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回乡偶书 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3912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回乡偶书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回乡偶书 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懂得热爱家乡。2.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二、初读感知1、范读回乡偶书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3、认读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全班读。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

2、道了什么?5、质疑并适时解疑。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7、我会说: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 地问:三、朗读感悟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 小组读、展示读)(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

3、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

4、先背下来。四、实践活动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五、指导写字:音 客 何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六、拓展活动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