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2465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什么是经典?尽管我们首先会想到文学经典,但不应该忘记也有宗教经典不同宗教的不同经典、哲学经典、政治经典、法律经典以及经济经典,它们分别表达并阐明各领域里的通行的惯例。文学传统之外的经典文本的存在使得重新评价文学经典的重要性变得具有相对性。文学经典的改变并不能直接影响我们对生命和社会各方面的想法。因为文学经典既关注人们的个人生活如爱情、孤独和死亡,同时也关注个体同他人的关系,比如他和家庭成员、朋友和同事,以及从大的方面来说,他和社

2、会之间的关系。从历史和社会角度来说,所有文学经典的结构和作用都是平等的。所有的经典都由一组知名的文本构成一些在一个机构或者一群有影响力的人支持下选出的文本。这些文本的选择是建立在由特定的世界观、哲学观和社会政治实践而产生的未必言明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的。这些文本被认为能够满足特定的需要,它们为人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行为提供选择,它们提供着针对人们在真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难题的解决方案。这些选文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并被应用于教育。然而,经典不能只被描绘成一组文本,它的空间的、时间的和社会的维度也一定要被说明。我们不能只是表述为一个文学经典,即使是现代作品,因为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心中指的是中国经典还是外国经典

3、或者二者都是,即世界文学经典。我们必须明确我们考虑的是出于学校教育目的的相对严格意义上的选本,还是文学史或批评史上提到的相对宽松的选本,还是只是小说和诗歌中偶尔提到的文本。往往还会有一个由出版社和书店提供的更为宽松的选本,因为总有一些不受机构权力干涉的非主流作品的印刷和买卖。简言之,我们讨论的是“谁的”经典。每一个经典都有自己的地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范围,有它自己的市场,在那个范围里,它自己的些许僵化的规则调整着文学权威(教育者、批评家或其他专家)和一般读者之间的关系。有几种确认经典的方法。我把经典定义为一组知名的文本。经典的确立是那些参与文化生活的人所达成的共识的一部分。选本迎合了这种共识。另

4、一种发现一个经典的实证方法是由罗格林提出的。他认为某个经典是被受过教育的读者记得并作为一种共享知识存在于他们心里的,而批评家意识到这种共享知识并会在他们的书评中不经意地提到。因此他相信文学评论家的经典是由那些在评论其他作家时常被提到的作家和作品组成。发现一个读者群的文学经典的一个更直接的方法是以问卷的形式来询问他们的阅读倾向,了解他们的阅读偏好。前提是假设如果他们对某些作品有一些普遍的偏好,那这些作品就被认为是这一群人的经典。总之,经典文本的选择是建立在一个相对清晰的标准上的,这个标准往往来自某一特定的世界观或社会政治实践。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经典都是平等的,但它们所得以产生的价值观

5、和世界观的理由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 (摘编自童庆炳主编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经典是个广泛意义的概念,有文学经典、宗教经典、哲学经典、政治经典、经济经典等。B文学经典的改变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社会组织和人们的政治及宗教生活,但它会影响我们对生命和社会各方面的想法。C个人生活、个人同他人的关系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属于文学经典关注的范围。D将经典描绘成一组知名文本是不够准确的,还要在空间的、时间的和社会的维度对其进行说明。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经典文本的选择是建立在明确而清晰的评价标

6、准的基础上的。B经典都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范围,在该范围里,文学权威和一般读者之间的关系都受其制约。C文中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几种确认经典的方法,其中罗格林提出的方法是实证方法。D某个读者群的文学经典,反映了特定读者群在阅读上的普遍偏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生活中,人们常将经典等同于文学经典,这是不严谨不准确的。B所有经典的结构和作用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看都是平等的,而且它们得以产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理由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C经典都是属于“谁的”经典,对经典的表述要遵循一定的维度,比如是时空的还是社会的。D在作者看来,出于学校教育目的,文学经典

