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狼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读、理解古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难点:揣摩语言,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文章翻译。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生猜谜语)一物像狗又像狐,土黄衣服尾巴粗,会在路上把人咬,也到村里叼吃猪。(谜底:_)谁来说说你记忆中的“狼”?作者作品:
2、1、蒲松龄。蒲松龄,字_,又字_,别号_,世称_,_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人。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_。2、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清代短篇_集,是在他40岁左右历时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斋”是他的_,“志”是_的意思,“异”_,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二、初读文章,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给下列字注音)。缀_ 窘_苫_ 蔽_弛_眈_瞑_隧_ 尻_黠_2、 读准句子的节奏。(师点拨)点拨: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意 将 隧 入 以 攻 其 后 也
3、自由读、范读、个读及齐读。3、 读通课文。(呈现课文,关注重点字词。限时交流。)学生借助学法指导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将不理解的字词句画出来。小组内交流、质疑、讨论。班内质疑、交流,师生共同探究释疑。师适当点拨:重点句子翻译。学生拿出之前教师布置的阅读导学单,对文章的关键字词进行解释。(1)缀行甚远缀:_。(2)一狼仍从从:_。(3)两狼之并驱如故故:_。(4)屠大窘窘:_。(5)恐前后受其敌敌:_。(6)顾野有麦场顾:_。(7)苫蔽成丘苫蔽:_。(8)弛担持刀弛:_。(9)其一犬坐于前犬:_。(10)目似瞑瞑:_。(11)意暇甚意:_。暇:_。(12)屠暴起暴:_。(13)又数刀毙之毙:_。(1
4、4)一狼洞其中洞:_。(15)乃悟前狼假寐寐:_。(16)狼亦黠矣黠:_。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翻译:_(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翻译:_(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翻译:_(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_(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翻译:_(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翻译:_(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翻译:_4.齐读课文三、问题引领、合作探究1.把握内容,梳理情节。故事中屠户和狼有几次交锋?请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1)开端:遇狼。(2)发展:_狼。(3)高潮:_狼。(4)结局:_狼
5、。2.分析形象(1)找出文中描写狼的语句,并用“这是两只_狼,你看_。”(原句)句式说说。(2)面对凶恶、贪婪、狡诈的狼,屠夫又是怎么做的呢?从中看出他的哪些品质? (原句)_运用_(描写),刻画了一个_的屠夫。狼:_描写、_描写屠户:_描写、_描写狼:_屠户:_3.把握主旨: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议论?有什么作用?四、迁移应用,拓展探究你从狼及屠夫的身上汲取到哪些有益于成长的养料呢?五、训练检测,巩固探究完成巩固单(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6、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目似瞑( )(2)将舐其喉( )(3)信不诬
7、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D而顷刻两毙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_(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_5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4分)_板书设计狼(蒲松龄)开端:遇狼发展:惧狼高潮:御狼结局:杀狼 主旨:对
8、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参考答案:一、激趣导入(学生猜谜语)(谜底:狼)作者作品:1、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人。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2、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在他40岁左右历时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二、初读文章,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缀zhu 窘jing 苫shn 蔽b 弛ch 眈dn 瞑mng
9、隧su 尻ko 黠xi4、 读准句子的节奏。(师点拨)点拨: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自由读、范读、个读及齐读。5、 读通课文。(呈现课文,关注重点字词。限时交流。)学生借助学法指导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将不理解的字词句画出来。小组内交流、质疑、讨论。班内质疑、交流,师生共同探究释疑。师适当点拨:重点句子翻译。学生拿出之前教师布置的阅读导学单,对文章的关键字词进行解释。(1)缀行甚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一狼仍从从:跟从。(3)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原来。(4)屠大窘窘:困窘,处境,危急。(5)恐前后受其敌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6)顾野有麦
10、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7)苫蔽成丘苫蔽:覆盖、遮蔽。(8)弛担持刀弛:放松,这里指卸下。(9)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10)目似瞑瞑:闭眼。(11)意暇甚意:神情、态度。暇:空闲。(12)屠暴起暴:突然。(13)又数刀毙之毙:杀死。(14)一狼洞其中洞:打洞。(15)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16)狼亦黠矣黠:狡猾。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翻译: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翻译: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翻译: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11、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翻译: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翻译: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翻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4.齐读课文三、问题引领、合作探究1.把握内容,梳理情节。故事中屠户和狼有几次交锋?请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1)开端:遇狼。(2)发展:惧狼。(3)高潮:御狼。(4)结局:杀狼。2.分析形象(1)
12、找出文中描写狼的语句,并用“这是两只_狼,你看_。”(原句)句式说说。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残。B.“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实则暗施毒计,表现出其狡诈本性。(2)面对凶恶、贪婪、狡诈的狼,屠夫又是怎么做的呢?从中看出他的哪些品质? (原句)_运用_(描写),刻画了一个_的屠夫。A.杀前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且果断)B.杀后狼: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机智且细心)狼: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屠户: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狼:凶
13、狠贪婪 阴险 狡诈屠户:忍让反抗 机智 勇敢 细心3.把握主旨: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议论?有什么作用?明确: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四、迁移应用,拓展探究你从狼及屠夫的身上汲取到哪些有益于成长的养料呢?五、训练检测,巩固探究完成巩固单(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1(1)闭眼(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2B3D4(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5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