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单一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2积弱(1)养兵政策:把流民编入军队,强壮士兵编入禁军,边塞大量屯兵。(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兵不识将,将不知兵”。3积贫(1)冗兵: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2)冗官:北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3)冗费:除冗兵、冗官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费用、皇室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交纳的“岁币”。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危机多出现在王朝统治的后期,而北宋却出现在中期,其原因是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三冗”现
2、象和积贫积弱局面。清单二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和边疆危机内忧外患1.内忧(1)原因:地主官僚和豪强兼并农民的土地,增加苛捐杂税。(2)表现: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2外患(1)宋辽之战:宋太宗两度出兵攻辽,都归于失败。1004年辽攻宋,宋胜,最后订立“澶渊之盟”。(2)宋夏之战:概况:1040年到1042年间,西夏对北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结果:北宋屡战屡败,最后双方进行和议。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状态,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军事力量相对平衡的产物,这种以和平方式解决民族问题的做法,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影响深远。清单三试图解决危机的尝试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与西夏的战
3、争惨败后,社会危机迅速加深。范仲淹等有名望的大臣纷纷要求改革弊政。2概况(1)主持人:范仲淹、富弼等人。(2)方案:向宋仁宗呈递答手诏条陈十事。(3)中心问题:整顿吏治。3结果遭到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以及宋仁宗的动摇,“庆历新政”推行一年就夭折了。4影响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启示我们: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改革才能成功。 探究点一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 史料探究材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 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
4、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宋史卷二八四(1)材料中“冗官”和“冗兵”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冗官:分化事权,一职多官制和扩大科举入仕,恩荫赏赐等。冗兵: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实行“守内虚外”政策。材料二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危机?答案财政困难;官吏冗滥;农民负担沉重,农民反抗不断(阶级矛盾尖锐);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结论形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原因和面临的社会危机1.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原因2北宋中期面
5、临的社会危机(1)社会矛盾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形成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软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和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探究点二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史料探究材料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招致朋党之
6、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庆历新政的失败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答案原因:改革措施过于激进;触及官僚地主既得利益;最高统治者反对。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念,坚持改革,勇于改革,这样改革才能成功。结论形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1)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2)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了新法。(3)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4)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使人民应得的改革实惠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