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轻巧夺冠19015-16苏教版(无)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2、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看拼音,写汉字。(5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
3、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u chng jn shn dn( )断丝连 支
4、( ) ( )( )生二、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2分)不但而且虽然可是即使也因为所以1、()通往广场的不止一条,()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放弃。2、园的()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X”。(3分)1、“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2、今天一大早,小红就穿着校服和红领巾高高兴兴地上学了。()3、“他趴在桌子上,好像睡着了。”这句是比喻句。()四、实话实说。(3分)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第九册语文,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课文是 ,因为 五、选出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个句子并打
5、“”。(2分)1、有人/说我是/一个/“三好”学生()2、有人说/我是一个/“三好”学生()3、有人说/我/是/一个“三好”学生()4、有人说我/是一个/“三好”学生()六、把下列对应的句子用线段连接起来,再在横线上写一句课内外积累的励志名言或表达思乡情的诗句(本卷出现的除外)。(3分)青山处处埋忠骨, 非无以致远。宝剑锋从磨砺出, 王孙归不归。非淡泊无以明志, 梅花香自苦寒来。春草明年绿, 何须马革裹尸还。七、 根据下面所描绘的情境,回答问题。(3分)春节即将来临,家住东莞的军军不禁想起了远在四川老家的爷爷、奶奶。于是,他向父母提议春节回去看望爷爷、奶奶,父母以回家费用大为由了。后来因为军军
6、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父母终于欣然答应。想想:军军会怎样父母呢?请你把他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一、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选段,回答问题。(12分)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失常了。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xu xi)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
7、!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zho zhe)。”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过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b p)出来了。父亲声音颤(chn zhn)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
8、在一起。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用“”表示。(2分)2、把“他挖了8个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改为“他挖了36小时”好吗?为什么?(2分)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是对父亲的描写,由此让我们感受到 。(2分)4、 文段中的父与子了不起,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 。(2分)5、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句话概括)?(2分)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老师的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州的一个中学教师,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一个名
9、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开了,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梦,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很详尽,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平面设计图。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老师在第一页的右上角打了个大大的“F”(差),并让蒙迪罗伯特去找他。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克利亚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毛头小伙,认真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符合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
10、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重新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一些的目标,可以重新给他打分。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的“F”依然很大很刺眼,正是这份作业鼓励着蒙迪,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创业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克利亚老师带着他的30名学生踏进这个占地200多英亩的牧马场,登上这座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建筑场时,流下了的泪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时,做老师的我,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
11、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有梦才会有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拼搏和,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会比别人提前到达成功的彼岸。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大胆()后悔()详细()激励()2、给短文第六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3分)3、蒙迪听了父亲的一番话后,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把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2分)4、蒙迪实现理想的原因是什么?(2分)5、克利亚老师为什么流下的泪水,说“自己是一个偷梦的小偷”?(3分)6、对于文中的主人公克利亚老师,你是如何评价的?(3分)第三部分:习作积累与运用 日子是多彩的,生活是丰富的。相信同学们参加过不少活动,那么,哪一次的活动让你记忆犹新?请把它写下来与大家共享吧。注意把活动过程写清楚,把活动情境写具体。要求400字左右,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