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走遍天下书为侣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6720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走遍天下书为侣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走遍天下书为侣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走遍天下书为侣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走遍天下书为侣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走遍天下书为侣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走遍天下书为侣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编写、某种”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4、整体感知课文5、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预习任务: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题中的“侣”。4、背诵诗歌神奇的书(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自主、合作、探究:一、生字词的学习。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13个生字、生词,由各组组长进行抽读的检测。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

2、心听并纠错。3、将容易读错、写错的字提出来写在黑板上。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1自由的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深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例:1、你喜爱的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2、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我来闯关:1、看拼音,写词语。 bn l y l yu y fn h ( ) ( ) ( ) ( )mu rn lng d bin xi bi sng ( )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盒( ) 零( ) 编( )合( ) 令( ) 扁( )豫( ) 趟( )

3、 诵( )预( ) 躺( ) 踊(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3、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4、难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一、学习课文1-5自然段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

4、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小组内交流找到的语句)a、你喜爱的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1)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联系上下文内容说一说。2)、1-5自然段中有两个反问句找出来,改成陈述句。b、把书看成家,还有一个原因1)、5自然段中有两个感叹句勾画出来读,读出我们的惊喜2、读5自然段请你代作者简单地告诉大家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3、让我们来读一首诗。阅读链接-神奇的书二、悟读6、7自然段1、作者一遍一遍帝都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概括作者读书的方法,给它列个清单吧。(小组内可以交流)2、这些方法你觉得怎样?你用过哪些?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3

5、、读这两个自然段。理解这句话: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4、小组内分工背诵7自然段。三、学习8自然段1、读8自然段?全班交流对8自然段句子的理解 。(联系课文前面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再读全文中的比喻句 。 3、再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 我来闯关: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

6、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2、将作者读书的方法归纳后写下来。“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

7、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 3、写两句读书的名言。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