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轻巧夺冠11415-16苏教版(无)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
2、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发明 发生 发现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
3、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通过观察,我()小兰是个热心肠的同学。(2)这是一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3)造纸术是我国四大()之一。仍然 果然 居然(1)天快黑了,妈妈()没来学校接我。(2)我军假装撤退,敌人()中计,一步步地进入我军的伏击圈。(3)这么重的担子,他()挑着走了二十里。二、读一读,排列句子。()一天,我对小明说:”咱们明天捉知了,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开始,我怎么捉也捉不到。()第二天,我俩准备好了网罩,向树下跑去。()小明却一连捉了三、四只,我真羡慕他。()夏天一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上,从早到晚总能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我多么想亲手捉一只知了啊!()
4、最后,在小明的帮助下,我也套住了一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三、按课文内容填空。(1)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2)你们这()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力量。(3)八月,()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散发着淡淡的()。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3 春潮带雨晚来急, 。4. ,只缘身在此山中。5终南阴岭秀, 。6洛阳亲友如相问, 。四、阅读训练。(23分)1小院的西面是花圃(p),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
5、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的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1)这段话是按_顺序写的。先写小院西面是_,北面有个_,院子东面种着_,南面是_。(2)给文中画空白处加上标点。(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高大()热闹()(4)文中的“青菜黄瓜茄子西红柿”总的名称是()类。(5)用“”划出打比方的句子。(6)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这句话的意思:葡萄长得多,有时香味会使人像喝醉酒一样糊里糊涂。()葡萄不但长得多,而且香味使人陶醉。(
6、)葡萄成熟了,很可爱。()2 上课上课了,董老师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xn)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1) “笑眯眯”是对老师()的描写。A动作B语言C神态D心里(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把自己比做()A园丁B红烛C花朵D小树苗(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A比喻句B拟人句C排笔句(4) . 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五 、 作文。(30分)题目:我喜欢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喜欢的人,喜欢的动物,植物,喜欢的游戏,也可以填喜欢做的事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