7、的选本要相对严格一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人物遇到大人物马丁苏特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我们因为意外地遇见了某个重要人物而一下子手足无措。我们说话颠三倒四,找寻线索,结结巴巴或者迸不出一个字来。类似这样的事霍力格就遇上过。一场关于目标管理之复兴的报告结束之后,他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排队。他前面的那个头发灰白、身材魁梧的先生取了大衣,正在找一枚硬币给那个管衣帽的服务生。霍力格出于着急而不是为了抢先,就递给了他两瑞士法郎。这位先生吃惊地转回头是马海。马海!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经济界的巨头!而霍力格却像塞给小厮一样给了他两个瑞士法郎

8、,而他竟接受了!马海把它递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将大衣和围巾搭在手臂上,道了声谢,走开了。霍力格让人把他的大衣取出来递给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把身上最后的零钱都牺牲掉了,只好给了一脸惊讶的服务生十块的票子,希望还能够赶上马海。他如了愿。马海站在前厅,正在扣大衣,像是在等着霍力格。总之,他向他伸出手并介绍自己叫“马海”,好像他不是每两天就出现在一份霍力格看到的报纸上一样。霍力格也介绍了他自己,然后他们就简单地聊了聊,泛泛地谈了谈目标管理,特别讲到了那场报告。霍力格并不是太专心,因为他一直在用一只眼睛注意着是否有认识他的人看见了他在和马海说话。真的,那是谁一摇一摆地走过去了?是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路易特女

9、士。如果他除了弗兰肯贝克以外,还希望让谁看见他与马海这么无拘无束地聊天,那这个人当属路易特女士。她会注意到这个场景的细枝末节:霍力格一边讲话一边扣大衣的那种随意的姿态,好像他天天都和经济界巨头聊天。马海对他微笑着,仿佛霍力格刚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弗兰肯贝克肯定会装着没看见。他才不会站在一旁看着他与马海谈天,让霍力格得意呢。弗兰肯贝克会扭转头去不看并且忽略所有的细节。但路易特女士不会这样。她会牢牢记住这些细节,然后逐一地讲给她的老板听。她朝他们这边看过来,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点头。就在他脑子里想着路易特女士的时候出了事马海说:“好,再见,霍力格先生,再次非常感谢。”霍力格回答道:“这不算什

10、么,马海女士。”“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这可是肯定有一百公斤重,一百八十五公分高,六十三岁的国家经济界的巨头!马海女士!命运的安排,使得这个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得知了一个叫斯蒂芬霍力格的人的存在甚至将他的姓记住了几分钟!他却管他叫马海女士!仅仅因为恰好在告别的当儿,路易特女士,他的最大的嫉妒者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一扭一扭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马海好像没听见,再次冲他友好地微笑了一下,然后向出口走去,他的穿制服的司机可能在那里等着他呢。霍力格像瘫痪了一样立在原地。这瘫软至少使他没有犯试图改口的错误。“嗯,我当然是想说,先

11、生。这不算什么,马海先生。不是女士。先生。”霍力格的头一个反应就像所有人在遇到大灾难之后的反应:他希望这事没有发生。也许他只是觉得自己说了“女士”。或者他只是在想象中遇见了马海。当霍力格又能走动了之后,他立刻冲向出口。在那里他刚好还可以看见一辆轿车的尾灯从禁止停车区消失,他知道,这不是想象。他替马海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小费,然后又称他为“马海女士”。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中,霍力格平静了下来。也许马海并不是装着没听见。霍力格没把“女士”说得很重。他说得很急促。这个词如此不经意地滑出他的嘴唇,这也完全可以是“先生”呵。在会议宾馆喧闹的大厅里一个Hr(先生)与一个Fr(女士)根本就听不出差别。尤

12、其不会被一个已经几乎到了退休年龄的、据他所知曾是炮兵军官的老者听出来。他们都有轻微的听觉障碍。而且就算他以为听见了“女士”,他也会因为这个想法的荒唐,即一个陌生人会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称他为“女士”,而将其归为自己的听觉错误。今天,两年之后,他又在同一个会议宾馆遇见了马海,这次是在男厕所。洗手的时候霍力格鼓起勇气说:“也许您还记得我,我是那个曾在衣帽间替您付了两个瑞士法郎的,斯蒂芬霍力格。”马海一边烘干手,一边打量着霍力格。“啊,当然,”他高兴地叫出声来,“霍力格小姐!”(有删改)4下列各项中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题目是“小人物遇到大人物”,这里的小人物指

