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7动手做做看人教版动手做做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说出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动手做,才能或者真正的答案”。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深的感触,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还要动手做做看。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下设计:一、边读边思考,提高质疑能力。在孩子读完课文题目后,我让孩子对课题质疑。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是谁动手做做看?他为什么动手做?”然后我让孩子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
2、课文。孩子们读开了,有的孩子读完了就自主地跟同桌讨论起来。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在孩子们的说说中,就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心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感悟伊琳娜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时,我先让孩子们读课文,在书上找找,划出当郎之万提出这个奇怪的问题时,伊琳娜和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现。然后,我找了四位学生上台表演,并让扮演伊琳娜的学生说说听到两位小朋友的回答之后的想法。这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伊琳娜不迷信科学家的话的优点,从她身上受到教育。三、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子感悟。在感受课文人物思想时,我让学生先看看伊琳娜做实验的结果。再让学生找找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
3、话。郎志万是要哄骗小孩子吗?他为什么那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孩子们理解到位,有人说:“朗志万是故意提出这个问题的,他很会教孩子。”有的说:“我知道了科学家说的话也可能有错误,我们要动手做做看,才能获得真理。”“我想到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孩子真的是看书看多了,语言的总结多么精当。我赶快把他说的这成语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说说记记。“我想到了我们上学期学的酸的和甜的,里面的松鼠和兔子就没有动手试试看,小猴子才是动手做做看的。”呵,孩子还会联系旧文,联系得真是到位。我表扬发言的孩子,说他真会读书,想得真好。小家伙高兴得红了脸蛋。四、趁热打铁,我及时做朗读指
4、导,再让孩子读书。五、剖析文中人物,内化学习。我引导孩子说说伊琳娜,你认为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要让孩子说出来,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多数孩子都认为伊琳娜不随便相信科学家,善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人。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来表达对伊琳娜的敬佩。六、拓展实践,走进生活实践是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学与用的结合。最后,我问了学生一个实践性的问题:一把尺子,把一头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尺子上的刻度是:1、变大了;2、不变;3、变小了。你会选哪个答案?此问题一出,大部分学生通过学课文,收到了启发,没有慌着举手表态。但是有六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过他们立刻就受到了众人的批评:不能随便就说出答案,要动手做做看!瞧,孩子们学了课文,受到了多强的教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