B项错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反对向外求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指的是量变引起质变,与材料中的格物致知思想相符,故D项正确故选D5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庄客”“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B赋税制度的变革C土地制度的变化D重农抑商的推行【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考查秦汉到宋元时期的土

23、地制度的变化【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先秦时期说法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赋税制度的变革,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到宋元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私有制,因此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制度的变化,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故选C6“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

24、因素是()A分工过细B利益内耗C管理僵化D外部竞争【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考查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答】注意题干关键信息“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可知,官营手工业如果分工过细导致利益降低,最终结果就是分工发展被迫终止,但是分工过细只是导致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利益内耗指的是官营手工业下,分工过细,导致代理链拉长,管理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利益内耗增加,成为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提到管理成本增加,并未涉及管理僵化,故C项错误外部竞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B7亚里士多德说:“因为雅典宪法完

25、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这反映了雅典()A奴隶不受宪法保护B缺乏法治精神C公民权利受到抑制D民主存在欺骗性【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典,雅典奴隶虽然不享受民主权力,但受法律保护,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法治精神,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

26、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得出材料重在强调雅典公民对他们所处地位的不满,即指公民权利受到制约,故C项正确当时的雅典实行的是寡头政治,不是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故选C8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学习时要注意其背景、条件、过程、影响【解答】A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欧洲的胡椒价格高,并没有体现出欧洲

27、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故A项错误;B由于胡椒在欧洲获利丰厚,所以传统的欧亚之间的商路受到控制,出现了商业危机,成为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被阻断即指商业危机,所以C项包含在B项中,故C项错误;D经济全球化在当时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故选B9近代一位评论家曾说:“谁能想到15世纪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背后竟隐藏着改变世界历史的非凡力量”。对“非凡力量”理解最恰当的是()A中国瓷器大量传入影响欧洲艺术发展B蕴含人文主义思想,推动思想解放C借助艺术形式与手段,反对宗教权威D直面社会矛盾,审视与批判社会现实【考点】文艺复兴【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人文主义思想

28、及其影响【解答】题干材料体现的是15世纪的艺术品对世界的改变,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故B项正确中国瓷器大量传入后并没有影响欧洲艺术发展,故A项错误反对宗教权威是宗教改革的目标,故C项错误直面社会矛盾,审视与批判社会现实是启蒙运动的目标,故D项错误故选B101789年,有学者说:“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完善之处,就是不平等的代表权好些选举代表、要他们为国家制定法律的人,就总体而言,是掌握了土地的人,或组成法人团体而控制商业的人”。材料反映了()A革命维护了传统地主的利益B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逐

29、渐丧失C英国宪政的实质是王权专制D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考点】光荣革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光荣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789年”和“就是不平等的代表权好些选举代表、要他们为国家制定法律的人,就总体而言,是掌握了土地的人,或组成法人团体而控制商业的人”再联系知识可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平等的代表权故选D11工业革命初期,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共同影响着劳动分工的社会性别化。“女性缺乏技术竞争力的观念”成为女性身份的一部分,甚至在有些女性看来“进入技术领域”是对其女性身份的威胁。这反映

30、了工业革命()A没有冲击到传统社会观念B加剧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C导致了技术竞争日益加剧D加强了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促使社会观念和男女地位的影响【解答】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没有冲击到传统社会观念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不是加剧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女性缺失技术竞争力的观念成为女性身份的一部分,甚至在有些女性看来进入技术领域是对其女性身份的威胁”说明当时技术竞争加剧,妇女不能很好的参与竞争,故C项正确;关于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故选C12

31、从1888至1919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A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查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的掌握【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从1888至1919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说明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依据题干

32、材料“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可知,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由此可知,这会加剧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可知,不是为了加强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而是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中国原料大量进口,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不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项错误在此之前中国是处于出超地位,故D项错误故选A13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清政府借款修建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清政府独立筹资官商合办里程(公里)4171.22746.11042.41042.4占总里程比例46.3%30.5%11.5%11

33、.5%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考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分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考查对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的分析理解考查学生识图、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题干表格反映的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修筑状况,依据表中的里程和占总里程比例可以看出,清政府借款修建和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占绝大多数,由此可知,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失败,故A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

34、在艰难发展,并不是无从发展,故B项错误清政府借款修建实际上仍然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下进行的,故D项错误故选C14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这反映了孙中山()A对民主政治的担忧B对太平天国的惋惜C对革命思想的反思D对革命前途的憧憬【考点】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事迹【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事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

