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报告.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88954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5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报告.pdf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报告.pdf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报告.pdf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报告2006 年秋季福州市高中进入新课程实验,到 2009 年 9 月已完成了第一轮课改实验。回顾三年来的新课程实验,有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下面就福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三年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期望对进一步促进本市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提供一些启示。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1.制定福州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设置和选课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稳步推进我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结合省市有关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精神及我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际

2、情况,2006 年制定如下福州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设置和选课指导意见。其中:(1)信息技术学科以学生修满 4 学分为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求,其中必修 2 学分,选修 2 学分。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每位学生必选。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综合考虑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师资力量,建议选修模块 4(数据管理技术)或模块 l(算法与程序设计)(2)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选修模块,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开设多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2.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研究活动以推进福州市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宏观指导对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教师

3、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新课程能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三年来我们多次组织全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聘请国家、省市有关专家、一线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理解新课程实验目的,掌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教学耳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三年来,我们根据课标理念,开展案例研讨、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提供新教材的处理建议,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特点。构建网络教研平台和 QQ 群,拓展教师问交流的时空,共享教学资源,与教师们及时沟通,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推广。为了进一步提高福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多次举办全市性的教学技能评比,

4、如说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情况为了科学、客观地对福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本学期初我们就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共收到 20 多所学校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情况小结,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教师、学生两个层面的抽样问卷调查工作,抽样学校包含各类达标校及私立校(如图 1),共返回教师问卷 94 份,学生问卷3430 份。调查数据显示,在教学环境上,机房硬件条件市区学校教学设备良好,能够满足正常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而一些薄弱校和农村校机房设备相对较差。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机子老旧,经常出故障,对于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

5、表达等教学内容就无法完整实现其功能;二是学校连接的教育网速度较慢,部分课程内容所需支持的网络操作难以实现。高中信息技术师资方面,从专业构成(如图 2)上来看,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占 65.9,教育技术专业的占 24.4,大本学历的占 92.5,教龄在 10 年以下的年轻老师占58.40。大多数高中校信息技术教师都已具备实施新课程的专业和学历要求。根据调研反馈材料及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各校基本按市指导意见开设课程,即高一上学期共 2 个学段完成,每周 2 课时。高一下学期开设一个选修模块,共 2 个学段完成,每周 2 课时,以保证学生获得毕业所必须的学分,高二年段根据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课程设置和

6、选课指导意见。学校安排通用技术课程,各校基本无课时开设信息技术第二选修。因此 80.8的学校只能开设一门必选的选修课,各校开设选修模块的比例情况如下表:实施过程中,第一学期必修模块课时能满足大部分学校教学要求,第二学期因有会考任务,且大部分学生没有基础,若仅按会考要求的内容进行教学,课时基本满足,但教学内容无法深化和拓展,学生学习缺乏系统性。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从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如图 3),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还是认同的。老师们基本都能了解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内容,并选择多种指导性文本作为教学依据(如图 4),改变以往就教材教教材或完全无纲的教学

7、情况。但在对本次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是否能实现的问题上,30.8的老师认为暂时不能实现,64.8的老师认为基本可以实现,说明教师们对达成新课程的目标还存在一些疑虑。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待深化;另一方面,目前的评价制度仍然是制约课程进步的主要因素。2.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式上主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并且培养小组合作的习惯。经过三年的新课程实验,教师教学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如图 5)根据学生问卷数据,90.20的学生反馈老师会采用自主、协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完成学习任务。调研反馈材

8、料及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尽管教师尝试用任务驱动法、问题支架法、演示法、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及协作学习能力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57.4的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仍是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技能课教学方式,学生反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间一般在 20-30 分钟的占 78.40,调查显示(如图 6),49.40的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学习。但从多数学校反馈材料来看,学生学习效果并不太好,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到自主探究,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听老师讲授,同学之间协作为主。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因不少学生初中阶段没能系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再加学生主