13、的是霍力格,大人物是马海。霍力格第一次遇到马海就主动拿出两瑞士法郎替他付小费,以此来讨好他。B霍力格追上马海并和他攀谈,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临别时一句“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又让他陷入不安之中。C马海是这个国家经济界的巨头,也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D小说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霍力格这一典型的小人物形象。5霍力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6霍力格在口误之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心理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79题。他用苦难令世界破涕为笑400年前,即1616年

14、,4月23日,在马德里家中的病榻上,塞万提斯永远放下了手中的笔。正如他的墓志铭所说:泥土盖没了他的肉体,没有盖没他的名字。直到最后,他都秉持着关于这个残酷待他的世界的清晰观点:“我被带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展现真正的悲惨会是什么样子,是为了充当厄运之箭的射击练习。”塞万提斯的去世,并没有在当时的西班牙激起几多涟漪一个朝廷的讣告或者一个纪念的仪式。要到很多年之后,人们才会领悟到,这一天简直是一种文化上的山崩地裂。这一天,莎士比亚在英国去世。世界失去了两位文学巨匠。但在“领悟”到来之前,塞万提斯只能继续在被遗忘的悲凉中一路向前他的墓前没有立碑;他的遗嘱不知所踪;墓地所在的修道院翻修时,他的遗骨被挖出、

15、散失。终于,这位伟大的现代小说之父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只剩下他的著作,以及有时确定有时影影绰绰的生平往事了。生存逼人。而当时西班牙文坛的繁荣景象,则给了塞万提斯鼓舞。他兴致勃勃地参加文艺界的聚会,吟诗谈文,结识朋友。1599年阿莱曼流浪汉小说古斯曼德阿尔发拉切的成功,让他意识到,他应该给世界提供对一种文类的令人兴奋的冲击他希望自己写一本书,能够永远地“毁灭”骑士小说。于是,他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献给了一部将被举世公认的杰作。1605年1月,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这部作品的创作,凭借的是一支鹅毛笔和诸多奇思异想,以及作者本人的坎坷生平。因此,这样的创作或许也可以被视为淬炼苦难的过程。塞万

16、提斯在无穷无尽的不幸遭遇中,囤积力量,升华苦难,编织想象,终于造就了另一人物的出发身骑瘦马、手举长矛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的出发,令世界破涕为笑。笑声成为无数读者对塞万提斯的回报。1606年,他在马德里落脚。在依然窘迫的日子里,他俯身书桌,勤奋地挥动手中的鹅毛笔,迎来他创作最多产的时期。那段岁月,是作家生命最后的怒放,也是文学恣意的怒放。塞万提斯的写作,对底层生活和崇高理念表现出迷恋与擅长。正是这种接地气的特质,使其即便书写幻想和荒诞时仍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1613年,训诫小说集出版。虽然病痛缠身,他还是在4年中写出了堂吉诃德第二部的72章。大有只争朝夕之势。为了对付堂吉诃德的赝品,他要让真正

17、的第二部尽早问世,于是,他没日没夜地赶写,似乎还给自己定了完稿日期。一年后,堂吉诃德第二部出版,同年还出版了八部喜剧及八部幕间短剧集。代价是,他的工作损害了他的健康,年近七旬的作家变得弱不禁风。漫长的人生路,予以他太多苦难,他将这些苦难淬炼成一字一句,呈现给这个世界。这样的过程艰辛而快乐,同时也是让幻想破灭的。最显著的是,他可以写出受人欢迎的书作,却不能靠写书过上好日子。即便如此,他依然写啊,写啊。病痛愈加磨人,身体日渐枯萎,只有那支鹅毛笔,静静流淌着他构思已久的长篇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写作速度之快,令人意外。直到1616年4月23日,这支笔,枯竭了。(选自2016年4月20日解放