35、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解答】根据材料中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分析“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体现了他对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的担忧,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借评价太平天国分析辛亥革命,并不是对太平天国的惋惜,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对革命思想的反思,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革命

36、前途的憧憬,故D项错误故选A15观察下表,美国各税种比例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年份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192938%43%19%193322%25%53%193521%23%56%A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B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考点】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新政中复兴工业的措施【解答】根据图表信息看,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整体降低,收入多的并不主要是贫农,因此不是仅仅主要针对减轻贫民的负担,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时间和企业所得税看,成下降趋势,

37、有利于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故B正确;从消费税增加的趋势看,与刺激消费不符,故C错误;关于增加财政收入,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与新政加强政府干预政策不符,故D错误故选B16“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材料反映的主旨是()A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职能B高额成本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C计划经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考点

38、】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分析】本题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解答】计划经济条件下,仍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因此,说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职能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重点是计划经济下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弊端,高额成本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难以配置资源也

39、仅仅是材料反映的计划经济弊端的一个方面,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计划经济的分析及“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得出材料旨在强调建立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故D项正确故选D17自1926年到1939年,苏联的城市人口翻了一倍多,其增长率美国需要30年而大多数欧洲国家需不少于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能达到。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大战影响了欧美各国人口增长B苏联工业化促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C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城市人口增长较慢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使欧洲城市人口增长缓慢【考点】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考查苏联工业化促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考查学生

40、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时间“1926年到1939年”可知,此时期没有发生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926年到1939年”可知,苏联处于斯大林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优先发展工业导致城市人口增长,故B项正确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城市人口增长较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是在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181938年l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据此阐述正确是()A井冈山道路

4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B井冈山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一个探索过程【考点】毛泽东思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解答】根据材料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道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故A项

42、正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后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经济政策,且在古代史上我国就推行对外开放,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仅是一个探索过程,故D项错误故选A19对于抗日持久战,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在英、美、法、苏各国与中国“共同一致来打日本”之上。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表明两党认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B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C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D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考点】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国共两党

43、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的不同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国共两党抗战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注意限定信息“不同之处”,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于帝国主义,中共主张依靠民众,这体现的是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路线,即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的不同,故A项正确对于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国共两党的认识是相同的,故B项错误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国共两党都认为是持久战,故C项错误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A20“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材料反映了()A土地革命时期

44、根据地面貌B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发展C解放战争时期边区建设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考点】土地革命【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实行的不同土地政策的掌握【解答】抓住关键信息“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的情形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211969年尼克松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

45、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这反映了()A美国对外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B美国的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C美国的军事重心开始转向欧洲D美国全球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守【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对外政策考查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解答】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在欧洲的地区,故B项错误美国的军事重心开始转向欧洲的说法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

46、式的战争”并根据所学,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因此这一时期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从战略进攻转为防守,故D项正确故选D22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D中外交流

47、频繁,因私护照增多,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查学生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已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解答】A根据材料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一边倒”的特点,故A项正确;B中美两国建交是在1979年,故B项错误;C中国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体现了中国的对外开放的特点,不仅仅是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故C项错误;D因私护照增多说明中外交流增多,与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23邓小平说:“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

48、,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邓小平的这段话()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B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C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考点】改革开放【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邓小平的言论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拨乱反正是文革后的政治路线,与题干“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

49、左”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可知,这一时期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解放人民的思想,因此邓小平的这段话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故B项正确由题干描述可知,这时已经在进行改革开放了,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B24法国人在西方常被视为“异类”,在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代表对人类古老的感官价值的执著和迷恋的葡萄酒、服饰、化妆品,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国际品牌。这

50、反映了()A传统产业迟滞了全球化进程B民族性与全球化可以协调统一C法兰西民族具有一定保守性D全球化推动了发展的多样性【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在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代表对人类古老的感官价值的执著和迷恋的葡萄酒、服饰、化妆品,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国际品牌”可知,反映了在全球化下,法国民族化产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ACD三项从材料无法体现,应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

