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只白鹭鸶3 鄂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6971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只白鹭鸶3 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只白鹭鸶3 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只白鹭鸶3 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2、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最后一只白鹭鸶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3、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回顾前课1.在上节课里,我们初步了解了最后一只白鹭鸶这篇童话故事,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最后一只白鹭鸶”为什么飞走了。二、新授1.请大家打开书第125页。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找出所有描写白鹭鸶的句子,并勾画作批注。2.自由读,指名读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发现了白鹭鸶有什么变化?3.师:山猪潭要兴建山庄了,那白鹭鸶们有些什么表现

4、呢?师:就要兴建山庄了,白鹭鸶们在担心什么呀?师:有一只白鹭鸶却没有那么紧张,他在想什么?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把这句的意思告诉大家?4.在你的想象中会变得怎么热闹?5.(出示广告。)来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师:大家读了广告,被广告里的哪些内容吸引了?6.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看看白鹭鸶们怎样了?鹭鸶们不习惯什么?(相机出示尘土飞扬的图片)(吵、脏)评价后要求学生读。为什么暑假还没过完,白鹭鸶们就都急着飞走了呢?说句子谈理解,指导感情朗读句子。齐读第5自然段,把白鹭鸶的急着搬走的心情读出来。7.最后一只白鹭鸶后来又怎样了?请大家默读第6、7自然段。师:是什么变化让最后一只白鹭

5、鸶觉得这里太可怕了,以致于再也不能住下去了呢?请大家四人小组结合第6自然段的内容读一读,说一说。结合第6自然段的内容交流。师:如果你是这只白鹭鸶,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8.最后一只白鹭鸶起飞的时候,它看见了一则“遗失启事”。(出示启事。)来,一起读读。师:这则启事是谁写的?在这则启事中,我们遗失了些什么?师:像这样遗失下去,大家觉得还会遗失些什么?师:会遗失了这么多!你们心情怎样?师:启事中有一个词可以把你们所有的心情表达出来痛心疾首。师:怀着痛心疾首的感情,谁来读读这则启事?指名。师:读了这则启事,你们有什么体会?师小结。三、练笔模仿文中的广告或遗失启事向白鹭鸶发出“邀请函”。学生写。展示。四、拓展在我们身边也有像山猪潭这样的故事发生,课后,大家去仔细观察,更可以成立环保小队商讨解决办法,为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