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小平爷爷植树 第二课时人教.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527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小平爷爷植树 第二课时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小平爷爷植树 第二课时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小平爷爷植树 第二课时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小平爷爷植树 第二课时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目标:1、认识“邓小平爷爷植树”等12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并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巩固识字,读文感悟。一、巩固识字1、用生字卡片检查识记情况。2、同学之间相互考生字是否认识。3、出示词语,认读。二、读文感悟,评价人物。1、自由读课文,找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段落。2、再读这些段落,想想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了出来的?3、板书:学生说的词语。兴致勃勃布满汗珠

2、不肯休息挑选小心挥锹仔细连声。4、看词语,让学生大声读几遍,小组中讨论交流。5、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大家朗读。三、总结:小朋友们,邓小平爷爷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这时,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说一说。四、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结束全课。教学反思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体会感悟,我只能先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课堂上我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我心里还是没底,直嘀咕:讲得那么用劲,不知道学生能听进几成呢?与其我唱独角戏,还不如听听学生的心声,于是,我笑容可掬地问:

3、“小朋友,昨天有没有读课文呀?”“有”嗬,响声震天,真的假的啊?我又问:“那么你读了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下子学生来劲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生:老师,我读了以后,觉得很感动!生:我也是,我觉得邓小平爷爷可认真了。生:邓爷爷种树时,看到小树苗移入坑中,觉得不正,要把小树苗扶正才满意。生:什么叫高龄?生:邓小平爷爷那么大了,还去种树。生:邓小平爷爷为了有更多的树长大,所以他要植树。生:什么叫兴致勃勃?生:什么叫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生:什么叫引人注目?生:什么叫人群?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

4、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5、。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生:什么叫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生:邓小平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老师,我不懂。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

6、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学生们纷纷说道着,我忍俊不禁地思绪飘了起来,带着高兴,带着忧虑高兴的是:我看到了我们新课程教学的希望,在新课程

7、教材与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一小部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他们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课文的字词阅读对他们来说已不成问题,而且能主动地去了解去学,特别是开放的问题下他们会更有探索,更有所思。像邓小平爷爷植树所蕴含的道理确实对于现在学生是很难感悟的。但他们能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实际行动中,有所感动,有所体会。这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地探索,作为教师感到心慰。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忧虑的是:我们班有少部分学生已跟不上每课认识十几个字,阅读那么长篇幅文章的学习了,如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要认识12个字,写9个字,读懂200百字左右的课文。这些学生对于读课文已感到困难重重。虽然,他们提出许多问题?这是学生的发现,说明他们也在参与学习,也在主动地思考。但连“人群”这个词都不能理解,从侧面反应了我们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确实有限。因此对于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挑战。怎样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已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