18、日报同名文章,作者:黄玮,有删改)相关链接:塞万提斯一生的遭遇简直就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历险记。他24岁时加入部队当兵,在战争中不幸受伤,导致左手残疾,但他仍带着伤残的身体继续留守战场。几年后终于可以带着推荐信回国,却不料在途中遇上了海盗,结果沦为他们的奴隶,还差点被送上断头台,34岁时才被亲友们赎回。他一生中有过三次牢狱之灾。经济上一直比较拮据,他创作了大量的剧本,但他的作品未能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即便堂吉诃德被一版再版,他的经济状况也并无太多改善。(201605-25武林军事关于塞万提斯的人生故事)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陈众议教授介绍,塞万提斯一生坎坷,但没有被命运打败,就是在监狱中,

19、他开始构思堂吉诃德。堂吉诃德表面上是讲一个50多岁的疯子,觉得这个世界太黑暗,要去践行他的理想主义,却又到处碰壁的故事。塞万提斯也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又纠结不已,桑丘之所以跟随堂吉诃德,其实是认为可以寻到宝藏,获封岛主。这是非常明显的矛盾,也表现了堂吉诃德的悲剧色彩。(2016-08-04万汇文化为何国人熟知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却不了解汤显祖)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塞万提斯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世界级的文学巨匠,他们的去世震动了当时的世界文坛。B关于塞万提斯的生平事迹,大家知之甚少,他只留下了作品,让世人知晓。C当时西班牙文坛的繁荣景象,给了塞万提斯以鼓舞,

20、当他兴致勃勃地写作出永远地“毁灭”骑士小说的堂吉诃德时,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D塞万提斯非常喜欢写底层人的生活,擅长表现崇高的理念,尽管他的作品有着幻想和荒诞的内容,但他仍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塞万提斯秉持着“我被带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展现真正的悲惨会是什么样子,是为了充当厄运之箭的射击练习”的观点,将苦难淬成世人的笑声。B塞万提斯对悲惨人生的顽强抗争,创作了不朽的著作,他的长篇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永远“毁灭”了骑士小说。C塞万提斯一生的遭遇简直就是一部动人心魄惊险不断的小说,他在不幸中囤积力量,升华苦难,编织着自己的

21、财富王国。D塞万提斯以堂吉诃德赢得“现代小说之父”的称号,是因为他充分具体地表现了堂吉诃德的悲剧人生,汤显祖不写苦难人生,所以国人不知。9.塞万提斯是怎样战胜苦难进行文学创作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徐积,字仲连,楚州山阳人。孝行出于天禀。三岁父死,旦旦求之甚哀,母使读孝经,辄泪落不能止。事母至孝,朝夕冠带定省。从胡翼之学。所居一室,寒一衲裘,啜菽饮水,翼之馈以食,弗受。应举入都,不忍舍其亲。登进士第,举首许安国率同年生入拜,且致百金为寿,谢却之。母亡,水浆不入口者七日,悲恸呕血。庐墓三年,卧苫枕块,衰绖不去体,雪夜伏墓侧,哭不绝音。翰

22、林学士吕溱过其庐适闻之,为泣下曰:“使鬼神有知,亦垂涕也。”既终丧,不彻筵几,起居馈献如平生。中年有聩疾,屏处穷里,而四方事无不知。客从南越来,积与论岭表山川险易、镇戍疏密,口诵手画,若数一二。客叹曰:“不出户而知天下,徐公是也。”自少及老,日作一诗,为文率用腹稿,口占授其子。尝借人书策,经宿还之,借者绐言中有金叶,积谢而不辨,卖衣偿之。乡人有争讼,多就取决。州以行闻,诏赐粟帛。元祐初,近臣合言:“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乃以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每升堂,训诸生曰:“诸君欲为君子,而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犹

23、之可也。不劳己之力,不费己之财,何不为君子?乡人贱之,父母恶之,如此而不为,可也。乡人荣之,父母欲之,何不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为君子者,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为小人者,未之有也。”闻之者敛衽敬听。居数岁,使者又交荐之,转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监中岳庙。卒,年七十六。(节选自宋史徐积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B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

