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反思-15雷雨人教版雷雨教学片段 (一)导入新课。1、课前交流,谈谈自己对雷雨的印象。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请同学来猜一猜,“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脾气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成串的泪珠伴着下。”打一自然现象。生:雷雨。师: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生:闪电,打雷。师:哦,看到了闪电,听到了雷声。生:还有大风。师:这种大风是怎么吹的?(生表演略)师:看来这雨可真不小啊,下这场大雨之前应该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吧,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生:雷雨前蜻蜓,小燕子飞得很低。生:小鱼儿游出了水面,呼吸空气。2、出示课件。师:同学们平常一定喜欢细心观察
2、周围的事物,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关于雨的图画大家来看看吧。(师出示课件,学习课文。)【教学反思】以上教学片段是我在教学雷雨的导入阶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和老师都是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老师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成为主体,老师成为主导,平等的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启发学生爱观察周围事物的欲望,老师结合低年级的特点,敢想,敢说平常观察过的东西,从而为学新知识作铺垫。【片段二】l、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雨”的资料师:同学们,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有关“雨”的资料呢?谁愿意来说一说。生:我找到了写雨的古诗春晓生:我一年级时学了春雨的色彩生:我还会唱春雨的歌呢!师:那好,你把它唱出来吧!生:我来给你伴舞生唱春
3、雨沙沙,二名学生伴舞,在他们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了。课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注意学科的整合。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美,语文学科包含的美更加丰富,学生通过音乐、舞蹈、语言等,向人们展示了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了雨的形、声、色,既使人感知学科的知识美,感受学科的文化美,体验学科的个性美,又表达了学科的内在美,这样的设计打破了传统分科教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语文走向综合的改革趋势,展望了课程改革的未来。2、课的收尾师播放多媒件课件,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课文的美。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写得美吗?生:美师: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把这美丽的景色留住呢?生:我用画画的办法。生:我用收集优美词句
4、的办法。生:我用朗读课文的方法,美美地读读课文。生:我想把课文背下来师:那好,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这美丽的景色留住吧!课堂上,同学们选择各种不同方式再次感受课文的美。有几位同学合作,在黑板上画出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画得相当不错。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将教科书视作固定的、不容变更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成了忠实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课文内容教完了,课也就结束了。新课程的重要变革,就是强调教师必须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课的结束部分,老师说“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这美丽的景色留住吧!”这种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对课文的延伸和拓展,丰满了课文的主题。此时教师的唤醒,点拨,使学生的心里都充盈着创作的激情,蓄积着表现的欲望,课堂成为学生彼此交流合作、抒发诗意,享受成功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