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5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186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5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5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5争论的故事苏教版“大道至简,真水无香”是邹莉老师的“博客铭”,我想她上的争论的故事所要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从我内心深处,非常感谢邹老师的这堂课,澄清楚了长久困绕在我头脑里的唯心主义想法。你看,我原先定的基调就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价值取向:阅读取向和表达取向。表现在教学流程上,想当然地以为第一教时重在理解内容,第二教时重在学习表达。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机械了。邹老师执教的争论的故事第二教时,可以说是比较完美地体现出了言意互转的语文教学思想,即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达成了高度的统一。由此感叹,语文教学的问题,看来真的要用哲学思想来加以调适,就如我们所说的言和意的关系问题,

2、本身就是哲学上的辨证关系。“大道至简,真水无香”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朴实无华的至高境界。反复咀嚼这堂反璞归真的语文课,的确是体现了这种“简约语文”的哲学思想。抓反问句,读出激烈的争论;抓提示语,想象动作表情读出争论得激烈。透析此两个“抓”,关注的是言语表达形式,达成的是对言语内容的深刻理解,说到底,教者思考的重要问题就是表达,即作者是如何来表达的,课文是通过怎样的表达形式来更好地表现兄弟俩争论的激烈程度的。看似无比简单无比清晰的教学,而实际上教者是通过深入钻研文本,解读出了一般老师很难揣摩到的语言表达形式,或者说这样的文本秘秒不是人人都能发现的。还有,即便是教学同学们对这个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的感悟部分,邹老师处理得异常高明,先把课文上的叙述条理打乱,让学生来整理,我想这样的处理方式还是站在如何表达的立场上去设计教学活动的。学生通过思考整理,自然就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来表达,理解这样的表达是按照感悟的不同程度来组织语言的。以上仅仅是盛老师的学生的感悟,那么邹老师的学生受到什么启发呢?文本特意留了一个省略号,留下一点思考的空白,这也是表达的技巧。邹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也来感悟一番。因此,邹老师的这堂语文课,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向:一、我们的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要尽可能地站在语言表达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因为课文写了些什么,对于我们老师和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倒是能够从文本中去发现写作的技巧,写作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文本秘妙”。二、文本秘妙被我们发现之后,不是简单地告诉给学生听这是什么写作手法,那是什么表达技巧。在我看来,这些专业性的表达术语即使告诉给学生也是没有多大用场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像邹老师那样把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既要得言,又要得意”的思想。最后,让我们共同铭记邹老师的那句“博言”“大道至简,真水无香。”不妨,我再来加一句“言意兼得,语文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