24、宜在所表C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D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孝经,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集中阐述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的著作。B同年,指同时,中国古代称同时入学又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的人为同年。C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的小屋,居住其中守护坟墓。D诸生,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最早指有学问的士人,文中是指众弟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25、项是( )(3分)A徐积天性孝顺。三岁时父亲去世,他天天要找父亲,十分伤心;后来进京应试,他也不忍心丢下母亲。B徐积为人廉正。他考中进士时,第一名许安国等人拜见他的母亲,送了重金为他母亲祝寿,他谢绝不受。C徐积关心国事。他虽然隐居在偏僻之处,但对四方之事无所不知,尤其关注岭南的山川地势和镇守情况。D徐积劝人向善。他认为一个人做君子既不需要出力,也不需要破费钱财,而且是乡人和父母都赞同的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尝借人书策,经宿还之,借者绐言中有金叶,积谢而不辨,卖衣偿之。(2)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为君子者,未之有也。(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始闻秋风 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 君:秋风对作者的称谓。我:秋风自称。飕飗:这里形容遒劲、清爽。拳毛:卷曲的马毛。本诗当是刘禹锡晚年所作。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君”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诗人又故地重游与“君”共话别情。B. 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时令。C. 颔联写五更

27、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秋风回来了,一年不见,秋风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此联正面点题。D. 颈联描画出“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正所谓“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15、 与杜甫登高诗中的颈联相比,本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12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景中寓情,豪中见悲,巧妙化用了屈原湘夫人中的“ , ”。书愤在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著

28、名诗人谢灵运曾经住过的地方环境的句子是:_,_。韦庄的菩萨蛮描写江南人物美的诗句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一夜,他观看到昆曲戏班“仙霓社”的演出,一下子被它的清幽、婉约与文雅勾住了灵魂。班主被他的真诚感动,特意送他一段昆曲。( )啊!艺术原无界限,融合可成一家!他的心中,由此展示出一条新的艺术之路:独创,唯有独创。1937年父亲回到上海,在银宫惨史中,以一曲“太子哭坟”轰动上海滩。他巧妙化用京剧中的“五音联弹”,字字紧逼,句句推进,宛如长琴暴鼓,疾雷裂电,骄阳坠落的回声,曲折表达了孤岛市民无力回天的悲愤。申曲后起之秀解洪元的名字 。这种创新

29、,成了父亲一生的追求。他见多识广, ,把京剧的大气、昆曲的婉转、评弹的优雅、梆子的雄浑、民歌的幽默一起吸收到自己的艺术创造里来,以清晰坚挺、富有韵律的道白和跌宕有致、 的唱腔成为沪上出名的“解派小生”。他开始组建自己的“洪元剧团”,接着又不失时机地联合沪上其他名角,建立了六大头牌的“中艺沪剧团”,事业 。他曾以“羊角先生”为名,自编自导自演皆日可杀的大戏,招来伪军的抓捕;也以出走之后的社会警示剧为负债的同行举办义演。他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解派”唱腔彻底征服了沪剧观众,终于在1949年初由沪剧周刊举办了观众投票,获“沪剧皇帝”之名。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胫而走

30、融会贯通余音不绝 如日中天B口耳相传聚精会神 不绝如缕如火如荼C不胫而走聚精会神余音不绝如火如荼D口耳相传 融会贯通不绝如缕 如日中天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倾听着,灵魂与肉体都为之一颤,精神似乎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忽然感觉到天地相融,金玉相漱。B使得他灵魂与肉体都为之一颤,精神似乎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他倾听着,忽然感觉到天地相融,金玉相漱,C他倾听着,忽然感觉到天地相融,金玉相漱,灵魂与肉体都为之一颤,精神似乎进入一个新的境界。D使得他忽然感觉到天地相融,金玉相漱,他倾听着,灵魂与肉体都为之一颤,精神似乎进入一个新的境界。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

31、的一项是( )A他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解派”唱腔彻底征服了沪剧观众,终于在由沪剧周刊1949年初举办的观众投票中获“沪剧皇帝”之名。B他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解派”唱腔彻底被沪剧观众征服了,终于在1949年初由沪剧周刊举办的观众投票中获“沪剧皇帝”之名。C他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征服了沪剧观众的“解派”唱腔,终于在1949年初由沪剧周刊举办的观众投票中获“沪剧皇帝”之名。D他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解派”唱腔彻底征服了沪剧观众,终于在1949年初由沪剧周刊举办的观众投票中获“沪剧皇帝”之名。20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日前惠顾你们剧团网站,得