9、观态度上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及能力弱,给自主学习带来障碍:二是尽管学生喜欢自主学习,但在机房教学环境下不能很好地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当然这与老师本身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有关。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新课程倡导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怎样的评价方式更能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反馈信息来看,绝大部分教师尝试采用过程性评价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把握学生是否达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老师们常用的过程性评价方法主要有:调查、提问记录、观察法、学习过程记录卡、电子档案袋等,

10、评价主体也注重多元化,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但由于信息技术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数较大。实施有效评价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建立、完善评价机制,设计良好的评价平台是下一阶段教学研究的方向。现有会考形式方面,必修模块只采用笔试的形式,且只考选择题,这种评价方式大部分教师认为不可取。老师们认为仅通过笔试来评价学习结果,无法真实体现学生的实际的信息技术水平,也让不少学生散失了学习兴趣,降低其学习积极性,这种方式无形中也降低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大部分学校反应新课改以来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成绩都不错,合格率都在的 99以上,这样的高合格率并不利于反馈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市质检的考试情况比较好些,题目有一定

11、难度,学生成绩相对层次比较多,教师们建议采用作品+笔试的方式(如图 7)评价学生学习结果,这既可测试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测试实际操作水平。学生方面(如图 8),最希望教师采用的评价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前三位的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学生最希望的会考形式,有 75,7的学生选择“上机操作”,在这一点上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考虑有一定出入,原因之一是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信息技术课即是学会相关软件的操作即可,在形成自己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方面,理解上有偏差。亦即学生了解的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不同步。三、高中信

12、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问题1.教材使用情况2006 年 9 月进入新课程实验,新教材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它的弹性,从教学内容和活动选择,应给教师一定自主伸缩的空间。在教师问卷调查中就“能否较好地使用本学科目前所选用的教材”,调查数据反馈完全能使用好的仅占 11.70,学生问卷中关于“你看过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吗?”,从来没有看过的占 17,偶尔看看消遣一下占 32。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目前使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对其学习活动没有实际帮助,从学生调查问卷数据也反映出学生对学科教学重视度不够。在调研过程中,各校反映目前使用必修模块教材存在内容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缺乏学科知识体系、内容不够严谨等问题。选修模块教材使

13、用情况比必修模块情况稍好。但教师们反映某些教学章节顺序并不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外由于教材提供的相关教学资料支持较少,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无法与他们学习生活有机的结合。由此可见,目前的教材与实际课堂教学实施效果及教学规律还有一定的差距。2.学生差异学生差异一直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很多学校对初中信息技术不重视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小部分学校没有开设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放任自由,上课玩游戏,没有正常的教学行为,或者教师无法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地学习,造成支撑高中非零起点教学的前知识和前技能不足。为

14、了能顺利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各校针对学生差异问题均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从调研反馈显示,大部分教师采取的做法主要有三类;(1)个别辅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集体或个别补课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消除他们对高中信息技术的畏惧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2)建立互助学习小组,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协同完成学习任务。(3)分层教学;制定多级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要求,以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并达成教学目标。3.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调研反馈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多数要承担学科教学及学校信息设备维

15、护、管理等工作。多重角色的身份,使教师们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相对减少,部分学校甚至要求信息技术老师把教学工作放在次要的位置,信息技术教师无法专心于教学,导致有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处于应付教学的状态。因此,建议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为学校增设相关技术管理岗位,让信息技术教师能回归教学,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促进其自身的专业成长。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建议1.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机制,提供有效的教学保障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完善有关的管理与实施机制,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课时、师资及设备等方面的教学保障,并为课程的良性发展提供导向。2.以多元化的教研方式推进学科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学科常规课堂教学,加强教学研究,通过有效开展多元化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成长,带动学科教学的深层发展,提高教学质量。3.加强学科资源的建设,形成有一定辐射作用的教师交流沟通平台。通过网络论坛及 QQ 群等形式,开展教学案例及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等专题研讨,拓展了教师沟通交流的时空,丰富完善学科教学资源。4.以课题研究促进学科建设,提升教学有效性鼓励教师能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并在课题研究中总结经验,形成有价值的教育成果,促进学科建设,提升教学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