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上语文评课稿-5爷爷和小树2份人教版新课标 爷爷和小树评课稿听了李小翠老师的爷爷和小树一课,感觉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学生活动多了。整节课,李老师不是一问到底,不是满堂灌,而是组织学生游戏,阅读。由于是一年级,重在识字,识字与阅读的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学生或读、或评、或思、或议。正是因为老师实施了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得到了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聪明智慧的良机,大大激活了学生思维。本节课的教学还注重朗读和感悟。李老师注重组织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学生读的形式多,有齐读、指名读、评读、看卡片互读、赛读等等。读的时间长,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了
2、语感。只是学生齐读时拉的调有点长,如果老师注意这方面的引导,读的效果会更好。本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还注意采用随文分散识字的方法。随课文分散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 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教儿童识字,同样如此。本节课的教学中,读课题时认识了“爷”字;读第一自然段时认识“棵”字;读第二自然段时又认识“到、给、穿、暖”字。有了课文这个具体语言环境,儿童对生字词的识记就容易得多,省力得多,也便于引发兴趣,调动积极性。爷爷和小树评课听了余老师的爷爷和小树,我的感觉用这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亲
3、切。在余老师所营造的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中感受着一份教育的真诚;在孩子稚气的朗读和话语中分享着孩子们的阅读过程;精彩的个性化理解融入了孩子们对文本不断深入的思考和感悟。我想,应该有这样的三点值得我去学习。一、走进文本,趣味识字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上课伊始,余老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的情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余老师又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生字,例如:生字卡片、加一加、换一换等形式引导学生识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呈现了教学内容,避免了枯燥无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循序渐进的方式既使学生掌握了要认的字及偏旁,又适当地渗透了一些识字方法,为日后的自主识字创造了条件。二、亲近文本,以读领悟课堂中,余老师在指导学生读时,先自己范读,发挥了示范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也读出了感情来。此处训练真实朴实,学习效果明显。接着老师再这样引导:“这是冬天,天上下着大雪,小朋友都要穿着厚厚的棉衣,寒风中的小树会说些什么呢?”老师再次的引导,学生能积极地思考,快乐地表达,动情地朗读。三、运用想象,延伸课外小学生是最富想像力的。本课富有童趣,余老师设计“冬天的小树,穿着暖和的衣裳,心情怎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给小树以人物化的想像,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树木,珍惜自然的美好情感。下面我对这节课谈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我想朗读的评价应该可以更加多元化,注意语言的简练准确,到位。听了余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需要我们去用心体会,更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每一颗独特的心灵。最后,再次感谢余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如此精彩的一堂课。