32、知招聘演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表演专业201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表演能力强,身体健康,颜值在线。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5)将 改为 。21右边是高二年级举办课本剧表演晚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四、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70分)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

33、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竞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1.B。(B项说文学经典“会影响我们对生命和社会各方成的想法”,而原文说“文学经典的改变并不能直接影响社会组织和人们的政治及宗教生活,但它可能会影响我们对生命和社会各方面的想法。”)2A。(原文说“这些文本的选择是建立在未必言明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的”“经典文本的选择是建立在一个相对清晰的标准上的”,而A项表述的则是“明确

34、而清晰的评价标准”。)3.B。(B项表达绝对化,并非“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原文说“它们所得以产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理由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4、【答案】 B【解析】 A项,霍力格替马海付小费是出于着急,并非讨好。C项,“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于文无据。D项,文中对于霍力格没有肖像描写。5、【解析】 解答本题,应从文中关于霍力格的描写中进行概括。如从文中描写霍力格两次看见马海时极力讨好的样子可知,他的地位是卑微的,他也是势利的。当他与马海谈话时,文中有“如果他除了弗兰肯贝克以外,还希望让谁看见他与马海这么无拘无束地聊天,那这个人当属路易特女士”的语句,由此可知,他的虚

35、荣心是很强的,他极想通过这个引起别人的注意,提高自己的身价。根据倒数第三、四段的描写来看,霍力格因为把马海先生错叫为马海女士的自我安慰是逃避现实的表现。【答案】 卑微而又势利。霍力格两次看见马海都表现出对他的尽力讨好。虚荣心强。霍力格非常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和这位大人物说话,并表现出“随意的姿态”,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价。善于自我安慰(逃避现实)。明明因为不专心叫错了,却反复安慰自己马海没有听到。6、【解析】 倒数第三、四段中关于霍力格的心理描写有“没把女士说得很重”“说得很急促”“这个词如此不经意地滑出他的嘴唇,这也完全可以是先生呵”,根据这些心理描写可知这是一种自我欺骗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这种

36、心理也是存在的,这种心理的实质就是不敢面对现实,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欺欺人的表现。所以,想要改变就要敢于面对现实。【答案】 这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我欺骗的心理。这种心理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它是无法改变现实的。霍力格由于不专心而说错了话,他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自己在马海心中的形象,所以反复暗示自己马海没有听到,逃避现实。而事实证明霍力格这种心理只是自我安慰,是改变不了事实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由于不敢承担后果故意美化事实、自欺欺人,这不仅不能改变现实,还可能让我们懈于改变。所以,我们要直面现实,积极行动。(概括心理2分,观点2分,结合文本2分,现实2分)7.D。(A项“震动文坛”错,相反是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

37、两位作者的份量。B项“只留下作品让世人知晓”,说法太绝对。C项“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错,人们有关注,但是,并未给作家带来多少物质收益,未改变作家的困窘生活。)8.A。(B项堂吉诃德“毁灭”骑士小说;C项塞万提斯并未因为他的创作带来财富;D项“汤显祖不写苦难人生,所以国人不知”于文无据)9.他毫不吝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创作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虽然病痛缠身,他还是在4年中只争朝夕地写出了堂吉诃德第二部72章。在病痛愈加磨人,身体日渐枯萎之时,快速地写作长篇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1606年,他在马德里依然窘迫的日子里,俯身书桌,勤奋地写作,迎来他创作最多产的时期。10D。11B。(“同年

38、”不一定是同时入学的人。)12C。(“关心国事”的概括和“尤其关注岭南的山川地势和镇守情况”的分析有误,文中只是强调徐积“不出户而知天下”。)13(1)(徐积)曾经借了别人的书籍,过了一夜归还,借给他书的人欺骗他说书中有金叶子,徐积道歉而不辩解,卖了自己的衣服偿还别人。(采分点:“尝”“经宿”“绐”“谢”“偿”)(2)说的、做的、想的都是好的事物,这样做了却不能成为君子,没有这样的事。(采分点:互文修辞手法,“如此”,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14、A首联是秋风“我”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君”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

