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语文评课记录-1放风筝人教版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找风筝时的无精打采的伤心,同时还写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至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见其景。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特色,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结尾意味深长,给人想象的空间。本文的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85%的学生能够学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及生词。2
2、、8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能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3、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李玉德:张老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围绕这个学习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一点不足就是整节课教学节奏比较缓慢,特别是导入部分的时间较长,如果在教学中,每个教学环节再紧凑些,教学节奏的快慢强弱再突出些,相信这节课会上的更加精彩!张雪梅: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的课文,被安排在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的位置,是一篇精读课文。张老师教授的是本
3、文的第1课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同时要认识文中生字,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精读课文、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快乐心情。于芳:听了张老师上的风筝一课,无论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或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听课后的几点感受,做如下评价。一、 教材处理上,大刀阔斧,取舍恰当二、词语教学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三、朗读教学上,富有层次,形式多样当然,这堂课也有有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在教学做风筝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让学生说做风筝筝的时候在想些什么。照理说,做风筝时什么都不能想,一想,风筝就做不好了,一定要专心地做。另外,在这里进行想象,
4、也没有体会到“快乐”的内容。这就是挖坑不见井,白费力气何不把时间用在更值得用的地方。但我认为这堂课是成功的,不看别的,看执教教师的自如,看上课学生的愉悦,看听课老师的轻松,足以证明。刘卫丽: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首先,在课前导入时,询问学生童年不应该流于形式,要深入地挖掘,让学生有快乐的心情体验,更好地为学习本课服务。 其次,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有关信息,为有效调控作好充分的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 再者,要抓住重点部分,进行朗读指导。教师点拨环节,要让学生自主发现,适时指导。 最后,由于借班上课,老师与学生不熟悉,课堂上和学生的沟通不够充分,欠缺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