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8革命烈士诗两首囚歌_西师大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6735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8革命烈士诗两首囚歌_西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8革命烈士诗两首囚歌_西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8革命烈士诗两首囚歌_西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8革命烈士诗两首囚歌西师大版2019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都体现授课人的成熟或不成熟的教学指导思想,那么我的囚歌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呢?第一,紧紧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表现为思想性、工具性,还有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初级性的统一。总之,我要把囚歌上成地地道道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第二,紧密联系两个实际,并在它们的结合点上作文章。首先要联系教材实际。从体裁上看,囚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从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从内容上看,它虽然不很艰涩难懂,但多处用了比喻,精炼、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较深广的思想感情;从课文类别看,它属于一

2、类课文。其次要联系学生实际。虽然在今天的这种特定的情况下谈不到“吃透学生”,但是对此时此地学生的实际也应该做出尽量符合实际的估计。但是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对过去毕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们对诗歌,特别是抒情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发挥也可能因教师或环境的变换而受到影响。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所谓“在两个实际的结合点上作文章”,就是说,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可以互相补充的地方。例如囚歌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因素,而小学生正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于是这里便形成了一个结合点,我们便可以“取教材之长,补学生之短”第三,努力体现教改精神,同时注意处理好改革与继承的关系

3、。教学改革,首先要贯彻“三个为主”的精神,这里不想多说了。除此以外,我在教学设计中还十分注意依靠理论的指导作用,力求克服传统教学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理论思维的不足。例如,囚歌的总体设计就是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的,而它的第一个具体步骤,就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两次质疑问难,就是以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为依据的。我认为,教学改革既是对传统教学中不合理成分的扬弃,又是对它的合理成分的继承。不能一说教改,就对传统的东西一概否定,在囚歌的教学设计中,就吸收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因文悟道”等特长,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也基本采用了“破题开讲诵习”传统框架。关于“讲”与“不讲”、“多讲”与

4、“少讲”,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弄不好会被认为是“满堂灌”。我认为,应该从两个实际特别是教材实际出发,当讲则讲,有些地方还要“畅讲”,教师不应该只当“导演”,他应该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所以我在几个关键之处设计了几段比较长的“独白”,意在把学生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心里话”替他们说出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激发情感。可以说,我对囚歌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处理、安排和运用,都是以上述指导思想为准则的。这里着重谈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经过认真挖掘教材,根据大纲要求,我把教学目的的任务确定为: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这是

5、教学目的和任务中的思想教育因素。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初步能力。这是教学目的中的知识能力教学因素。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技能,这是教学目的中的技能技巧训练因素。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客观地存在于教材之中,不是我们附加上去的,他们在教材中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们提炼出来,抽象的为自己头脑中主观的东西,即教学目的,是否就失去了联系了呢?不是的,只不过是改变了联系方式而已:他们都服从于一个总目标育人。可以说,囚歌的教学目的的确定,是着眼于教育、教养、发展任务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在上述目的任务中,理解课文是重点。因为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同步达到了,朗读训练也有了比较坚实的感情基础。所以我安排了较长的教学时间突破这个重点兼难点。根据高段教学过渡性,在突出“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我还注意了语、修、逻、文知识的渗透,例如,通过讨论“怎能”这个词来体会表达的准确性和鲜明性,渗透语法和逻辑教学通过讨论“地下的烈火”、“活棺材”等词语来体会表达的生动性,渗透修辞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