39、,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15.杜诗二句,表达了羁旅漂泊、孤独老病之悲;本诗尾联,则写诗人抱病登台,迎风四望,表达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作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强不息、渴望建功立业的进取意志。(每对一点得2分)17A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此处不合语境,对象误用。不胫而走: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消息、名声等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走。余音不绝:形容声音绵延不断。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此处不合语境。声音“清晰坚挺”并不微弱。形容形势十分危急。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盛大。后形容气势盛大或气氛、情感热烈。此处不合语境。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时

40、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此处不合语境。)18C(联系上文“特意送他一段昆曲”,补写句衔接最得当的应是“他倾听着”,排除B、D两个选项。A项,逻辑关系失当。)19D(A语序不当,时间状语“1949年初”应调至“终于在”后。B被动误用。C主干为“唱腔获沪剧皇帝之名”,主宾搭配不当。)20(1)“惠顾”改为“浏览”; (2)“你们”改为“贵”; (3) “颜值在线”改为“容貌端正”(4)“可”改为“请”; (5)“洽谈”改为“联系”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积累必要的敬谦词知识,树立“从生

41、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的意识,留心生活中的常见的应用文体。21高二年级举办课本剧表演晚会,首先是通知全年级19个班,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同学们将选定的高中语文文本中的篇目改编成剧本,分班进行排练,并组织全年级汇报演出。本次汇演拟评定三个奖次,并在校报和校网站上进行宣传。【参考译文】徐积,字仲连,是楚州山阳人。他天性孝顺。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天天要找父亲,十分伤心,母亲让他读孝经,他就流泪不止。他侍奉母亲十分孝顺,早晚衣饰整齐向母亲问安。他跟从胡翼之求学。住在一间小屋里,天冷了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胡翼之送给他的食物,他不肯接受。他进京应举,不忍心丢下母亲。考中进士时,第

42、一名许安国率领同时考中的进士们拜见他母亲,并且送了一百两金子为他母亲祝寿,徐积谢绝不受。母亲去世时,他七天不进食,悲痛得吐出血来。他为母亲守墓三年,睡在草垫上,头枕着土块,丧服不离身,雪夜趴在墓旁,哭声不停。翰林学士吕溱经过他的茅屋恰好听到哭声,为他流下了眼泪说:“如果鬼神有知,也会流泪的。”丧期满了以后,他也没有撤去祭祀的桌子,每天奉送祭品像平常一样。他中年的时候耳朵聋了,隐居在偏僻的乡里,可是四方的事情无所不知。有个客人从南越来,徐积和他谈论岭南山川的险易、镇守的疏密,嘴里说着,手里画着,好像数数一样熟悉。客人叹服说:“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事,徐公就是这样的人。”徐积从小到老,每天写一首诗,

43、写文章大多打腹稿,口中念出给儿子记下。他曾经借了别人的书籍,过了一夜归还,借给他书的人欺骗他说书中有金叶子,徐积道歉而不辩解,卖了自己的衣服偿还别人。乡里人有了纠纷,大多到他那里找他解决。州里把他的事迹上报朝廷,朝廷下诏赐给他粮食和衣物。元祐初年,朝中近臣共同进谏说:“徐积赡养父母以孝闻名,在乡里以廉正著称,他的道德和才学,在东南一带很出名。现在他年过五十,因为耳聋不能出来做官。朝廷正在下诏举荐内外学官,像徐积这样的贤才,应该在推荐的奏章中。”于是以扬州司户参军的身份担任楚州州学教授。每次给学生上课,教导学生说:“各位都想成为君子,如果为此而耗费了你的精力和钱财,你不想做,尚且说得过去。如果不需要你出力,也不需要你破费,为什么不做君子呢?如果同乡人都鄙视君子,父母也讨厌君子,你不想做君子,也说得过去。如果同乡人以做君子为荣耀,父母也希望你成为君子,为什么不做君子呢?”他又说:“说的、做的、想的都是好的事物,这样做了却不能成为君子,没有这样的事。说的、做的、想的都是不好的事物,这样做了却没有变成小人,没有这样的事。”听他讲课的人都整理衣襟恭敬聆听。过了几年,使者又接连推荐他,他被调任和州防御推官,又改任宣德郎,任中岳庙监。去世时年龄七十六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