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阳三中2016年10月份高三单元检测语 文本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2、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 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济南之所以有“泉城”之名,是由于城南有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系石灰岩组成的千佛(f)山地,这些石灰岩具有较多的溶洞或裂隙,在济南附近没入地下,并受到不透水的侵入岩岩体的 甲 (阻挡/阻止),而上覆的第四纪山前堆积物透水性不好,从而形成承压水构造。城南山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j),在城区则以上升泉形式涌出地表向外排出。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七十有二,泉水众多,不可胜数。历代诸家所论72泉亦不尽相同, 乙 (大致/大约)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又名瀑(p)流,宋代开始称趵突泉。 泉
3、城四大泉群会流一处,在济南盆地最低处形成湖面465公顷的大明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丙 (记载/记录),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后渐埋塞,半为街市。金代起今城内湖沿袭大明湖之名。一湖烟水,绿树蔽空,妖娆(yo)多姿,风光秀美。清人刘凤浩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沿湖亭台楼阁,水树长廊,错落有致。其风貌不亚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杭州西湖。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千佛(f)山 堆积物 B补给(j) 不可胜数C瀑(p)流 会流 D妖娆(yo) 错落有致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阻止 大约 记载 B阻止 大致 记录C阻挡 大约 记录 D阻挡
4、大致 记载 3.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千家明月万家春 B满园月色一园梅C一城山色半城湖 D何方春水一方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暑假,省图书馆阅览室并未像往常一样“冷”下来,反而是人满为患。对此,负责人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B、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C、中国早已今非昔比,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D、在地板行业2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得以共同发展,但也有很多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劳燕分飞。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
5、病的一项是A、李雪芮在赛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拼搏,力克多名强敌,最终摘得羽毛球女子单打金牌,实现了重庆健儿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B、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C、当诗人踏上故土,听到年轻的姑娘们还在弹唱古老的“断念歌”,还在跳着古典时期的舞蹈时,感到这些陈词滥调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格格不入。D、贵州省遵义市发起了“重拾钢笔墨水,推动全民节约”的倡议,机关干部、企业员工、青年男女热烈响应,积极参与,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
6、,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
7、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
8、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
9、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
10、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8根据原文内
11、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
12、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欲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
13、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注】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肃茂先入 肃:
14、恭敬的样子。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D读书三十乘 乘:车。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茂先坐与论说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B若二十年外书 其若是,孰能御之?C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D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11.下列各项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B.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C.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D.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
15、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
16、思。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4分)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张元千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
17、,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3、屈原离骚中,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品德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 ”4、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5、氓中,女子先是诉说自己婚后的劳苦,“ , ”,接着指斥氓达到目的后就变得凶暴起来。 五、语言运用(12分)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林德梅尔对新华社记者说,韩国报告的所有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都与该
18、国的初始病例相关,且所有感染者均曾置身于医院环境中,社区中并未出现疫情。 (1),世卫组织虽不建议在总体上实施旅行或贸易限制, (2)外出旅行,并对其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面对个别西方媒体对世卫组织在此次韩国疫情中是否应对及时、得当的质疑,林德梅尔说, (3) ,它更多的是提供技术性指南、防控建议以及协调各方的工作。17.阅读下面文字,请用三个简明、结构整齐的短语来概括国家公祭鼎的历史意义,每个短语不得超过6个字。(4分)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
19、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勒石刻碑、铸鼎纪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制。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凝固社会记忆,都起到积极作用。 18.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句话,要求内容与示例的内涵一致,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示例:比外表更重要的是气质,比谈吐更重要的是修养; , ; , 。 六、(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马罗
20、大叔 (节选) 陈忠实 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 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 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乳汁竟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 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又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正站在三五步远的大柳树下。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刻辨认出来,那是马罗儿,终年四季给