51、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陈子龙,明崇祯十年夏,南寇北奴,日益滋大,陈子龙以“君子之学,贵于识时;时之所急,务之恐后”的紧迫感,与徐孚远等一起,取明朝名卿大臣“有涉世务、国政”之文,撷其精英,辑成皇明经世文编一书,选文以“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内容包括政治、典章、财经、军事、学校等,并根据现实问题加作旁注,表达政治主张。陈子龙等编辑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俗儒是古而非今,撷华而舍实”的坏风气。这部书的出版,对稍后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讲求实用之学起了先行作用。崇祯十七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52、分别指出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及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共通之处。【考点】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分析】本题考查陈子龙与曾国藩的相关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1)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一指出,陈子龙编书的目的是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俗儒是古非今,撷华而舍实”的坏风气,希望改变当时宋明理学下不实的文风和学风;曾国藩的思想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后者以曾国藩为代表,更注重建功立业”得出重视实践,主张建功立业,根据材料二中“他又提倡并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门

53、”得出推动洋务运动;第二小问时代背景,根据所学可知陈子龙处于明朝时期,当时社会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根据材料一中“南寇北奴,日益滋大”得出当时民族矛盾激化,社会面临统治危机,根据所学可知曾国藩处于近代社会,中国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结合当时列强侵略、经济发展和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进行归纳即可(2)对于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共通之处,结合两者的目的、特点、影响及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故答案为:(1)特点:陈子龙重视总结治世经验教训,借编书表达政治主张,希望改变学风、文风曾国藩侧重身体力行,注重建功立业;接受西方科技,推动洋务运动背景:陈子龙:封建社会末期,传统社会危机四伏,各

54、种矛盾激化 曾国藩:近代前期社会转型;西方文明冲击;民族危机严重(2)共同点:通过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维护封建王朝统治都体现了传统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冲击了当时不重实际的学风、文风两者影响深远,陈子龙影响了明末清初思想家曾国藩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扭转社会发展大势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西方近代化进程比较分析上表,提取中西近代化不同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中西方工业化比较【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工业化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比较中西近代化的不同注意题目要求提取两项不同的信息

55、,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从过程概括分析,西方的近代化是从经济思想政治,而中国的近代化从经济政治思想,结合近代化过程中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史实进行分析说明;可从两者的开端不同,国家民族独立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两者近代化的不同方式角度,西方的是自发性的,是主动的,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被动的等角度分析,注意史实要和观点一致,论述逻辑清晰故答案为:西方:经济思想政治;中国:经济政治思想西方:从追求个人价值到民族国家观念强化;中国:从民族国家独立诉求到个人主义启蒙西方: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强化;中国:民族国家独立、富强诉求贯穿始终西方:早发内生型(先发内源型);中国:后发外生型

56、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实现近代化;中国:资本主义未能推动近代化实现,不得不寻求其它途径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乡关系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 斯文登是英格兰西南部一座小城,19世纪初期因两条运河在此交汇而迅速崛起,19世纪中期因铁路枢纽而更加繁荣,是英国著名的“火车城”。到20

57、世纪,斯文登的运河基本丧失航运作用,60年代英国最后一辆蒸汽机车在该城出厂后,铁路产业也沦为夕阳产业,市民纷纷远走他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振兴城市,市政府把斯文登按发展方向划分为7个重点区域,有高科技园区、大学城研发区、交通枢纽区、市中心商务区等,很快让斯文登焕发活力,21世纪,斯文登被英国媒体评为最具生命力的城市。(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文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考点】中外城市化进程比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原因以及近现代英国斯文登小镇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综合概括的能力【解答】(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政治上是

58、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动力的供应”得出政治上城市控制农村,经济上农村供应城市;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层面看,我国古代城市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从经济上看受我国小农经济的影响(2)对于斯文登城市的发展阶段特征可根据材料二概括为:第一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国内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发展的原因从所学知识分析主要是工业革命及运河和铁路交通的发展,第二阶段作为交通枢纽地位和工和业优势逐渐丧失,原因从材料二中“斯文登的运河基本丧失航运作用,60年代英国最后一辆蒸汽机车在该城出厂后,铁路产业也沦为夕阳产业”得出传统交通业的衰退,根据材料二“市民纷纷远走他乡”得出城市

59、人口减少,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今,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商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其原因根据材料三“有高科技园区、大学城研发区、交通枢纽区、市中心商务区等”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政府对城市的规划,根据所学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故答案为:(1)特点:政治上城市控制农村,经济上农村供应城市原因:城市是政治中心;农耕经济的需要(2)特征:第一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国内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运河、铁路交通的发展特征:第二阶段(20世纪初80年代)交通枢纽地位和工业优势逐渐丧失原因:传统交通业的衰退,新兴工业的冲击,城市人口的减少特征: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今)发展科技、文化、商业等新兴产业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府对城市的规划2017年2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