21、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 “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说。 “跟我走!”马罗吼着。 顺着水渠往东走,我就看见一盏马灯萤萤的亮光,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 “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 “啊嗨嗨嗨嗨嗨” 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暴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
22、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 我再也支撑不住了,心酸了,腿软了,一下子坐在茅草庵棚门口的树根上,双手捂住脸颊,哭起来了。 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假积极!你欺哄毛主席,放你妈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 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 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哧蹿起来,冒得老高,在一个用铁丝扭成的支架
23、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啃生的”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马罗大叔坐在一块河卵石上,两手搭在撇开的膝头上,挺直腰板,俨然一副用斧头砍削出来的青石雕像。火光映照着他的脸,一会儿明亮,一忽儿灰暗,四方脸中央,雄踞着一宽大的蒜头鼻子,脸颊上有两道粗糙的大动脉似的皱纹。这张脸上,现在呈现出安详的神态,
24、专注的眼神。他间或用右手里的树枝拨弄一下火堆里的柴枝,甚至歪一歪脑袋,向火堆里吹两口气,然后又坐直了,却不开口说话。 “吃熟咧。” 他从火堆里的铁丝架上取出一个包谷棒子,甩过来,撂到我的怀里。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一口咬进嘴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那晚我没有回家,和马罗大叔挤睡在他的庵棚里的吊床上。 (选自陈忠实文集)19.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4分) 20.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4分)(1)咱们好苦哇 (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21.马罗大
25、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4分) 22.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 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2010年,92岁高龄的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给中国教育同行作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
26、,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1、B 2、D 3、C 4、C 5、A 6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理解能力。C项曲解文意.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D试题分析:D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B项与原文不合,答案在第一段。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答案:9A
27、试题分析:A项的错误在于,这里的“肃”虽然的确有“恭敬”的意思,但不能译为“的样子”,而只能是表示一种态度,应译为“恭敬地(请别人)”。10B试题分析:题中,B项的“若”,第一句作连词,相当于“如果”;第二句 “像”之意。A项的“与”都作介词,相当于“同”。C项的“所”都作助词,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D项的“而”都作连词,顺承。11.B12C试题分析:题中,C项错误在于,根据文本全文,文章之所以议及秦始皇焚书之事,是为了说明洞中所藏之书保存得完整,没有只字遗漏,并没有批评秦王的意思。13(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2)
28、(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试题分析:题中,第(1)句中的“爽然”有“茫然、怅惘”之意,“自失”即自己感到失落;“晌之”即“给他吃”的意思,“鲜洁”即鲜美洁净。第(2)句中的“方”即“才”, “见小”即见识浅陋,“春秋问蛄蟪”的典故出自庄子逍遥篇,蛄蟪就是蝉,蝉的寿命很短,不知道春秋季节的轮换。14、【答案】(1)“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作者借
29、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15、答案 1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夙兴夜寐,靡有朝矣16.(1)对于韩国的疫情(1分)(2)但应禁止任何疑似患者或出现感染冠状病毒症状的人(2分)(3)世卫不是提供一线治疗的机构(2分)17. 体现国家意志,符合传统礼制,凝固社会记忆。(一个短语2分)18、比承诺更重要的是行动,比礼貌更重要的是真诚。比同情更重要的是帮助,比批评更重要的是表率
30、。 六、(18分) 19.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2分)比喻新颖贴切;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2分) 20.(1)对自己的怜悯;对“我”的同情;对社员们受苦的无奈。(2分)(2)对马罗大叔的感激;艰难生活中的委屈伤心。(2分) 21. 黑夜里发现“我”的所为:表现他看守庄稼很负责任。(1分)对“我”冷笑、吼喊:表现他嫉恶如仇。(1分)放声大哭和破口大骂“放卫星”:表现他率真耿直。(1分)为“我”烤包谷:表现他仁慈善良。形如青石雕像:表现他可尊可敬可爱。(1分) 22.使情节发展有波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与前文的吼、哭、骂相映照,使人物
31、形象栩栩如生,更加丰满。 通过“我”的感受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突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使主旨更加鲜明。 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并使之产生阅读愉悦。(6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参考译文】晋朝太康中年,张华担任建安从事,在洞山游览。顺着小溪进入深山,有一个老人枕着书躺在石板上,张华同他谈轮。张华看他头枕着的书,上面写的都是蝌蚪文,不能辨识,张华感到很诧异。老人问张华说:“您读了多少书?”张华说:“我没有读过的书都是近二十年内的新书,如果是二十年以前的书,我早就全部读完了。”老人微笑着,拉着张华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道门可以走进石壁,路径比较宽,到了一个精雅的屋舍,里边装了一万卷书。张华问
32、老人说:“这是些什么书?”老人说:“这是世上的历史书。”又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收藏的书籍更加丰富。张华又问:“这里藏的什么书?”老人回答:“这是万国的历史书。”后又到了一个密封的房间,用坚固的锁锁着,有两只狗守在门前,门上印有大印,写着“琅嬛福地”四个字。张华问老人道:“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里藏有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两只狗说:“这就是痴龙,在这里守了两千年了。”老人开门躬身揖请张华进屋,张华看见这里收藏的书,全都是秦汉以前以及海外诸国的事,很多都闻所未闻。比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等书籍,也全都在这里。张华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
33、人间能拥有的。张华因此在这里停留了两三天才出来,对老人说:“以后我带着粮食再来拜访,观看全部书籍。”老人笑而不答,送张华出来。刚走出来,石门忽然自己关闭了。张华回头一看,只见杂草藤萝,缠绕着生长在石头上,石板上苔藓也是一整块,一点缝隙都没有。张华呆呆地注视着,朝着石板拜了两拜才离开。秦始皇烧掉了诸子百家的书籍,咸阳城中烈火正熊熊燃烧。这里却有保持完整的书籍,连一个字都没遗漏。上溯到书契之前,连结绳记事之时也有记载。(唐太宗)怀揣一只鹞子,连看伏羲都变成了叔季。海外有很多有名的城邦,它们多如牛毛就像九州里的一颗黑痣。读书即使读了三十车,也只能是千万分之一二。(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石彭和凫毛,它们所见的就如同小孩一样。想进去问问老人,可是却迷了路不能到达。回头看悬崖绝壁之间,只有疯长的滕蔓和薜荔。我懊悔遗憾,刚一出门就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即了。我坐着躺在这里十多年,也许这中间会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